菲尔普斯也迷恋的拔罐疗法,到底是养生还是交智商税?
#盛夏健康季#
参考文献:
[1] 王芳. 拔罐疗法的风险与注意事项[J]. 中医保健杂志, 2023, 18(4).
[2] 李明, 周婷. 拔罐对慢性肌肉酸痛的缓解作用研究[J]. 康复医学期刊, 2022, 14(6).
[3] 张强. 拔罐疗法的现代医学解读[J].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1, 9(2).
你有没有在奥运会的电视转播里看到过菲尔普斯身上的“神秘印记”?那个红红的圆形痕迹,其实并不是什么高科技装备留下的,而是拔罐疗法的“勋章”。不少运动员、明星甚至普通人都对拔罐趋之若鹜,仿佛它成了缓解疲劳、提升状态的“秘密武器”。可问题是,这种看起来有点“古老”的疗法,真有那么神奇吗?还是说它只是披着传统外衣的“智商税”?我们不妨从头说起。
拔罐,说白了就是把一个罐子扣在皮肤上,通过抽气或点火让罐子吸附在皮肤表面。这种操作会使得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从而产生一种温热、紧绷的刺激感。很多人说拔完罐后身体轻松了不少,特别是肩颈酸痛、腰背僵硬的时候,感觉特别舒服。这种“舒服”到底来自身体的真正改善,还是心理上的安慰作用,其实一直都有争议。有人觉得是拔罐疏通了经络、驱散了湿气,也有人认为这只是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带来的短暂放松。
当然,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那时候没有电热毯、没有按摩仪,人们就靠这种方法来缓解疼痛、驱寒暖身。现代医学虽然没有完全否定拔罐的效用,但也并没有拿出特别明确的证据来证明它能“治病”或者“根除”某些症状。它更像是一种辅助手段,像是泡脚、热敷那样,能让人放松,但不能指望它解决所有问题。不过,很多人对拔罐的依赖已经超出了“试试看”的范畴,甚至把它当作日常养生的标配。
你可能会问,既然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愿意尝试?这其中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一方面,传统医学讲究的是整体调理和个体感受,而不是像现代医学那样追求量化和标准化。另一方面,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拔罐带来的那种“热乎乎”的感觉,确实能在心理上给人一定的安慰。再加上一些明星、运动员的带动,拔罐渐渐成了一种“潮流”,甚至被赋予了“高级养生”的标签。
但问题来了,拔罐真的是人人适用吗?有没有什么风险或者副作用被忽略了?如果你觉得拔罐就是“贴个罐子”那么简单,那可能就低估了它背后隐藏的门道。要知道,皮肤可不是橡皮泥,随便折腾一下就能恢复如初。接下来要说的这些内容,可能会让你对拔罐的看法发生一些变化——特别是如果你经常拔罐,或者正打算尝试的话。
首先需要澄清一个误区:拔罐并不是“贴个罐子”那么简单,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接受这种疗法。对于一些皮肤敏感、有出血倾向或者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来说,拔罐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比如,皮肤破损、瘀血感染、局部疼痛加重等情况都可能因操作不当而发生。尤其是在没有专业指导的情况下,盲目在家尝试拔罐,更容易出问题。比如有人为了追求“罐印”的深浅程度,故意延长拔罐时间或增加负压,结果导致皮肤起水泡、破溃,甚至留下疤痕。这些都不是正常反应,而是操作不当造成的伤害。
此外,拔罐后的皮肤处于一种“被刺激”状态,血液循环加快,毛孔张开,这时候如果不注意保暖和清洁,很容易引发感冒或者皮肤感染。特别是夏天出汗多、气温高的时候,如果拔罐后立即吹风或者洗澡,身体很容易“受凉”,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感。这种情况在体质较弱的人群中尤为明显。因此,拔罐后应该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吹风,并且在拔罐后至少等一两个小时再洗澡,水温也要适中,不要用冷水。如果皮肤出现红肿、瘙痒或者疼痛持续不退,一定要及时就医。
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问题是:拔罐的频率和部位选择。虽然很多人觉得拔罐能“排毒”“通经络”,但并不是哪里都能拔,也不是天天拔都行。比如,骨骼、关节、血管神经分布密集的区域就不适合拔罐,否则可能损伤组织,甚至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肩颈、背部虽然常用作拔罐区域,但如果操作者不熟悉解剖结构,也容易误伤。此外,拔罐的频率也要控制,一般建议间隔5至7天为宜,过于频繁反而可能加重身体负担。尤其是罐印没有完全消退之前,不要重复拔同一个部位,以免皮肤长时间处于受损状态。
再来说说拔罐效果的“个体差异”。有些人拔完罐后确实感觉轻松、肌肉放松,这可能与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兴奋性降低有关;但也有人拔完后觉得头晕、乏力,甚至出现恶心、心慌等反应,这说明他们的身体并不适合这种刺激。拔罐本质上是一种物理刺激疗法,它对身体的影响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有些人可能只是“心理安慰”作用,而有些人确实能从中获得短期的舒适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它适合长期使用或者适用于所有健康问题。
还有人会问:拔罐到底能不能“祛湿”“排毒”?其实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所谓“湿气”并没有明确的生理学定义,更多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概念。而“排毒”这个说法也常常被误解。人体本身就有完整的代谢和排泄系统,比如肝脏、肾脏、皮肤等,它们每天都在默默地处理体内的废物。拔罐并不能“排出毒素”,它最多只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让皮肤和肌肉组织获得短暂的放松。所以,如果你希望通过拔罐来“排出体内毒素”,那可能就有些误解了。
当然,也不能完全否定拔罐的积极作用。对于一些慢性肌肉酸痛、疲劳性僵硬等问题,拔罐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这和热敷、按摩的原理类似,都是通过刺激局部组织,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让人感觉轻松。一些运动员之所以选择拔罐,也是因为它能在短时间内缓解肌肉紧张,提升身体的舒适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预防”或者“根治”某种疾病。如果你本身有慢性病或者正在接受治疗,拔罐并不能替代正规医疗手段,它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方式。
总的来说,拔罐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物理疗法,但它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适合所有人”的。如果你是第一次尝试,建议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拔罐。同时,也要理性看待拔罐的效果,不要把它当作解决所有健康问题的“灵丹妙药”。如果你已经习惯拔罐,并且感觉效果不错,那也要注意频率和操作方式,避免对皮肤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毕竟,养生的目的不是“追求罐印”,而是让自己更健康、更舒服。
拔罐这件事,说到底,还是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它不是“智商税”,也不是“神疗法”,而是一种需要科学认知和理性对待的保健方式。就像我们常说的那样,养生不是赶时髦,而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法。
拔罐疗法,作为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已有数千年历史。从古代的角法到如今的玻璃罐、抽气罐,其原理始终是通过负压刺激经络、穴位,达到疏通气血、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的效果。现代研究也表明,拔罐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调节脏腑功能,对于一些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具有辅助治疗作用。菲尔普斯等运动员将其用于恢复训练疲劳,正是基于其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肌肉紧张的特性。
当然,任何疗法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拔罐也不例外。若不辨体质、不辨证施治,盲目跟风操作,不仅效果有限,甚至可能造成皮肤灼伤或局部感染。因此,拔罐并非“万能”,更不是“神效”,而是一种需要在专业指导下合理使用的中医外治手段。
所以说,拔罐不是智商税,而是讲究辨证施治的传统养生智慧。科学认知,理性使用,才能真正发挥其疗效。
你明白了吗?点个赞转发告诉更多人吧,关注本账号,方便每天学健康养生知识!
专家文章推荐
晚上睡觉时,突然“腿抽筋”咋回事?医生:不缺钙,建议了解
胃镜活检报告“肠化”?离胃癌还有3步距离
肛门附近长出“小肉球”,别只以为是痔疮,也可能是这2种疾病
网址:菲尔普斯也迷恋的拔罐疗法,到底是养生还是交智商税? https://m.mxgxt.com/news/view/1620769
相关内容
31岁的菲尔普斯还在刷新纪录,在商业领域他同样是人生赢家好莱坞明星的高级保养,交了多少智商税?有一种在中国如家常便饭
国外明星圈掀起“拔罐”风 盘点哪些人偏爱中医“黑科技”
菲尔普斯退役后干上新媒体 为儿子运营Instagram
贾斯丁比伯新爱好 哪些明星热衷拔火罐?
欧美明星爱上了拔火罐?海伦娜·卡特和丁日等争相赶时髦
知名女星一口气吃9种保健品,这真的不是在交“智商税”吗?
菲尔普斯8金到底价值几何 1亿10亿各种猜测不断
盘点外国明星的中医养生法 曼联老将吉格斯练瑜伽
『名家养生』盘点外国明星的中医养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