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学者陈鹏解读明星“限酬令”
近年来,“天价片酬”一直是社会和行业内的热议话题。9月22日,四个行业组织(协会)联合发布《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将演员片酬比例限定在合理的制作成本范围内。
...就此,我们采访了《影视明星价值报告》课题组组长、南开大学传播学系主任、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客座研究员、CC-Smart新传智库风险研究院执行院长陈鹏为我们详细解读《意见》出台的背景与影响。
明星天价片酬遭封顶:影视剧行业供给侧改革
...对于此次《意见》的出台,陈鹏指出其背后的三大原因:
首先,2017年6月26日,包括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内的国家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行业组织出台“电视剧成本配置比例指导意见”,因此,此次《意见》对电视剧、网络剧领域明星天价片酬的规定正是对五部门《通知》的积极落实。
...此外,电视剧与新兴网络剧年产量相加共达两万多集,制作量庞大,天价片酬问题异常突出。但在整体“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优质作品稀缺,观众对影视作品的高端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电视剧、网剧领域供需关系存在的结构性不平衡问题格外严重,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长久以来,影视行业陷入过度依赖明星、忽略创作与艺术品质的恶性循环。单纯依赖明星议价、拉动收视率、播放量使得制作成本配置比例严重不合理,影视剧工业化水平提升,形成了影视剧不依赖内容创新、艺术创作、工艺品质,而过度依赖明星、颜值的恶性循环。
总片酬不超过总成本40%:兼顾现实与期待
...整体上看40%的比例略高于海外主要市场的水平,对此,陈鹏认为40%作为我国影视剧市场制作费用结构合理化的一个阶段性目标,是在充分考虑了目前影视剧市场的实际情况后的合理发展目标。
...《意见》规定“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这意味着,主要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28%,其他演员的总片酬不低于制作总成本的12%。《意见》中既限定了上限,又规定了下限,保证了主演片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更保障了非主要演员的利益诉求。为下一步影视剧制作成本结构合理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方向。
片酬谈判有了政策筹码:“利多”还是“利空”?
...诚然,演员的片酬总体上以市场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并不排除个别明星工作室用其他方式规避《意见》的约束。
但当行业性、指导性规范产生制约后,行业便逐步趋于规范,产生“聚拢效应”。此外,明星在与片方的合作中,也承担了道德风险以及合谋规避政策的风险,特别是在媒体无孔不入的今天,《意见》落地的监督力量将更为多元化。
陈鹏指出,《意见》的出台意味着演员、工作室、经纪公司在片酬谈判时有了一个指导性的标准。《意见》对于主要演员的片酬有上限,将片酬限制在合理范围;对于其他演员则是有底线,使收入得到一定保证。由此来看,《意见》对于整个演员群体的利益保障是“利多”,但对于少数一线顶尖明星而言,则是“利空”。
改善制作成本结构:或带动电影片酬合理化
...《意见》的出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目前的影视剧制作成本结构,缓解片方在片酬方面的过度经济压力,为提升影视剧工业水平提供可能的环境和资源。与此同时,创造条件,让电视剧回归正确的价值轨道,挣脱单纯依赖明星而牺牲其他环节成本的恶性循环。
同时,《意见》虽然针对电视剧、网络剧,但是对于电影、网络大电影,同样具有参考价值,也能够成为电影制作机构演员片酬谈判中的依据。在电视剧、网络剧行业的带动下,电影行业或也会出台相关规定带动电影片酬合理化。即便电影行业组织没有立即出台相关规定,电影制片机构也能够参照《意见》中的比例,增加薪酬谈判时的筹码和主动性。
《意见》面临三大困难:落地或成最大问题
...陈鹏认为,《意见》在对演员、影视产业产生影响的同时,更强化了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然而,虽然《意见》出于良好初衷,同时依据国际通行做法制定结构比例,但由于中国影视市场的特殊情况,《意见》落地或面临三大困难,根本改观还有待时日:
第一,市场需求与供给不匹配,粉丝群体崛起追捧、海外明星难以打入内地市场等问题依旧存在,明星的高片酬问题短期内难以改观;
第二,明星片酬以市场价格为主,政策调控仅为辅助手段,或导致“下有对策、绕道而行”:演员或其工作室可能以其他费用代替原来的演员片酬;制片方提高“制作总成本”摊薄演员片酬所占比重;
第三,尽管《意见》明确片酬比例,但目前并未出台对应的惩罚措施。
“固本培元”:配套措施、激励机制或成下一步重点措施
...陈鹏认为,《意见》试行后需听取行业反馈,进行效果评测,并据此完善对接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形成实施细则,从而使得《意见》能够更好落地,促进中国影视行业制作费用结构合理化。
通过系统化的调控措施,才能让《意见》真正起到调结构、促改革的实效,实现内容创新与影视剧工业化进步的双丰收为艺术创作争取更多资源,为影视行业“固本培元”,创作出更多、更好内容为作品服务,进而真正满足民众需求。
...责编 | 海涛 编辑 | 槛内人
网址:独家专访|学者陈鹏解读明星“限酬令” https://m.mxgxt.com/news/view/1616976
相关内容
“限薪令”下明星片酬为何难降?影视限酬令来了 为什么是40%
演员片酬怎么定?六成受访者认为最应跟演技和口碑挂钩
揭秘影视“限酬令”制定始末 演员片酬为什么是40%
严令难限?流量明星“天价片酬”再上热搜
广电“明星限薪令”下达,演员片酬到底谁说了算?
揭秘影视剧“限酬令”,演员片酬为什么不能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
独家解读:体育界新晋明星的精彩表现
严令难限?“天价片酬”再上热搜
限娱令是什么(限娱令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