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追星乱象:当狂热行为触碰法律与安全红线

发布时间:2025-07-27 08:08

机舱门口被围得水泄不通,防爆检测围栏轰然倒地,工作人员被推搡在地……这不是影视剧情节,而是近期杭州萧山机场真实上演的追星闹剧。两起事件中,粉丝为近距离接触偶像,不惜购买机票“刷关”强闯,最终导致航班延误、公共秩序混乱。当追星狂热突破法律边界,我们不得不追问:这份“喜爱”的代价,究竟该由谁来承担?

image

机场变秀场:追星乱象事件回放

7月的杭州萧山机场,两起事件将粉丝追星的疯狂展现得淋漓尽致。数十名粉丝为追随偶像脚步,购买同航班或临近航班机票混入隔离区,甚至在明星登机后仍聚集机舱门口拍照,导致通道堵塞航班延误。更令人震惊的是,另一起事件中,一名粉丝强闯防爆检测口,推倒工作人员,险些酿成安全事故。

image

这些行为早已超出正常追星范畴。据浙江机场公安通报,涉事粉丝因违反《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和《治安管理处罚法》,被依法拒载并移交警方处理。机场本是公共出行空间,却因个别群体的狂热沦为“秀场”,这不仅威胁航空安全,更侵犯其他旅客的合法权益。

法律亮剑:扰乱秩序的代价

法律对这类行为的态度明确而严厉。《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可处警告或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者处5-10日拘留。今年以来,浙江机场公安已对20名追星扰序者作出行政处罚,其中推倒工作人员的粉丝被行政拘留。

image

民航局2018年、2021年多次发文要求严管粉丝接机乱象,但类似事件仍屡禁不止。究其原因,部分粉丝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法不责众”。事实上,任何突破法律红线的行为,无论出于何种动机,都必须付出代价。警方提醒:机票不是追星“入场券”,违法行为必将追责。

安全红线为何屡被突破?

追星乱象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叠加。从粉丝心理看,盲目崇拜易导致从众行为,部分人甚至将越界视为“爱的证明”。灰色产业链也在推波助澜,黄牛、代拍贩卖“近距离接触”机会,进一步刺激非理性行为。

更值得反思的是偶像责任。部分明星对粉丝行为默许或引导不足,间接助长乱象。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明指出:“公共场所不是粉丝见面会,明星有责任明确反对危险追星行为。”当崇拜演变成扰乱秩序,这份喜爱就已变质。

构建理性追星的共治格局

遏制乱象需多方合力。执法层面,机场公安应加强巡逻,对典型案例公开通报形成震慑。行业需自律,明星团队应明确反对非理性接机,切断代拍利益链。粉丝自身更需明白:法律底线高于偶像崇拜。

社交媒体平台可通过公益广告倡导理性追星文化。如某明星后援会发起的“安全距离追星”倡议,获得数万粉丝响应。只有当喜爱与尊重公共秩序并存,追星才能真正成为积极的文化现象。

追星应有度,安全不可越

狂热追星消耗的不仅是公共资源,更是社会对年轻群体的信任。警方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机场扰序事件中,粉丝追星占比超三成。正如一位民航工作者所言:“我们理解喜爱,但安全红线不容触碰。”

任何违法行为都将付出代价,这份代价可能是法律制裁,也可能是无法挽回的安全事故。让喜爱回归理性轨道,才是对偶像最好的支持。毕竟,真正的崇拜,从不是以扰乱秩序为代价的自我感动。

网址:粉丝追星乱象:当狂热行为触碰法律与安全红线 https://m.mxgxt.com/news/view/1615843

相关内容

疯狂追星:一场对明星隐私的集体狂欢与法律底线的践踏
粉丝围堵与追星文化:现象、影响及法律规定
以案释法丨“追星”也会触犯法律红线?
向体育饭圈乱象说不 畸形追星行为或触犯哪些法律#
粉丝扰乱高铁出行,公共安全谁来买单?
追星文化的法律红线:首都机场罚款事件揭开疯狂背后的代价
饭圈:31人被处罚!机场追星狂热乱象背后的冷思考
粉丝追星催生“代拍”新业务 业界:此举或触犯法律
女粉丝追星扑向艺人车辆被刮倒,与其道德说教不如法律规制
粉丝“热情”失控令人揪心 追星应保持理智遵纪守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