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业务转型,商汤科技再融25亿港元

发布时间:2025-07-26 05:38

(原标题:加速业务转型,商汤科技再融25亿港元)

再融资已成为港股上市公司的重头戏。

7月24日早间,曾头顶“AI第一股”赴港上市的商汤科技(00020.HK)在港交所公告,7月23日,商汤订立与认购人之间的认购协议,据此,认购人已有条件同意认购,且商汤有条件同意配发及发行合共约16.67亿股认购股份,每股认购股份的认购价为1.5港元,总代价约为25亿港元。

无极资本为本次交易的唯一认购方。商汤在公告中称,此次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24.98亿港元,将主要用作部分将用于开展具身智能机器人、真实世界资产(RWA)、数字资产等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商汤科技自2021年底上市以来的第三次再融资,也是继2024年6月、12月完成两轮合计近48亿港元融资后再度募资。

商汤科技成立于201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走出的AI科学家汤晓鸥教授与徐立博士共同创办,最早是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CV)进入AI行业,与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并称为计算机视觉四小龙,俗称“AI四小龙”。在公司初创之际,凭借卓越的人脸识别算法,成功获得明星资本青睐,招股书披露,商汤IPO前共接受了十二轮投资,投资方包括软银、春华、Silver Lake、IDG、上海国际集团、赛领以及鼎晖。

2021年底,正值AI视觉产业的高光期,商汤科技正式在港交所IPO上市,总发行数量为15亿股,集资总额约为58亿港元,成为在港股挂牌的国内首家上市的AI软件公司,市值一度接近千亿元。

不过,近年来,商汤科技的营收结构发生了数次调整,过往营收主要来源于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两大业务合计占比超过八成。2023年,商汤科技开始把业务重心转向生成式AI,业务重组调整为生成式AI、传统AI和智能汽车三个板块。2024年底,商汤科技再度将业务重组为生成式AI、智能汽车及视觉AI。

多次调整之后,生成式AI已成为商汤科技的核心叙事。2024年,该公司生成式AI的收入同比增长103.1%至24.04亿元,占营收的比重从2023年的34.8%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63.7%,成为了第一大收入来源。相比之下,商汤科技起家的视觉AI业务在2024年实现收入11.1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9.5%,营收占比则从2023年的53.9%降至29.5%;智能汽车收入亦下降33.2%至2.56亿元,营收占比亦从11.3%降至6.8%。

2024年12月初,商汤科技宣布将公司业务架构变为“1+X”:“1”即生成式AI相关业务,包括提供算力的“大装置”、AI基础模型和应用;“X”则是智能汽车“绝影”、家庭机器人“元萝卜”、智慧医疗、智慧零售等,这些业务将拆分并独立融资。

不过,外部“输血”同时,公司能否实现自我“造血”能力仍是关键。财务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商汤科技尚未实现盈利,累计亏损超过500亿元。现金流方面,截至2024年底,其总现金储备为127.5亿元,其中包括88.88亿元和定期存款29.7亿元。全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9.27亿元,较2023年扩大,公司解释称主要因生成式AI业务对算力资源需求增加。

除了持续亏损的问题,截至2024年12月31日,商汤应收账款为69.74亿元,相比2023年同期减少了近10亿元,但账龄恶化,超3年的应收账款从2023年的15.42亿元增长到38.21亿元。

fund

网址:加速业务转型,商汤科技再融25亿港元 https://m.mxgxt.com/news/view/1612383

相关内容

众安在线筹资近40亿港元 富豪欧亚平“押注”金融科技业务【保险360】
110亿元C轮融资落地,资本赋能阿维塔科技加速驶向未来
“大装置+大模型”构建竞争壁垒 商汤科技吃下了AI时代红利
网红电商服务平台——「魔筷科技」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
金融机构科技投入超3500亿 数字化转型步入深水期
宝尊电商2025Q1财报 战略转型深化落地 品牌管理业务增长再加速
商业航天公司东方空间再获6亿元融资,明星机构纷纷加持
平安银行2018年净利248亿元 科技赋能零售转型成效显著
明略科技赴港IPO:三年亏20亿,估值腰斩,腾讯是大股东
一下科技融资5亿美元:移动视频独角兽的机会与转身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