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店品牌到文化出海,星聚会KTV到底做对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5-07-25 10:38

十年前,当“KTV”这个词在很多人心中,逐渐与“陈旧”“没落”挂上等号时,或许没人能想到,十年后,喊出“中国文娱出海”口号的,会是一家KTV起家的公司。

7月21日,星聚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全球战略发布会,会上公布了其诸多计划。这家公司不仅宣布了与第32届东方风云榜音乐盛典达成深度合作,更将一幅充满野心的产业蓝图铺开在世人面前——包括但不限于进行音乐内容共创、推动场景体验升级、用户互动创新、孵化原创音乐人、全球出海等方面。

这并非夸张,至今,星聚会已在全国130多个城市拥有近1000家门店,拥有超过3000多万会员,成为音乐社交空间头部品牌。就在不久前,星聚会在日本涉谷开设了首家海外门店。星聚会创始人翁培民(以下简称“星哥”)的目标是,3年内国内门店数量突破2000家、海外300家。

星聚会究竟想做什么?答案或许早已超越了KTV本身。这家2011年成立的娱乐品牌想要联动线上线下,打造具有欢聚和潮流属性的“社交空间”,以此来回应一个更古老、更根本的社会需求——为数字化时代渴望真实连接的人,打造一种工作、家庭之外的“第三空间”。

为了将这个愿景落地,星哥建立了一套系统性战略:以“超级场景”为基底,营造承载情感的空间,以“超级IP”为介质,将场景与情感深度绑定,以“超级零售”为载体,把情绪凝固为值得回忆的物件。

更值得注意的是,用户体验之外,这套逻辑也在为商业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星聚会想将KTV打造成高粘性的线下流量入口,把单纯的坪效生意,进化为一场关于品牌资产和文化价值的‘无限游戏’。”一位投资人表示。

星哥正在颠覆外界对于KTV的想象。

01 超级场景:重构KTV的社交价值

一切商业模式的革新,都源于对一个核心场景的重新定义。星聚会故事的起点,正是对“KTV”这个传统场景的重构。

要理解星聚会的思路,得从一个经典概念讲起。1989年,美国社会学家 Ray Oldenburg 在其著作《绝佳的好地方》中首次提出了”第三空间”概念。他观察到,现代城市生活中,人们的社会互动主要发生在三个空间。

其中,家是“第一空间”,工作场所是“第二空间”,而“第三空间”则是介于家和工作之外的社交场所,咖啡馆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Oldenburg 认为,健康的社区需要第三空间。它能够让不同背景的人卸下压力、自由交流,为现代社会的高压生活中带来歇息的空间,缓解孤独感。

第三空间当然不只是咖啡店。理论上KTV——一个为欢聚而生的场所,本应是“第三空间”的绝佳载体。但现实是,自从线上娱乐平台崛起之后,KTV就迅速滑向“被唱衰的业态”。设备老化、体验单一固然是原因,但更为深层的问题,在于大多数经营者都犯了一个根本性认知错误:以为自己在卖“唱歌”这项服务。

在星哥眼中,这恰恰才是关键原因。“KTV更重要的价值是‘欢聚’,唱歌只是社交的载体,‘欢聚’才是人性的底层刚需。”

他认为能够满足这个需求的场所,只有餐厅和KTV。因此,KTV仍然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业态,但它可以用更新的方式来做:不止是KTV,而是一个能够承载唱歌、蹦迪、打剧本杀、开会、品下午茶、私人影院等诸多需求的“超级场景”。

这正是星聚会当下的定位。其核心逻辑,是从提供娱乐,转变为“解决用户最根本快乐与情感升华的需求”。无论是陌生人破冰、求婚、团建,还是亲人朋友的欢聚,都是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结的重要时刻,而其的空间打造与服务创新,正是为了承接这种需求,这也正是”第三空间”所倡导的社交价值。

为实现这一目标,星聚会对包厢进行了极限改造,不同于传统KTV的设计。踏进包厢内,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天星”设计,带来视觉冲击。紧接着,便能体验到投入近亿元打造的社交空间系统——支持私人定制管家、双语智能系统歌单、个性化声光电调节设备等功能。这套系统还能够在在互动屏上发放定时红包,AI评分、全球门店联动实时PK等活动。

星聚会KTV包厢

它用精心设计的高品质体验,将一个静态的房间,变成了一个动态的、充满惊喜的“第三空间”,去降低社交门槛、加速情感升温,高效地创造“情绪价值”。

“无论你给顾客提供什么样的服务,都会发现他们最需要的是爱和温暖,也就是情绪价值,这是当下环境中最大的痛点。”星聚会集团CMO李瑛在发布会上表示。以“超级场景”为起点,星聚会打造出了一个超级生态——星链。

02 超级零售与超级IP:情绪价值的生意

“超级场景”解决了流量和体验的入口问题,但这对一个充满野心的品牌而言,仅仅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流量沉淀,将一次性的体验消费,升级为长久的品牌认同?

当全国门店越开越多之时,星聚会开始了新的思考。扩充门店数量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一步,但仍然没有离开传统KTV的商业模式。

星哥意识到,做空间的“坪效生意”存在天花板,真正的“无限游戏”在于品牌资产的构建。他的想法是,仍然以情绪价值为核心,在“超级场景”的土壤上,培育出“超级IP”这颗大树,再结出“超级零售”的果实。也就是以场景为基因、零售为脉络、IP为灵魂,构建一个新消费共生体,深化品牌资产。

这套打法的核心,是一个名为“星仔”的毛绒玩具。

在星聚会的体系中,“星仔”远不止于一个吉祥物,它被定义为“文化与情感向导”,是贯穿星聚会场景的核心IP。从户外大牌到室内巨幕,再到包厢内的互动动画,“星仔”无处不在。星聚会希望它能在潜移默化中,成为用户体验的一部分,一个代表着“快乐”与“陪伴”的超级符号。

在李瑛看来,打造超级IP是星聚会必经的一步,因为它能够代表一家企业的文化辨识度与产品优势,既是流量入口,也是最为宝贵的文化资产。

超级零售,便是基于IP与场景的进一步实体化延伸。围绕品牌的音乐基因与潮流属性,星聚会建立起一个独特的产品矩阵,既包括专业的音乐周边硬件,也涵盖了以“星仔”为核心的系列情感化商品。这些产品的售卖,则依托于其强大的全域渠道网络,有效联动了线上庞大的私域资源与线下数百个城市的门店网络。

与传统KTV售卖酒水小吃的“功能导向”逻辑不同,星聚会的零售逻辑是情绪价值驱动。

星聚会并不进行生硬的推销,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创意互动,将零售环节巧妙地“植入”到欢聚的氛围之中,鼓励用户在情感高涨的时刻,通过一个可爱的信物来传递和表达情谊。在这种场景下,商品的物质属性被降到最低,它更多地扮演了一种社交货币和情感催化剂的角色。

这背后,是星哥对新一代消费心理的深刻洞察。当下的年轻消费者,购买商品不仅是为了满足功能需求,更是在寻求情感的共鸣与身份的认同。一个能够提供巨大情绪价值的IP产品,其本身就具备了成为潮流单品的潜力。

跨界做零售的逻辑早已被多次验证过,代表性案例是亚朵酒店,其零售收入占比,甚至一度反超自营酒店收入。星哥判断,亚朵零售能够成功的核心原因,是品牌的成功,网红与明星的带货又进一步助推了销量。

相较之下,星聚会的一大天然优势是场景的经营者,在欢聚场景下,用户冲动消费的倾向更高,成交率更高,这也是星聚会切入零售的起因。事实上,这也是几乎所有线下零售业态都要思考的命题:从成本角度考虑,线下很难拼得过电商和直播带货,但情感连接的温度才能让消费者快速做出购买决策。

以“超级场景”捕获流量、激发情绪,再以“超级IP”作为情感纽带,最终用“超级零售”将情绪价值变现。至此,一个脱离了传统KTV“包厢+酒水”模式、可以自我生长的“欢聚第三空间”完成了闭环。

03 从娱乐品牌到文化符号

当“超级场景”“超级IP”与“超级零售”这三个齿轮相互咬合,开始转动,一个更复杂难解的问题摆在了星聚会面前:场景、IP、零售三者之间的业务逻辑迥然不同,如何做才能驱动这台机器高效运转,不断进化,最终成为一个兼具商业价值与文化影响力的“超级品牌”?

星聚会的答案,落在了两个看似平常,却至关重要的基础上:组织力与内容力。

“任何一家连锁品牌,最后拼的都是管理力和组织力。”星哥对此深信不疑。若没强大的组织体系作为基本盘,业务协同便无从谈起。不似80%的创业者更关注业务线,他将自己近70%的精力都放在“人”身上,建设了一套内部成为“人才生产线”的扶持体系。

这套体系的关键在于星聚会自己的“企业大学”,它用“传帮带”的师徒制模式,系统化培养从经理、店长、大店长到区域总监等各级人才。以店长为例,教学安排涵盖教练、教材、教学模式三个维度,对每一堂课的PPT进行复盘与总结提升,以保证教学效果。目前,星聚会有500个店长储备,这也是其未来快速扩张的底气。

星聚会总部运营团队的工作照

如果说强大的组织力解决了“规模化”的问题,那么源源不断的内容力,则决定了品牌能走多远、飞多高。人才之外,星聚会找到了粘合场景、零售与IP的最终纽带——内容。因为只有具备情感共鸣和社交属性的内容,才能为品牌注入真正的文化内核。

这也是为什么星聚会选择与东方风云榜进行深度战略合作的根本原因。

作为华语乐坛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品牌榜单,东方风云榜不仅拥有32年的音乐行业积淀,更具备强大的原创音乐孵化能力和年轻用户影响力。双方此次合作,目的正是让优质音乐IP与线下娱乐场景实现精准对接。

全球战略发布会

具体而言,星聚会的数据将被纳入榜单评选维度,使榜单更贴近用户实际喜好。同时,东方风云榜的“百万出道扶持计划”和“音乐发电站”AI共创计划,旨在挖掘和培养原创音乐人,而星聚会作为线下音乐社交空间,可以通过AI打分、实时PK等玩法吸引更多原创音乐人参与,进而搭建起一个从原创内容发掘到全球化文化传播的完整生态。

这种构想反映了星聚会对自我身份的一种新探索:“以歌为桥、以乐为媒”,先成为东方音乐的“发掘者”,再成为新内容的“共创者”,并最终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成为东方文化的“传播者”。这条路或许很远,但总要有人先迈出第一步。

同时,这也是中国音乐产业过去从未尝试过的双向赋能,它源自星哥对于未来趋势的一个预判:华语音乐或将迎来破圈出海的黄金年代。就在近期,广东说唱歌手揽佬凭借《八方来财》、《大展鸿图》等极具本土特色的代表作,在Spotify(全球最大流媒体音乐播放平台之一)超越周杰伦,登顶华语歌手月听众排行榜。

星哥的志向在此刻更显得宏大。在他看来,东方音乐拥有不可替代的魅力,也更应该具有更大的影响力。以音乐为载体,加速出海的星聚会,将不再仅仅是一个娱乐场所,更是一个东方文化内容的传播平台,通过吸引更多当地人走进星聚会,唱响来自东方的音乐,真正实现其“用东方音乐,交世界朋友”的愿景。

为物理空间注入超越娱乐本身的文化氛围,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当“铁军般”的组织力,与“源源不断”的内容力形成共振的飞轮,一个连接音乐、文化与人的超级社交平台,或许正向我们展示出新时代文娱产业最值得期待的可能性。

网址:从千店品牌到文化出海,星聚会KTV到底做对了什么 https://m.mxgxt.com/news/view/1609704

相关内容

从一家网红店,成为明星品牌,喜茶做对了什么?
文化明星于丹:从万人追捧到被轰下北大讲台,她到底做错了什么
从洗脑神曲走到IPO:蜜雪冰城的品牌营销做对了什么?
二店率超90%,门店业绩创新高,星聚会如何重塑社交空间?
陈欧去哪了? 聚美优品 如何走到今天?陈欧到底做错了什么?他现在又在干什么? 作者
“网红经济”被推翻了 到底什么才是品牌的核心?
搞“嗨捞”,去演唱会“捞人”,海底捞到底想“捞”什么?
最新!海底捞开出“产品主义原型店”,在下什么棋?
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到底是什么关系?
从明星光环到再提私有化:陈欧做错了什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