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音乐家的遗产
雷纳徳-伯恩斯坦(莱尼)一走上指挥台,无论是在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维也纳的金色大厅,还是在柏林爱乐音乐厅,也无论是贝多芬、莫扎特还是马勒的音乐,他都是潇洒、自如的,他那颧骨突出的、布满皱纹的脸庞的嘴角,不时露出一丝标志性的淡淡微笑。听过他在母校哈佛大学所作的演讲《没有回答的问题》,人们一定会讶异于他的口才和记忆力。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既作曲,又指挥,且名列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和指挥家之一的乌克兰犹太裔移民后代,平时很少接见媒体,只是在1989年11月,在他生命行将结束的前一年,在康涅狄格州乡间家中接待了作家、曾经的音乐系学生乔纳森-科特。
科特的初衷是为《滚石》杂志写一个8000字的采访,不料伴着伏特加酒和美食,还有香烟,伯恩斯坦兴之所至,跟科特畅谈了12小时,谈他对人生、宗教、政治、音乐、音乐家和他们的作品的看法,谈他作为艺术家曾经历过的内心挣扎。这场漫长的家宴的结果,便是这本脍炙人口的《与莱尼共餐:最后的访谈录》。
科特写道,“雷纳徳-伯恩斯坦与其他同时代的音乐家不同,他坚定不移地,有时候有争议地,拒绝将他感性的或理性的、情欲的或政治的期望与音乐经验相隔离和分割开来。”
在谈话中,伯恩斯坦回顾了他1942年来到纽约的情景。阿伦-科普兰劝告他说,“别指望出现奇迹。当一阵子什么都没有发生,也别气馁。这就是纽约。”不料,不到一年,纽约爱乐乐团艺术总监阿托尔-罗德金斯基选择伯恩斯坦当他的助手。他说,“我考虑了所有我认识的指挥家,我最终询问上帝我该选谁,上帝说,选伯恩斯坦。”在此三个月后,德高望重的指挥布罗诺-瓦特突然生病,无法指挥星期日下午的音乐会。伯恩斯坦得到通知时仅仅只剩几个小时,排练已不可能。更加糟糕的是,前一天晚上他刚在招待会上因喝酒过量而胡闹。
最终,这场向全美国广播的音乐会取得了极大成功。尽管伯恩斯坦说,对于这场音乐会,从他走上指挥台,一直到走下指挥台,他什么也不记得了,但乐团中的一位小提琴演奏家仍然记得,这场音乐会上,“他是一位最不同寻常的音乐家,”曲终时,连乐队也都欢呼起来了。
他的谈话很大一部分涉及马勒。他是如此的崇拜马勒,他甚至要求逝世后在他的胸口安放马勒的第五交响曲曲谱安葬。伯恩斯坦认为,如果有一位作曲家是属于他的时代的话,那就是马勒,他是一位预言家,他已经知道半个世纪之后的世界将会知道、并承认的东西。马勒的音乐基本上是描述冲突,作为创作者的马勒与作为演奏家的马勒之间的冲突,犹太人与基督徒的冲突,浮士德式的哲学家与东方神秘主义的冲突。一提到马勒,他心头浮现的形象便是一个横跨那神秘“1900”日界线的巨人。他站在那儿,左脚(更靠近心脏!)坚实地插在丰富的、亲爱的19世纪,而右脚却较为不坚定地踩在20世纪,在寻觅一个坚实的踏脚之地。
伯恩斯坦谈到了他对于亡妻费莉西亚的思念。他说,“亡人似乎一直存在着。我敢打赌费莉西亚常常跟我在一起……当然不是在她原来的形体里。有一只白色的小虫或者一只白色的蝴蝶常常来造访我……我知道那是费莉西亚。我记得在她的葬礼上,一只白色的蝴蝶飞进了屋,天知道是从哪儿飞来的,在房间的每一个人的身上停栖一下,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在拉比身上,在祭师身上,在她的小叔子身上,在她的妹妹身上,在我的身上,停栖一下,然后飞走了。”
伯恩斯坦还谈到孩子,特别是幼童的教育。他认为,音乐在幼童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终身受用。在人生转折的关头,音乐教育每每可以帮助人们平稳地渡过难关。他认为,孩子学习音乐,就像需要食品一样。伯恩斯坦致力于古典音乐的民主化,他热望所有人都能接触到古典音乐,并受其熏陶;他热衷于对无权无势的人们进行音乐教育普及。
书中,科特回忆了他一次与伯恩斯坦的邂逅。那是1979年,在听完了伯恩斯坦在卡内基音乐厅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后,他和一位朋友来到“54工作室”酒吧,那时这是唯一的一家半夜还开放的酒吧。在充斥着跳舞的人们的舞厅里,突然有人在他背后撞了一下。他转过身,看见冲撞他的人是伯恩斯坦。“他正在疯狂地跳着舞,穿着一件黑色的皮夹克,露出了胸部。”没问题,莱尼显然决意要过一种粗野而放肆的生活。
据科特记述,伯恩斯坦最鲜明的特点,就是那旺盛的生命力,他不想将自己局限于仅仅指挥世界上最伟大的乐队,仅仅在指挥台上诠释贝多芬或者勃拉姆斯。他说,“我不想像托斯卡尼尼那样,不断地学习和再学习同样的50篇音乐作品度过一生。那将无聊得要死。我想往指挥。我想往弹钢琴。我想往为好莱坞创作。我想往成为一个音乐家(也就是说音乐家这一美妙的名词所包含的全部含义)。我也想往去教书。我想往写书和赋诗。”
伯恩斯坦说,作曲家在所有时候都是在互相模仿。当然这种模仿是无意的,但这表明,“所有音乐都是相互关联的!”他指出,莫扎特用一种出众的创造性的想象力融会贯通了古典时代的音乐程式。他说,就指挥而言,一场音乐会进展顺利,指挥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我感觉我是在最初将它创造出来。”
伯恩斯坦说,“没有音乐的生活是不可思议的。没有音乐的生活是拘泥刻板的。那就是为什么我与音乐的接触是一种全面的拥抱。”这部书真实再现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如何用生命拥抱音乐,又如何用音乐礼赞生命的。
《与莱尼共餐:最后的访谈录》 作者:Jonathan Cott
出版方:牛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月
网址:一位音乐家的遗产 https://m.mxgxt.com/news/view/1608397
相关内容
十大中国古代音乐家的璀璨遗产中国十大音乐家及其辉煌遗产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音乐赛车遗产下载
迈克尔·杰克逊的天价音乐遗产风波
mj唱片版权:音乐遗产保护的里程碑
阿朵 一位非遗音乐人
留下巨额遗产的十位明星
黄家驹的离世之谜与音乐遗产的深远影响
费玉清遗产:音乐传奇的低调选择与情感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