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颁奖礼人情世故再引争议,刘亦菲白玉兰缺席风波后与宝格丽合作纪录片展现职业新高度,演员的体面该靠实力还是应酬?
在白玉兰颁奖礼结束两周后,刘亦菲与顶奢品牌合作的设计纪录片成为比红毯礼服更抢镜的职业注脚。
这次缺席事件折射出娱乐圈复杂的生存法则。
提名者参加提名宴却缺席正赛,在讲究"到场即态度"的颁奖文化里确实罕见。但细数刘亦菲近年的职业路径,从《花木兰》全球刷脸到与顶奢品牌深度合作,她的战场显然不止于国内奖项争夺。当网友热议"输不起"时,宝格丽最新释出的设计纪录片里,她全程用英文与意大利设计师探讨生肖元素在珠宝中的创新应用,专业程度堪比设计系高材生,这份跨界实力比红毯九宫格更有说服力。
真正有意思的是舆论场的撕裂。有人翻出她二十年前拒绝华谊签约的旧闻,感慨她向来不按常理出牌;有人则盯着暴雨泡坏礼服的澄清贴找漏洞。但现实是,当多数演员还在为"毯星"称号争破头时,这位美籍华裔演员已经坐稳国际奢侈品的全球代言席位——这不正是内娱天天喊的"文化输出"教科书?与其说她在赌气,不如看作实力派另辟赛道的清醒。
这事让我想起前阵子某演员红毯晕倒的热搜。现在艺人好像参加颁奖礼就为拍精修图,拿奖反而成次要的。刘亦菲这种宁可在家撸猫也不陪笑的态度,反而让人觉得真实。当然有人会说她端着,但人家端着有作品有实绩,总比某些红毯巨星拿奖全靠人情强。再说内娱缺的从来不是社交达人,是能带着作品走出国门的狠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