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圈痛批小鲜肉,广电总局反而还找他们拍“中国梦”,背后的小鲜肉经济学你可知道?

发布时间:2025-07-24 06:20

来源:文化产业评论

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发起的“中国梦”公益片请来了杨幂、王俊凯 、赵丽颖 、李易峰 、angelababy、杨洋等一溜人气明星。有意思的是广电总局最近还接二连三地批评明星的高片酬,近日更是有消息传出要限制全明星综艺在黄金档播出。

影视圈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只要开会,明星、ip、资本都是被批评的内容,但真正有了项目的时候,这些被批评的却是要被拼命拉拢的。因为这些已经成为取得成功的筹码。

对于影视业来说,现在似乎成了一个最坏的时代。造假、抄袭、替身,行业乱象不断。观众不满情绪高涨,似乎好的片子都是在十多年甚至更远的过去。

不费一兵一卒公益片就得到很好的传播,拥有关注度的明星地位高涨

为什么广电总局会有这样的选择。其实,只要你点开发布这段视频的微博,心里就应该有数了。

这条微博,转发量惊人,不用说,都是拍摄该视频的人气明星贡献的。他们为自己的偶像摇旗呐喊,同时也为中国梦卖力宣传。与此同时,该公益片也在各大娱乐论坛引发讨论。

有人谈论这些“小鲜肉”的台词功底,有人谈论这些人的仪态气质。还有人愤慨为何“中国梦”的主题不找一些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对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其实如果这支公益片真的找来一些社会各个职业的杰出人才,你会还关注这个事情,会为那些杰出代表们发帖吗?

明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要,但与其说这是明星的时代,不如说这是关注度的时代。公益片请来明星,不费一兵一卒,就引来无数的粉丝卖力吆喝,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而得到很好的宣传就是公益片的意义所在。

社会越发达,关注度就越值钱,也更容易变现。拥有着高关注度的明星自然地位水涨船高。但高片酬、替身这些问题随之而来,这是在新的秩序还未稳定下来时,发展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影视圈一边骂小鲜肉,又一边用小鲜肉?

短短两年间,爱奇艺、腾讯、优酷为代表的视频网站手握重金,取代电视台成为电视剧最主要收入来源。资本成为电视剧行业发展的最大引擎,游戏规则也逐渐由他们制定。而电视剧制作公司开始思考为谁做剧,他们称自己的目标是寻找“新大众”。

新大众按照三类标准划分:是否具备意见影响力,例如愿意在社交媒体发表评论;是否具备内容消费力,诸如每天观看电视3小时以上或视频2小时以上;是否拥有实际购买能力,例如一二线城市家庭月收入高于10000元。

据分析报告显示,具备这三类特性的人群中,15-34岁的年轻人占到70%,女性超过50%。小鲜肉已成为迎合年轻化市场的明显策略之一。

由于互联网平台建立游戏规则的开路工具就是大IP(网络小说版权改编)、小鲜肉、投资三位一体的推进方式。作为播出平台和制作方,电视台和网站的角色越来越模糊,双方一路推动电视剧的价格走高。

据易凯资本影视行业报告《中国娱乐产业今天面临的最大机会》显示:一般来说,纯网剧的制作成本在300万人民币一集就算绝对的大剧如果是台网联动(即优质节目同时在电视台和网站推广和播出)剧,超过500万人民币一集才算大剧。对后者来说,过去播放权销售一直以电视台为主、视频网站为辅,但网站的购片收入从卫视的一个零头发展为1/3,再变为各占一半。

从2016年开始,一些网台联动大剧彻底颠倒关系,形成视频网站播放权单集购买价格为600万-1000万人民币一集为主、卫视300万-500万人民币一集为辅的新格局。而在2011年前后,根据《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播放权的购价为150万-200万一集,相比目前视频网站购片的最高价,其价格增长达5倍。

当制片公司和播出平台都看出IP转化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后,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加入这场版权收割。根据艾瑞咨询2015年10月发布的《2015年中国网络文学IP价值研究》,从2011年起,《步步惊心》、《甄嬛传》等网文改编影视剧热播掀起IP改编热潮,而小鲜肉逐渐成为IP剧标配。

从数量上看,小鲜肉IP剧并不占优,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数据,2016年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准发行的电视剧共329部14721集,小鲜肉IP剧数量最多不超过30%,但其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已经占到80%以上,所以现在整个影视圈每天吵嚷的就是小鲜肉那点事。

一方面,小鲜肉确实能满足新用户的一部分需求,但问题在于观众更迭后,急功近利简化了市场逻辑,年轻化被简单等同于网络IP,被等同于年轻人只消费年轻人的脸。

另一方面,过度追逐网络IP导致市场仅追捧年轻题材,且青春片套路化,忽略了年轻人审美的多元性。结果小鲜肉们一朝爆红,但由于IP类似,表演生硬,他们在电视屏幕上面目模糊,谁也不知道自己能红多久——这也是小鲜肉们最坏的时代。

小鲜肉经济学

其实小鲜肉背后本身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偶像派体系在支撑。

在完整的流行文化产业中本该具备两种模式,即偶像派和实力派,偶像派可以工业化复制,而实力派更强调一部部作品累积。偶像派偶像剧只是电视剧百花园中的一个类型,这本应是各归其位的事情,但现在误以为小鲜肉无所不能,侵占实力派市场,损害创作规律。

小鲜肉是否真的无所不能?在狂飙猛进的市场表象下,影视公司为何唯小鲜肉是图?如何客观地认识、聪明地利用小鲜肉?你需要掌握这份小鲜肉经济学,以避免被虚火潦到,成为看脸时代的炮灰。

小鲜肉这个词很热。人们甚至已经习惯把那些长得帅和年轻的男人们通通叫做小鲜肉。有时连网红和小鲜肉们都被混为一谈。影视行业内的小鲜肉完全不等同于今天的流行词小鲜肉,真正能够称得上小鲜肉就是新一代的人气偶像。

小鲜肉根植于粉丝经济,这在娱乐圈主要体现在粉丝成为造星环节中,继经纪公司、媒体之外的第三种权力,小鲜肉们粉丝的购买能力能反推出其价值。互联网时代的每一次点击都是小鲜肉们的价值所在,这与网红并无区别。但是,小鲜肉首先贵在保值和抗流动性。

评估小鲜肉价值

日本数据调查公司Architect通过市场调查来衡量艺人的价值,该公司已经连续9年制作日本艺人影响力排行榜单。Architect认为,艺人价值由知名度和关注度两个维度构成,前者决定了你是否知道这个艺人;后者则表示当他/她出现在电视、电影或在杂志上时,你是否想了解。

这对于国内评估小鲜肉价值也同样适用,腾讯娱乐在2016年12月发布了《2016腾讯娱乐白皮书明星篇》,根据明星综合影响力、作品、口碑和商业代言综合得出明星的商业价值排行榜。根据这张榜单,胡歌位列第一,吴亦凡第二,鹿晗、杨洋也挺进前十,在男明星中占到60%,加上5位入榜的女明星,小鲜肉们在前十中占了30%。

对影视剧而言,小鲜肉确实起到了流量担当的作用。据新媒体数据监测公司Vlinkage半年内的电视剧网络播放量排名,李易峰主演的《诛仙青云志》以超过250亿点击量位列第一,杨洋主演的作品《微微一笑很倾城》位列第三。

因此,小鲜肉的流量价值并非简单参考粉丝量,更重要的是粉丝活跃度,这个数据可参考的是艺人论坛发帖回帖数,微博评论、点赞、转发等综合加权结果,“一般与明星有互动行为的粉丝都会转成电视剧点击量。他们还形象地将流量价值量化为“声量”,在剧集播出期间,艾漫会抓取全网对作品的热议数据,也会抓取同时谈到小鲜肉与作品的数据,该数据占整体热议数据的比例就是小鲜肉给作品带去的声量。以《微微一笑很倾城》为例,杨洋对影视剧的贡献率达41.8%,相比而言,女主角郑爽则为25.65%。

与过去相比,国内观众对男艺人的审美需求发生了改变。根据艾瑞咨询2016年4月发布的《2016年中国粉丝追星及生活方式白皮书》,粉丝中90后、00后总占比达76.1%,女性粉丝的比例高达76%,他们认为偶像吸引自己最主要特质以“帅气”、“颜值高”为关键词。

长期研究粉丝心理的厦门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杨玲指出,早在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落后,强烈的文化焦虑产生了对强大男性的需求,审美就是“寻找男子汉”,推崇诸如电影《红高粱》中具备阳刚气质的男主角。而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一方面国家处于长期和平时期,另一方面受日韩相对强势的流行文化影响,例如韩国娱乐公司SM推出“花美男”组合H.O.T,长相精致、温文尔雅的暖男形象受到推崇,审美逐渐向具有东亚风格的中性男性转变。

杨玲补充,这也与女粉丝们所代表的女性地位提升有关,独生子女政策使新一代女性享有了家族所有资源,是整个中国最为自信的,因而女性甚至对男性产生了“好萌、好可爱、我想保护他”的冲动,为年轻的小鲜肉提供土壤。

制造鲜肉的经纪公司

一些试图批量制造鲜肉的演艺经纪公司应运而生。例如欢瑞这样将经纪与制作结合,为旗下艺人量身打造影视作品,这成为一类普遍的鲜肉生产模式;另一类是效仿日韩的偶像培养模式,从小培养练习生再将他们推出。

通过系统化的培养,偶像艺人可以批量复制,

在韩国偶像培养体系,他们出产了最多的颜值派多栖艺人,艺人制造不再是随机事件,而是通过预测当下市场需求进行针对性培养的产物。

制造小鲜肉“最后拼的就是两点:谁的艺人更专业,技能更扎实,能够通过工业手段批量复制。

因此,如果将小鲜肉看做一种可以批量复制的快消品,它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它的持续性。即便在用法和制造方面有如上方法论,但小鲜肉的产量依旧平平。如果从2014年开始算,韩国从《来自星星的你》之后开始都出了好几代小鲜肉了,但国内还是那几个。

毕竟,中国以小鲜肉为代表的流行工业在近年才慢慢开始,第一代小鲜肉存在的时间长正是因为行业操作模式还不成熟。成熟以后,小鲜肉会有更丰富的代际层次变化。但是,作为影视流行工业中与实力派并行的路线,中国的发展越靠近欧美日韩。

小鲜肉有市场价值的时间就很短,就是在所谓鲜肉期。成熟的实力派艺人注定生命周期有二三十年,但是全世界的偶像都短。这类人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被关注和放大市场价值,这是自身的客观性。

但随着对年轻化市场的进一步探索,小鲜肉不再是唯一选择,借助“类型”亦可能产生爆款。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选出的《2016中国电视剧选集》,按题材、类型和气质可将其划分为主旋律、现实生活、谍战、悬疑等7个类型。这是总局沿用了二三十年的传统分法,而视频网站则根据年轻受众趣味走到哪,就出现哪种类型,“针对不同的用户群趣味,我们会主打不同类型,”企鹅影视自制剧业务部总经理方芳说。看网站的分类会发现今天电视剧的生态丰富得多,2016年的盗墓题材和2016年的刑侦剧,对于今后制作公司的复制都是有意义的。

倘若小鲜肉的集中爆发刺激了中国偶像工业体系的发展,将有助于提升小鲜肉本身的能力和偶像类影视产品质量,因为产品越好,收入自然越多,越容易进入良性发展的正循环。

但也需注意,小鲜肉只应是丰富多彩影视市场的新锐亮点,要警惕被它一叶障目,忽略了艺人体系的多元,更忽略了影视作品的复杂性。

影视剧的本质是什么?绝对不是几个标签化的明星。不论市场如何转型,影视剧的最终本质还是创作,不受市场干扰,沉下心来去做好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俗话说,好剧在而市场起,烂剧出而题材毁。小鲜肉们如果不想速朽,只能努力学习表演,当“肉”变成“角”之后,另一个故事就开始了。

部分资料来源:商业周刊中文版、首席娱乐官、新剧观察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影视圈痛批小鲜肉,广电总局反而还找他们拍“中国梦”,背后的小鲜肉经济学你可知道? https://m.mxgxt.com/news/view/1606355

相关内容

成龙多次批评小鲜肉,却大力夸赞他俩,网友:小鲜肉都该学学!
王劲松怒斥年轻演员不专业,痛批小鲜肉的明星还有谁?
大IP时代下的鲜肉经济:鲜肉+资本=利益!演员身份耽误了他们的商业头脑
如何看待娱乐圈前辈们批“小鲜肉”
娱乐圈中“鲜肉”来历情况,你知道多少老鲜肉?又认识几个小鲜肉
“小鲜肉”频遭批引探讨 只是影视圈乱象的一环
2019年中国电影最大的转变,小鲜肉的彻底破灭
“她经济”下的小鲜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钱包空对月
“小鲜肉”频遭批引探讨 只是内地影视圈乱象的一环
“小鲜肉”演员频遭批 内地影视剧品质引关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