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艺思

发布时间:2025-07-23 17:33

龚琳娜

中国新艺术音乐创立者

“音乐行者”

“神曲制造机”

“突破者”

她是“音乐行者”。多年来,她走遍山川大河,从百花齐放的中国民歌中汲取养分,探索国乐新编与演唱技巧的无限可能,不断拓宽着“中国好声音”的定义。

她是“神曲制造机”。继《忐忑》之后,她又推出《法海你不懂爱》《金箍棒》等魔性歌曲,诠释《蒹葭》《橘颂》《上下求索》等国风作品,多次登顶各大音乐榜单。

她是“突破者”。不甘当“晚会歌手”,不习惯“千人一声”,她离开城市,下乡采风,远赴欧洲学习,与爱情伴侣及艺术搭档老锣一同完成音乐梦想。

她就是龚琳娜,中国新艺术音乐的创立者。

在东艺与龚琳娜的专访中,我们每抛出一个问题,她都会很自然地接过去,欢声笑语中尽显清晰逻辑与缜密思维。讲到兴头处,她还会高歌一两句,让人不自觉沉浸于她独特的“龚式气场”中。9月12日,龚琳娜将再次携手龚锣新艺术乐团亮相东艺舞台,首演多首全新创作的民歌作品与瑰丽歌谣《诗经》中的诗篇,唱出国乐新风尚。一起来听听龚琳娜是如何一路追寻“中国声音”的根的。

Q

本次音乐会“动静结合”,既有活泼跳脱的念唱式曲目,也有类似昆腔戏曲的作品,您可否具体介绍一下?

这次音乐会最重要的是民歌《诗经》的内涵,“寻根”“采风”是关键词。现在社会上包括很多媒体平台都会说“国风国潮”,那么“风”从哪里来?我觉得不仅仅是加一点戏曲腔就是“风”,最重要的是寻找“风”的根在哪里。这次音乐会中,开场的曲目《好花红》,就来自我的家乡贵州,我从小就唱这首歌。作为我个人来说,我要寻的就是我自己家乡的民歌的根。除此之外,我们更要寻找我们作为中国人、作为华夏子孙的根。从这个根开始,我们会关注到更多内涵,关注到《诗经》里的“风”“雅”“颂”。

Q

能否展开讲讲《诗经》,另外这次音乐会取名为“行走的声音”该如何理解呢?

寻根要从《诗经》开始。然而《诗经》的文字虽然留了下来,上千年前的曲子和旋律我们是不知道的,所以我们就为《诗经》重新谱曲,这也是这场音乐会中创新的部分。如果我要做一个民歌音乐会,那就叫“民歌”而不是“国风”了,所以“国风”也代表着当代。

《诗经》是古代的民歌,《诗经》的“风”包括《王风》《郑风》《齐风》等十五个。从古代的民歌唱到现在的民歌,有陕北民歌、贵州民歌等不同地方的,我的声音从古代穿越到今天,然后东南西北一直在行走,所以我把这次音乐会命名为“行走的声音”。同时在行走中也有创新,主要有两点,第一是给《诗经》谱曲;第二是我的乐队编配都是全新的、现代的,不是传统的。

龚琳娜在2022河南卫视新民乐国风夜演唱《诗经·蒹葭》

民歌和《诗经》都是民间人创作的,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比如为了谈情说爱、插秧放牧而唱等等,最初并不是舞台上的艺术。它跟莫扎特、贝多芬专门为舞台音乐会写的词曲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要把民歌真的放到舞台上去演出,那么就必须要有吸引力,必须要在编配上、演唱上有所创新,这样观众才能适应这种听觉。所以我的这个音乐会从历史到今天,从山野里到舞台上,从民间的原生态到艺术化各个方面都加以创新。同时我一直秉持的就是所有创新都不能丢“根”,这场音乐会将告诉观众什么叫“根”。

Q

您刚刚提到这次您将演唱全国多地民间歌调,您是如何把握不同地域的唱腔特色的?

这就说到第二个关键词——“采风”。刚刚说到“寻根”,对于怎么寻,去哪里寻,那就要去实地采风,学习不同地方的歌。这次音乐会中的《丢丢铜》是福建的民歌,我当时就去了福建漳州说闽南语的地区,我是跟着当地人一句一句学的。后来我也去到山西采风,不仅跟当地人学,我还在村里和他们一起生活。我当时就问他们为什么要唱歌,他们告诉我说在山上生活有时候会怕冷,也害怕,唱歌是一种鼓励自己、打发无聊时光的方式,所以我就明白了为什么要这样唱。除了学习他们的方言,他们的味道,他们的音色特色,我还需要明白这个歌背后的情感。比如说山西左权民歌里面的“呆呀个呆”,指的是“你真呆萌”“你真可爱”的意思。所以如果不去当地的话,我真的无法知道他们是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亲爱的”意思的。又比如他们说“双腿腿跪在石头上呀”,就极具山西的味道。采风就是走进乡间,走进民间,走进劳动人民的生活,跟他们同吃、同住、同感受。因此我这次唱的大部分民歌都是我亲自去采了风学习回来的,并不是书本上或者学校里学的。

Q

您寻找“中国声音地图”的行动灵感从何而来?

我是一个中国的歌者,当我站在舞台上、我要唱中文歌的时候,我需要用到各种技巧,需要各种“风”来给予我能量,需要在我们中国文化里面去吸收。遗憾的是,中国文化在我们的学院里学的不太多。目前很多歌手如果出国留学,大部分学的是西方音乐,无论是在伯克利音乐学院学的爵士、流行唱法,还是到茱莉亚音乐学院去学美声唱法,那都是西方文化。我那一辈的老师都有一些民间学习的基础,但是现在很多声乐学院的老师也大都是留学回来,以教西洋音乐为主。所以我意识到如果学生们仅仅是在学院里学的话,对于民歌的底蕴是学不够的,还需要到民间实地去学。比如说我们戏曲里不同的门派,梅派、程派等等,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品,都有独特的唱腔和行当,这些内容只靠大学这几年是学不够的,必须要深入民间,要走到中国东南西北的各个土地上去学,那一瞬间我突然很兴奋,觉得好自豪,我是一个中国歌手。

‍‍‍‍

龚琳娜曾参加某说唱综艺并与歌手早安合作获得了冠军。视频为两人的合作舞台《不忐忑》,龚琳娜不仅再次唱起《忐忑》旋律,更来了一段说唱。

‍‍

很多人喜欢说唱Hiphop,玩街头艺术,而我看中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希望被我自己熟悉的文化里的中国观众喜欢,我希望我的歌声能唱到中国人的心里,我一定要把中文歌唱好。当我去学的时候发现我们的文化内涵太丰富了,我一辈子也学不完,这个时候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现在去寻根、去采风的人太少,缺失了这些积累,以至于市面上好多流行歌加了一点点戏腔就会变得非常雷同。我觉得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地深入了解我们的中国文化所致,只是一些皮毛。

我去年参加了一档说唱比赛的综艺,我拿到了第一。我一开始也没想到我会说唱,观众也都有争议,但最后我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够Hiphop。我觉得这次能获得成功是因为我对国风的自信,对寻根、传承中国文化的精神的追求,这也是说唱文化站稳脚跟所需要的精神。

Q

能否谈谈您在“寻根之旅”中让您印象深刻的事?

比如说这次音乐会的曲目中有一首叫《潮水娘娘》,是上海崇明岛的民歌。我之前了解的都是老上海那种风格的歌曲,从来不知道上海也有民歌。当我第一次听到张小末演唱的崇明山歌《潮水娘娘》的时候,我觉得特别好听,恨不得立马去找张小末学习。后来才了解到她已经过世了,才40出头。我当时听完这首歌,又听了张小末的故事,我真是感动。我想如果她不唱,就没有人唱了,那这首这么好听的歌该怎么传承下去?所以我当时就想我必须去崇明寻找机会实地学习,后来我亲自拜访了张小末的哥哥,他会唱一点,教了教我。然后又拜访当地人,请他们一个拼音、一个拼音给我标出来去学习。因为我是贵州人嘛,方言差距还是很大的,崇明山歌中的方言晦涩难懂,所以我学这首歌学了整整三年。后来,当我在一场音乐会第一次唱这首歌的时候,场外下雨了,我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天人感应吧,很神奇。

这次音乐会后,我打算做一个民歌专辑就叫《潮水娘娘》,我想传承。虽然我跟张小末没有见过,但是我听了她的故事、她的歌,我特别有意愿把上海的故事写进我的专辑里,传承下来。

Q

您致力于“新艺术、新音乐”的发展,如何定义这种“新”?

“新”就是具有原创精神。这次的国风音乐会,大部分原创的是我们谱曲的部分,然后在民歌的演唱上,我更多是继承传统,然后就是不丢根,比如说福建民歌《丢丢铜》,在清新质朴的基础上加上现代感。又比如山西民歌中“呀亲呀个亲呆呀个呆”,就有一种酸酸的陈醋味。当然我不能把一个山东民歌唱成江南小调,所以各地的民歌风味差异真的很大。这里面尤其有代表性的就是《茉莉花》。从江苏民歌《茉莉花》,到后来流传到河北、东北,这一路向北风格就完全变了。比如说南方那个词叫“摘一朵花”,但是到东北后歌词就变成了“掐一朵花”。你看,虽然是意思一样的词儿,但是旋律、风格和演唱的声音都变了,这就是创新。

另外,音乐会中我的乐队也会跟着唱,他们除了演奏,也会负责演唱多声部。有了乐队的加持,观众会觉得特别丰富。同时现场我们也会用烟盒(乐器)来跳舞,然后我也会给现场的100位观众准备烟盒,邀请他们和我一起跳烟盒舞。这些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做的创新,这样的融合,大家就不会觉得山里的就是土的,只会觉得这其实就是生活,它是讲究的。因为每一个声音、每一个唱腔我都是精雕细琢处理过的,当然也不丢失它的质朴和淳朴。

Q

可否谈谈龚锣新艺术乐团成立的渊源?

龚锣新艺术乐团的成立是因为我们一开始就特别坚定地想要做现场Live的音乐,我们尽量不用卡拉OK的伴奏带,这样的话观众听到的音乐都是鲜活的。现场音乐不像伴奏带那么模板化,需要乐队来配合,因为乐器都是人奏的,所以可能说今天这场节奏慢一点,明天可能快一点,就非常具有现场性。对于这支乐队,我们考虑过它必须以中国乐器为主,可是我们也发现中国乐器缺少低音,所以我们就加上大提琴来配合,这样的话就让乐队听起来很丰满,不那么单薄,所以就形成了今天的龚锣新艺术乐团。这个乐团目前也会独立成型地去演奏新的音乐艺术作品,以无歌曲、纯演奏的形式。

龚锣新艺术乐团的编制包含笙、筝、扬琴、二胡、大提琴等东西方乐器

Q

您如何看待“千人一声”?

“千人一声”就是模式化,跟我们前面说的卡拉OK一样,所有人的练习曲目都是一样的,都是用钢琴来练声,一样的通道(共鸣腔),一样的美声唱法。但是我们要知道西方的美声唱法是为了跟乐团合作,声音结构和语言结构有其特殊性,如果我们唱中文歌的时候把他们的方法直接套搬过来是行不通的。比如京剧跟二胡就很协调,但是和钢琴就有些别扭了,美声唱法和京胡也不协调。江南人唱和西北人唱同一首歌曲的味道肯定不一样,但是如果你用统一的美声唱法来唱那就变成“千人一声”了。说白了就是我们容易丢了自己的根,我们的学习方式有问题。比如作曲家赵季平老师、王立平老师,还有很多歌手、演员们,他们过去都是要采风的,但是现在采风的人少了。寻根非常重要,所以我做这场音乐会,就是希望大家听到不同的歌,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声音,一人也可以做到“千声”

Q

我们知道您最近还在社交平台上开起了声乐课,能否给我们介绍下?

首先我创造了一套练声曲,现在大家都喜欢标准化,但是我不喜欢,所以我就创造了一套方法,让大家不那么标准化地去学习练声,打破大家的思维定式。因为现在大家都有手机,所以我就想可不可以每次课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和大家一起练习整体共鸣腔,练习不同地方不同风格的音色,我唱一句,你学一句,有音乐有节奏有音准地教学,所有人都可以学。其次用一种非常有趣的方法模拟各种动物的叫声,找到声音的不同变化,然后我再把歌曲给你放在里面,我唱一句你唱一句,这就是我和老锣老师一起创作的十几条练声曲。另外,钢琴是没有滑音的,但是二胡是有滑音的,但是现在大家都是跟着钢琴练声,所以我就创作了练习滑音的一节课。目前很多人都在学习,就普及性来说有非常好的效果。再之后我又出了“跟着龚琳娜学唱歌”的课程教学和书籍。总之,我觉得我们的中国声音太丰富了,它不像西方音乐容易体系化、模板化,所以我就把京剧、蒙古族的歌曲、陕北民歌、东北民歌等等里面的特色都总结出来,把它变成一种教学,而且是很即兴地把它变成童声合唱式的、多声部合唱式的,这样的话,就可以由很多人一起唱。比如唱《茉莉花》,请所有人用江南吴侬软语唱,用鼻腔共鸣演唱,然后变成两个声部、三个声部,100个人、1000个人都能唱。

正在教唱的龚琳娜

Q

近年国潮热兴起,您认为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才是真正符合“国潮”或“国风”的定义?

我觉得必须要了解这个“根”,就是要从民歌,从《诗经》,从老百姓中去汲取营养。另外,不是说国风作品就是戏曲,戏曲只是民间音乐中的一种,民间音乐有戏曲和民歌,但是现在大家以为加一点戏曲风,就觉得是国风,我认为很片面。我们中华文化的根非常的大,非常的深,中国有那么多民族,有那么多地域,所以中国国风的概念我觉得还是很宽的

所以年轻人真的需要多去学习研究、去采风,才能把音乐做扎实。赵季平老师当年去采风,去实地研究,去找文化的根,最后写出了《红高粱》的插曲《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刘欢老师唱歌很有韵味,因为他的民族音乐的根基特别好。邓丽君的黄梅戏唱得好,所以她能够把日本歌曲唱得很有中国味道,因为她把中文的美唱出来了。而现在的歌手很不重视歌词的清晰度,其实世界上顶级音乐,包括国外的英文歌或者是法文歌,他们的语言非常清晰。所以我认为艺术它不只是追求一个感觉,它还需要审美,需要修养,才可以长久。

龚琳娜演唱《上下求索》

Q

对于那些曾经火爆全网的“神曲”,您怎么看待?

我觉得是首先是因为有网络,大家才可以听到不一样的曲子。第二它火了,那就是社会对你的选择,是市场的需要。听众们在寻找国风,寻找独特的、可以跟世界媲美的有实力的歌手的时候,会选出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我很幸运被他们选了出来。当然我也很努力,很认真地在做国风音乐。比如你今天在采访我的时候,我已经练完两套曲目了,我从早上6点多钟就开始练歌,一直到刚才你给我打电话的前一分钟都在练。

排练中的龚琳娜

Q

谢谢您,能听到您的作品也是我们作为观众的幸运。您和老锣之间除了音乐上的契合,生活上又是爱人关系,会不会有音乐理念上发生碰撞的时候?

我们在音乐上的追求一直都是志同道合的。他虽然是一个德国人,是西方来的,但是他一直在学古琴,在上海跟着古琴大师龚一先生学。所以他对中国音乐的了解是从文人乐器古琴——孔子说的琴棋书画开始的。他也是从学琴开始了解了中国音乐,然后一下子爱上了中国音乐,他希望能够做一个中国音乐的作曲家。

老锣、龚琳娜以及龚锣新艺术乐团的笙演奏家聂云雷

他非常尊重中国音乐的美,所以我觉得其实我是被他引导的。因为我从小就唱民歌,也是在中国音乐学院学的,我特别爱中国音乐,但是由于当时中西音乐在碰撞的时候,西方音乐占了绝对强势地位。那时候也年轻,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甚至完全没有自信心走下去,后来这位老外、德国人告诉我说中国音乐的韵那么好,为什么你们不学?为什么不去采风?在他的影响下,我逐渐坚定不移地做着为中国音乐创新的事儿。

我们唯一会感到困惑的是,因为我们是一对夫妻,所以人们会认为我不唱别人写的歌,他也不会给别人写,他只给我写,其实不是这样的,这几年他在德国给别人写了很多词曲,我也唱了谭盾等老师的歌曲。我们是夫妻也是志同道合的音乐合作伙伴,我们也需要各自独立的空间去跟不同的音乐人、作曲家合作,这个格局是一定要打开的。

‍‍

余隆执棒中国爱乐乐团,携手龚琳娜演绎谭盾作品《敦煌·慈悲颂》

Q

如果选择一种颜色形容自己,您认为是什么?

粉红色。从小到大我一直都很喜欢大红色,我觉得大红色很有态度。但是最近我觉得更喜欢粉红色,也会经常穿粉红色的衣服,因为我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柔和,粉红色也代表着包容、青春、美好,很符合我现在的状态。

*采访人:蒋晓鑫

《有点艺思》是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推出的一档有趣的、思辨的、包罗万象的对谈栏目。我们将邀请业内知名艺术家们轮番做客分享与艺术有关的有趣视角、脉络和趋势,聊聊他们关心的世界与生活。将斑驳流溢的声光魅影折叠成一次酣然尽兴的对话,揉进花与云。足迹吻开角落尘泥,看草虫漫步,听鸟儿呢喃,希望你与我们一起,通过这档栏目关注当下文化审美,拓展对艺术认知的新边界。

行走的声音

龚琳娜国风音乐会

THE SOUND OF WALKING

VOCAL RECITAL BY GONG LINNA

演出时间:2022年月9月12日(周一)19:30

地点: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 音乐厅

票价:VIP680/480/380/280/180元

演唱 ∣ 龚琳娜

制作人 ∣ 老锣

演奏 ∣ 龚锣新艺术乐团

曲目

△▽上下滑动查看

小表妹(词:龚琳娜 曲:老锣)

好花红(贵州民歌)

茉莉花 (江苏、河北、东北民歌)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女曰鸡鸣 (选自《诗经·郑风》)

丢丢铜 (福建民歌)

绿鸟绿肚皮 (湖南益阳民歌)

亲圪蛋下河洗衣裳 (山西左权民歌)

包楞调 (山东民歌)

沂蒙山小调 (山东民歌)

黍离 (选自《诗经·王风》)

梦想号子 (词:龚琳娜 曲:老锣)

木瓜 (选自《诗经·卫风》)

西厢坝子一窝雀(云南民歌)

布谷鸟叫了 (云南民歌)

潮水娘娘 (上海崇明民歌)

风雨 (选自《诗经·郑风》)

四季歌 (老上海歌曲)

不变的心 (老上海歌曲)

父母好比江河水 (甘肃民歌)

圪梁梁 (山西保德民歌)

走西口 (陕北民歌)

二里半腔(云南民歌)

无衣 (选自《诗经·秦风》)

*曲目以现场为准

#入场温馨提示

入场前需要您配合完成必要的防疫核验流程,请合理安排出行时间,提早到达,以免耽误观演。

所有观众须配合测量体温(低于37.3℃),出示绿色“随申码”以及72小时内(以出具报告时间为准)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扫描“场所码”或“数字哨兵”进行核验,无异常,方可进入剧院空间。 未出结果的24小时内核酸采样记录无法作为入场证明。 有10天内境外旅居史或7天内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旅居史的观众,将无法进入场馆。 没有智能手机的人员可通过同行亲属在相关平台上申领“亲属随申码”,或提前申领离线“随申码”。使用离线“随申码”必须同时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 进入剧场空间以及观演期间,应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并注意保持适当社交距离。 进入观众席请按票面信息对号入座,勿随意更换座位。

* 如因个人原因造成不符合入场防疫要求的情况,恕将无法予以退票。

* 入场注意事项后续将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和行业指南等动态调整,以现场公告为准。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祝您观演愉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有点艺思 https://m.mxgxt.com/news/view/1604751

相关内容

没有点才艺,以后都不好意思一起吃饭了, 跳的不错!
陈思综艺精彩瞬间大盘点✨
艺人,要有底线思维
抖音做综艺,差点意思
齐思钧个人资料,齐思钧参加的综艺有哪些
赵露思生图是不是有点胖?
艺人八字有什么特点,艺人八字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齐思钧你有点谐门了
不好意思啊,门有点紧
互相试探吗,有点意思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