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传非遗 暑期大舞台
鲤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孩子们的非遗表演
木偶社成员在表演。
东南网7月21日报道(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苏琳/文 林良标/图)
南音雅乐余音绕梁,一唱三叹的叠拍声中,少年稚嫩的嗓音透着细腻的做韵。18日晚,泉州七中联合鲤城区泉州南音研究社,亮相泉州状元街“妙音音乐盒”非遗展演舞台,令市民游客们流连忘返。据了解,暑假期间将进行的8场非遗展演,成为鲤城区非遗进校园,活态育人成果的鲜活体现。
可感可及的非遗大舞台
从《直入花园》到《梅花操》,连唱6首,每首曲目都有3个以上学生参与。“我从小就喜欢南音,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学,也参加了鲤城区组织的南音公益课堂,很希望泉州的瑰宝南音能够让更多人听到看到。”泉州七中初三学生徐晨希告诉记者。
不仅仅是南音,幼儿版的火鼎公婆天真可爱、趣味十足,拍胸舞萌娃抚胸拍掌、舞步欢快;还有中学生掌线的木偶版火鼎公婆摇着蒲扇,木偶版拍胸舞队振臂顿足间活力满满……作为鲤城文旅推出的“抬头遇见鲤”三大舞台之一,状元街学生暑期公益演出可谓是场场爆满。
鲤城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林菲告诉记者,暑假期间,鲤城区从自身丰富的教育资源出发,依托“快乐暑假”和“百姓大舞台”平台,和区教育局一起组织非遗主题的学校系列展演活动,整个暑期共安排8场表演,演员均来自区属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既是学生的展演,学校间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舞台设在状元街,也是个好彩头”。据了解,暑期的非遗展演活动不仅服务于游客,也服务于市民的文化生活,是泉州文旅打造“主客共享”“烟火气”的重要举措。
从思政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
“虽然是选修课,但是学生们都很认真,特别是有些不会闽南语的同学,会积极地用拼音拼唱出来,真棒!”泉州七中南音社团的郑老师告诉记者,南音进校园的主要任务是普及南音知识和培养学生会唱一点儿南音、会讲一些南音知识。每年,该校的新生都会用选修的方式,组织新的南音合唱团和南音社团,每周二下午进行研习。“学生毕业后,有的从事与南音有关的工作,有的在中小学任音乐老师,有的则作为业余爱好的传播者。不管怎样,都为非遗南音的弘扬和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郑老师说。
“生活、学习在世界遗产城市里的孩子,对于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应该尊重和传承,这也是守正创新的关键。”鲤城区教育局副局长吴燕儒告诉记者。近年来,立足“课堂渗透+实践延伸+环境浸润”的育人模式,将闽南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德育、美育全过程,根植学生心田。鲤城区各校发挥音体美等基础课程作用,注重课堂渗透,依托少年宫和课后服务活动,与高甲戏、南音、梨园戏等剧团实施“校团挂钩”,邀请本土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已开设近10门闽南传统文化类课程,并编撰“闽南优秀文化”系列校本教材近30册。
不仅如此,鲤城区还逐步探索将闽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素养培育的主阵地延伸到校外,针对不同学段设计不同课程,着力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重点开发以南音、梨园戏、提线木偶、刻纸、金苍绣等闽南非遗为核心的研学课程。2024年至今,全区累计开展研学活动108场次,参与学生5.5万余人次,“行走的大思政课”品牌效应初步形成。
网址:小手传非遗 暑期大舞台 https://m.mxgxt.com/news/view/1602772
相关内容
暑期北京舞台再掀热浪重庆融创渝乐小镇暑期活动开启
趣游丰泽·乐学一夏!暑期文旅“大礼包”来了,请查收!
阿朵:从流行女歌手到苗族非遗音乐传承人,舞台剧《天生傲骨》的灵魂
《舞蹈世界》 20170624 暑期特别节目:街舞英雄
多个演出品牌覆盖各类观众,暑期北京舞台再掀热浪
行走赣鄱看非遗:豫章绣进校园 大手小手共传承
《非常6+1》—“挑战大明星”暑期节目重磅出击
小剧场释放大能量,暑期演出黄金档来了
薇娅谈非遗传承:传统手艺是内核,平台创新、活态传承是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