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40年的市场变化

发布时间:2025-07-23 03:44

林子祥许冠杰为代表的那一代流行音乐,是我们父辈的爱豆,已逐渐迈入考古系列,这对80、90、00辈来说,太遥远了,今天我们聊聊,改革开放后,流行音乐市场的演变。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对流行音乐最直观的印象,基本上都是港台音乐,具体点,就是四大天王四大天后为代表的一批流行音乐,那时的音乐人才辈出,曲子旋律优美,歌词充满诗意,男欢女也爱。

在八九十年代,那时候的音乐传播载体,就是录像带与碟片、电视台与收音机。在去学校的路上带个随身听插个耳机、在课室里把随身听借给隔壁桌的女同学,就是倍有面子的事情。在村里的榕树下把录音机的声音放到最大、在家大厅里放个VCD,都是相当有范的事情。这就是当时受众场景。而那时,主流经纪公司,基本主导着音乐人才的走向,也基本主导着音乐流行的方向。

那时,判断一个明星是否火,明面上有几个指标:音乐流行榜、唱片销量、电视与广播的播放率;暗地里也有指标:卡拉OK的点唱率、公仔贴销量、唱片市场的盗版率,没错,一个明星火不火,盗版市场非常重要。于是经纪公司,还有专人跑盗版市场,向盗版商推动盗版他们旗下艺人的音乐。

到了21世纪初的前10年,可以说是流行音乐市场的一个过渡年代,MP3的出现,逐渐替代了笨重的随身听和收音机,替代了磁带。那时候的网络音乐,还只是个萌牙。于是在流行音乐市场,农村还是扛着录音机、城里青年的口袋里揣着MP3、张朝阳马云马化腾那批弄朝儿坐电脑旁,听的音乐基本还是那批我们耳熟能详的港台明星。那时候的明星经纪公司,开始有点彷徨,在唱片、MP3、网络音乐的布局上,摸不着头脑。

2010年后,互联网与手机已经相当普及,流行音乐市场发生了巨变。明星纪纪公司,已经不再那么有号召力,各类工作室和独立创作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老一辈较少数的几个超级明星,江湖地位还算硬朗,但基本都是靠啃老本,没什么新鲜作品。磁带与录音机,如果谁家里还有这玩意儿,基本上是当古董来炫耀了。

“黄台一百瓜,你摘九十八,而今瓜殆尽,劝人莫摘瓜”,这是去年网友对李嘉诚的讽刺。在那沧海横流的年代,明星经纪公司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主导着流行音乐的走向、主导着听众该听谁的歌、主导着明星艺人的去留、主导着新人的成长和跟谁睡觉。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推动,我们身边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爱好也越来越多样化,流行音乐的推动,也悄然发生了改变,转眼间,就到了百公里油耗仅需一瓶娃哈哈的年代。

互联网已经到了深度应用的阶段,只要你愿意耗时间动脑子敲键盘,也可能会成为万花丛中的一片红。无数的综艺节目,百花齐放,哪怕是最底层的草根,也可能成为万人仰慕的焦点。只要有音乐才华,就一定能冒头,只要是好作品,就能轻易突围。但对于流行音乐市场来说,这只是表象。

细数之下,综艺节目、网络平台、经纪公司、MCN机构、粉丝/水军,这5个要素的综合应用,就是流行音乐市场的背后推手。有机会,我们聊聊这5个要素,是如何综合应用来推动流行音乐市场的走向。

网址:流行音乐:40年的市场变化 https://m.mxgxt.com/news/view/1602760

相关内容

中国流行音乐40年
流行音乐不“流行”的背后是什么 创作传播方式变化
流行疯癫,音综式微,品质在现场|音乐市场的202
音乐行业市场分析:2020年超五成用户更喜欢听流行音乐歌曲
流行音乐网,流行音乐文化与发展的趋势
流行音乐纪录片的分类,音乐人物类、音乐现场类,以及音乐文化类
网易云音乐大数据报告:社交属性改变音乐市场
连“唱”19年 中国音乐节市场蝶变
工体30年 看华语流行音乐变迁
音乐产业链的全面优化,「腾讯音乐 · 启明星」推动数字音乐市场新变革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