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网上流传消息,拥有七十万粉丝的抖音网红“妍妍酱”因聚众吸食笑气被警方带走。当天“妍妍酱塌房”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大量讨论。次日查询发现,她名下的两个账号已被平台禁言,其中包括使用较多的“妍妍酱.”和备用小号“小小妍”。
该事件最早由媒体曝光,妍妍酱曾在直播中回应称确实承认过错误,表示已意识到行为不当,否认其他传闻并道歉。她称需要沉淀一段时间,随后关闭直播并将账号设为私密模式。据第三方数据统计,事发前两天她的抖音账号掉粉四点九四万。
天眼查资料显示,多家公司以“妍妍酱”命名,包括杭州的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和重庆忠县的一个文化艺术工作室,均为个体工商户。这些企业注册时间多在近几年,经营范围涉及网络直播、演出经纪等业务。
警方对涉毒行为的查处行动引发舆论对网红群体行为规范的关注。此次事件中,平台快速响应处理涉事账号,显示出对违规内容的零容忍态度。相关企业名称与个人姓名高度关联,也让公众开始讨论明星代言与实体公司的连带责任问题。
事件发酵期间,部分粉丝在网络发起声援,称支持艺人改正错误。但更多人质疑其行为示范效应,认为在未成年群体中推广危险活动具有不良引导性。目前妍妍酱暂未就具体细节进一步说明,相关法律程序正在进展中。
此次事件暴露出短视频领域存在部分内容审核漏洞,有业内人士指出,部分网红为获取流量故意突破底线,平台事后追责成本较高。行业自律组织已开始研究更严格的准入机制,计划将心理健康评估纳入主播认证环节。
值得关注的是,类似事件近年屡次发生,从早些年的吸烟炒作到如今的新型物质滥用,网红群体为博眼球不断触碰法律红线。专家建议完善内容追溯体系,建立从账号到实体公司的全链条监管。
事件对商业合作也产生直接影响,已有品牌宣布暂停与涉事艺人关联的企业接洽。法律界人士提醒观众,网络行为需承担法律责任,尤其涉及未成年人时处罚会更严厉。
相关部门已加强对新兴毒品的管控,多地开展专项治理行动。部分学校将该案例纳入法治教育内容,通过真实案例讲解违法后果。此次风波再次敲响警钟,督促娱乐圈早日回归正向价值轨道。
事件至今仍在持续发酵,具体处理结果有待司法最终裁定。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每位内容生产者都应守住道德和法律底线,这早已是常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