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类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了观众热议的话题。这些节目通常由学员和导师组成,导师的职责是评判学员的表现,传授经验。然而,在这些节目中,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明星导师,明明自身实力平平,却依然坐在评委席上,趾高气昂地点评他人。他们到底是凭什么来当导师的呢?
首先,那英作为《中国好声音》的导师,唱歌实力毋庸置疑,但她在节目中的评判却屡屡引发争议。周深在比赛初期凭借独特的嗓音赢得了四位导师的转身,但在后来的淘汰赛中,那英却将他淘汰,理由竟是因为她“喜欢李维”的表演。这样的评判标准让人难以理解,作为导师,难道不应该从专业的角度来评判吗?更让人惊讶的是,那英曾直言周深的声音“有点诡异”,这无疑是对选手的不公正评价。更糟糕的是,在2013年的总决赛中,那英临时让姚贝娜换了一首难度极大的英文歌,导致姚贝娜根本来不及准备,最终失利。这样的行为,真让人怀疑她作为导师的公正性。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丁太升。他自认为是专业乐评人,但其实他的音乐作品几乎没有。尽管如此,他在各大音乐综艺上依然频频亮相,凭借“毒舌”而受到关注。他曾对多位歌手进行尖锐批评,甚至连歌手的表演也不放过。这种态度让人不禁想问,他究竟有什么资格坐在评委席上?最近,丁太升在社交平台上评价戴荃的《悟空》为“烂歌”,引发了原唱的强烈反击。看来,这位“毒舌评委”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再来说说孟美岐。作为选秀出道的女团成员,她的实力在女团中或许算得上不错,但在综艺《天赐的声音》中,她居然坐上了导师的位置。她的导师身份让人感到疑惑,因为参加节目的选手大多都是曾经的音乐人,实力毋庸置疑。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她在节目中指导新人如何表现“绝望的表情”,可她自身的演技却显得极为尴尬。
杨坤同样是《中国好声音》的导师,曾经凭借《无所谓》成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口碑却逐渐下降。他的批评言论屡屡引发争议,曾对刀郎的歌“缺乏音乐性”进行抨击,还曾说刘德华“不算一个歌手”。这样的言论不仅让观众对他的专业性产生质疑,也让他的形象大打折扣。
最后,柯以敏作为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毕业生,本应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但她在选秀节目中的表现却让人失望。她对选手的评价往往极为苛刻,甚至不听完人家的表演就直接淘汰。曾经有一位选手因身体不适想解释,结果却被柯以敏无情地打断,令人不禁质疑她的专业素养。
这些明星导师在节目中明明实力平平,却依然敢于批判他人。面对这样的现象,观众们不禁要问:这些“好为人师”的明星,你们又有什么资格?对于这些争议,你有什么看法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