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观众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这些节目中,导师的角色尤为重要,理应是经验丰富、实力过硬的专业人士。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有些明星导师明明实力平平,却依然趾高气扬地在评委席上点评他人。他们到底凭什么?
那英,无疑是《好声音》中的一个传奇人物。她的歌唱实力毋庸置疑,但作为导师,她的公正性却时常受到质疑。在节目中,那英曾因个人偏好而做出不公正的评判。例如,她曾在周深的表演中给予高度评价,然而在淘汰赛中却选择将他淘汰,理由竟然是“缺乏冠军气质”。这样主观的判断,实在让人难以接受。难道作为导师,就可以抛弃专业评判,任性而为?
再来看丁太升,这位自诩专业乐评人的“毒舌”评委,总是让人捧腹。他曾毫不留情地批评过不少歌手,甚至连海来阿木和张靓颖都未能幸免。然而,丁太升自己却并没有一首代表作,也没有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更令人意外的是,最近他在社交平台上对戴荃的《悟空》进行了尖锐的批评,结果遭到原唱的回怼,称他为“网络乞丐”。这样的反转让人不禁思考,丁太升是否真的有资格坐在评委席上?
孟美岐作为女团成员,实力虽然在圈内算不错,但当她以导师身份出现时,大家却忍不住想问:“她凭什么教别人?”在综艺《天赐的声音》中,孟美岐甚至指导周传雄,这样的场面让人觉得滑稽。在另一个节目中,她指导新人表演“绝望的表情”,但她自己却表现得尴尬不已。这样的导师,难免让人感到无奈。
杨坤同样是个备受争议的导师,原本实力不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却开始频繁抨击其他艺人。曾经,他竟然说刘德华“不算一个歌手”,并因此遭到观众的质疑。对于曾经的前辈和同事,杨坤的态度让人觉得难以理解。他的代表作屈指可数,却依然喜欢在公众场合指责他人,这样的自信到底源于何处?
最后是柯以敏,作为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毕业生,她的音乐背景让人期待。然而,柯以敏在各大选秀节目中却表现得极为苛刻,甚至对选手动辄爆粗口。她曾在选手生病时毫不留情地让对方“滚”,这种缺乏人性化的态度实在让人失望。作为评委,她的专业性和素养究竟在哪里?
这些明星导师明明实力一般,却依然高高在上,批判他人。难道在这个追求流量的时代,光有名气就足以撑起评委的身份吗?观众们对这些导师的看法也越来越复杂,对于他们的点评,大家又是怎么看的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