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新时代大学生追星现状及规范路径
摘要:新媒体时代下青年大学生们对于追星有着广泛的爱好,目前这一领域的管理还处于发展阶段,现下青年大学生群体中也存在着盲目崇拜、侵犯他人隐私、负面社会影响等现实问题。通过了解青年大学生追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探索引导大学生理性追星的有效路径,为更好的引导、规范青年大学生的追星行为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全育人,追星,新时代大学生
一、高校追星现状探析
(一)追星的方式与金钱消耗
追星方式主要可以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线上追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投入小、方便快捷、可以实时了解明星动态、更快获得自我满足的优点。线下追星信息获得速度较快,现场氛围浓厚,但是需要参加现场活动等,在时间和金钱上需要较多的投入。随着大学生消费水平提高,现在的追星规模庞大、体系复杂,除了参加演唱会、购买专辑等活动,常常集结群体力量为明星购买媒体广告等其他支出,整体投入有了较大提升。[1]
(二)粉丝群体表现特征
“粉丝”是追星者的代名词,有着相似审美及爱好的粉丝们聚集在一起,形成粉丝群体,称为“粉圈”或是“饭圈”。第一,构成人员属性多样。按照粉丝圈层,有影视剧粉、歌迷、电竞粉、二次元粉、各种球迷等;按粉丝属性,有团粉、唯粉、CP粉、事业粉、男友粉、女友粉、姐姐粉、妈妈粉等。第二,有专属规则及用语。每一位明星有专属于自己的粉丝群体,或大或小,粉丝会根据自己的名字或者按照粉丝的意愿来给自己专有的粉丝群体取名,名字具有独特性和较高的辨识度,选秀出身的偶像、爱豆还有专属于个人或者团体的应援色,还有一些专有词汇、字母缩写的饭圈用语。第三,网络追星看重数据,为了体现明星的商业价值,粉丝们就需要为他们贡献流量,即具体客观且可量化的数据。第四,消费市场庞大,粉丝以对明星的喜欢、爱慕为明星消费,彰显明星粉丝超强购买力,提高自己喜欢的明星的知名度,也通过众筹或者捐款的形式筹集到一定资金去做公益活动。第五,正面与负面能量行为共存,存在正能量行为,通过大量组织规模化公益应援活动,既达到了塑造偶像美好形象的目的,又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的正能量行为,也有榜样追星,如2019年“阿中”刷屏,“阿中”作为中国的昵称成为互联网上最大的流量明星,体现了“饭圈女孩”的爱国主义精神。同事也存在撕番、争C、谩骂、网暴、非理性攀比的应援和打榜、价值观错误引导等不良行为,扰乱网络秩序,影响了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确立。
二、高校学生理智追星路径探索
(一)家校联动,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家是学生的避风港,学生大部分的价值观念都是所在家庭所塑造而成的。因此,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追星习惯具有决定性作用。
建立平等交流关系,了解孩子思想动态。父母应该经常与子女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诉求;更应该抹去对于追星的刻板印象,理性看待子女追星一事,不极力反对也不要抱有“随他去“的心态,而是主动询问子女喜欢”他“或”她“的原因,尝试跟着子女一起去了解他们所喜欢的明星。
给予孩子正确的价值引导。比如鼓励子女学习明星的优秀的品质精神,效仿明星的一些正能量行为等等。从这些方面去对待追星这件事,不仅能让子女感受到追星并不仅仅只是一种娱乐,更多的是可以演变成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也能让作为父母的一方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追星。
追星可能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父母应该随时点醒那些沉溺其中的孩子,及时制止一些歪曲的价值观影响孩子。多沟通、多交流,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这会对孩子树立正确的追星观和人生观带来积极影响。
(二)加强监管,增强网络监管力度
网络媒体终究是一把双刃剑,部分网友借着言论自由的名义肆意攻击、诋毁,网络平台的匿名性质使得他们更加猖狂。而那些网络媒体更是不顾事情真伪,散播一些明星的负面讯息来吸引大众眼球,流量为王成了不可置否的真理。这种非良性的追星环境无疑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需要加强网络监管力度,打造良性追星环境。
(三)三全育人,重视学校榜样教育
大学校园除了常规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也应该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帮助其形成正确的追星理念,也让非理智追星的学生迷途知返。[2]
1.以主流价值引导思想政治教育方向。高校可以发挥自身教育资源的优势,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及课外实践活动,或开展相关宣讲会,倡导大学生理性追星、理性消费,平衡生活与追星,合理分配日常必要支出与追星开销等。
2.鼓励学生对于“饭圈”文化等热点话题进行讨论。青年大学生在全球化、信息化浪潮中成长,具有思维活跃的特点,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辩论赛或者演讲等方式,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对于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理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
3.通过分析不同追星同学的现状及其背后的原因,开展针对性教育。高校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体培养,并尊重其喜好,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通过多元全面的教育,进行自我价值的培养、自我观念的灌输。与之相对,在忽视学生个人差异的情况下,填鸭式地输入“正确的观念”,不仅无法进行正向引导,还可能引起学生的排斥,进而加剧不理智追星行为,适得其反。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学教师和辅导员作为频繁与大学生接触的从教人员,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较大。提升教师队伍的三全育人能力,是引导学生科学理性追星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李阳.青少年偏差追星行为审视与防治[J].福建轻纺,2022(07):68-69+72.
[2]贾雪霜.“饭圈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学校教育的应然引导[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11):17-23.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11.004.
[3]张海琳.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创新路径——基于“00后”大学生群体特点[J].教育现代化,2019,6(95):132-133.DOI:10.16541/j.cnki.2095-8420.2019.95.060.
作者简介:管承瑜(1994年—),女,汉族,山东青岛人,辅导员/助教,硕士研究生,单位: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网址:三全育人视角下新时代大学生追星现状及规范路径 https://m.mxgxt.com/news/view/1594792
相关内容
三全育人视角下新时代大学生追星现状及规范路径篮球明星职业道德规范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路径探讨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
大学生追星现状及其社会引导
新媒体时代体育新闻传播路径
甘州区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分析
篮球明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路径探索及未来趋势分析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效提升大学生体质的多元路径之研究
娱乐圈生育迷局:数据追踪下的三重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