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乎爱情,有人曾决心“既许一人以偏爱,愿尽余生之慷慨”。
有人曾经历“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有人曾立志“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
纵使听闻爱情、十有九伤,却难以遏止内心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向往。
那些高呼着再也不相信爱情的人,大概是没见过爱情真正的模样。
一对离异的夫妻选择复婚,令全网都泪目了。
选择复婚的理由是:妻子得了晚期结肠癌,丈夫决定回归身边照顾。
曾经的他们也是一对恩爱夫妻,外人眼中的模范夫妻。
那么,当初的他们为什么会选择离婚呢?
结婚11年了,前妻依旧不受公婆待见,于是发生了一点小矛盾后,就狠心提出离婚。
而现在呢,丈夫收到了前妻患大病的情况,第一时间辞去了工作,只为了在她身边好好照顾她。
丈夫说:妻子的肾病已经到了五期,情况很不乐观,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器官移植。
展开剩余 87 %
这么一听,治疗费用绝不是个小数目。
为救前妻,他掏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又四处借钱,欠下了不少债款。
在妻子做完手术后昏迷的这几天里,丈夫寸守不离,细心照顾。
待前妻醒来后,他的第一时间就是提出要复婚的想法。
可前妻拒绝了,她觉得自己估计也治不好了,不想拖累他和苦了孩子们。
可不管前妻怎么说服他,他依旧坚定自己的想法,要复合。
还拿出感情牌:现在几个孩子也还小,他们都需要娘。
当他的母亲知道他要复合,母亲并不赞同,他含着泪水求母亲能同意:
“孩子不能没了妈妈,而且她现在正需要我的时候,我怎么能放弃她?”
网友纷纷表示道:
“人生苦短,恭喜复婚!”
“这样的好男人,太羡慕了”
“这就是,患难见真情,恭喜恭喜”
患难见真情,落难见人心。
对于有些人,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对于他们说,爱是不离不弃陪伴一生的。
丈夫选择舍去事业,推掉了所有的工作,只为在医院里照顾妻子,还不惜欠下巨债。
这样的感情,真让人羡慕。
从他们的感情中可以看到,伴侣是真情还是假意,生一场病就可以看出来。
新人婚礼当天的宣誓都很美:
“无论健康或疾病,贫穷或富有,我都愿意陪在你身边,不离不弃”。
然而这句话在浪漫的场景下说出来,是美好的。
可如果哪天不小心遭遇不测,才感觉到这背后的誓词有多沉的重量。
3月13日清晨,南京市一居民家中突发火灾。
当时火势凶猛,两个人都无法脱困,两人都被烧伤得很严重。最后丈夫将妻子放到阳台外,而他紧紧地抓牢妻子的手
在火的那一处,无论丈夫被烧得多么疼痛,他都忍着,且死拽着妻子的手,互相鼓劲:“挺住。”
最后,妻子被消防员救出火场后,躺在地上低声呼喊:
“先救我老公!”
这一幕感动了无数网友,感慨患难见真情,让人又相信了爱情。
灾难来临,他将生的希望让给她。
获救之后,她将救护的优先权让给他。
所谓相濡以沫,莫过于此。
被救出后,本以为事情会有好转。
然而世事无常,命运多舛。因为火灾造成的烧伤过于严重,陈先生尽管经过了多次抢救,可因病情严重恶化,他最终依然没能再看一眼这个世界。
虽然,这是一场悲剧,但它所包含的力量给黑暗的世界带来了明亮的色彩。
他爱妻子,所以用生命守护住了妻子,这不仅是婚礼上的誓言,也是真正的行动。
同时,也让我想起了女明星刘涛和她的老公王珂。
2006年,身价200亿的“京城四少”之一的王珂在电梯里偶遇了刘涛,只一眼他就爱上了刘涛,他就对助理说:
“一天之内,我要她的全部资料。”
很快两个人就认识了,在认识不到20天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可以说是闪婚了。
结婚那天,王珂为刘涛一掷千金,四百万的婚礼现场,各类豪车座驾大排长龙。
因此,刘涛还在婚礼上发言:
“我以后会慢慢淡出娱乐圈,专心在家相夫教子。”
此时的刘涛并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其实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当所有人都在羡慕刘涛的豪门太太要开始了,可万万没想到,结婚后没几年王珂的金融生意失败了,直接负债4亿,还因此患上了抑郁症。
所有人都在提醒刘涛,要不就离了吧?
但她依旧不离不弃的在王珂身边,陪他一起度过难关。
为了帮丈夫还清债务,她决定重回娱乐圈。
那时候,不管是综艺节目还是广告,只要给钱,她都拍。
从此,她变成拼命三娘。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记得,大连市那场殡仪馆的那场婚礼和葬礼,感动了全网无数人。
穿着婚纱的杨杨女士,安安静静地躺在169盆粉红色玫瑰花中,和丈夫“举行”了婚礼。
杨女士5年前被查出了癌症,徐先生不离不弃地在她身边照顾着她。
杨女士努力与病魔抗争,但终究还是未能战胜命运,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
徐先生说,一直以来都想举办婚礼,只是一直没能实现。
如今,妻子走了,给她举办一场粉色红玫瑰的婚礼,是完成妻子最后的心愿。
当我们开始不相信爱情、恐婚时,
是他们,让我们又相信了爱情。
也总会有天,有一个人的出现,他踩着七彩祥云,让你再一次地相信爱情!
总有一个人是属于你的,不会让你怀疑婚姻,也不会让你质疑自己的付出。
在属于你们的天地里,他惦记着你的粥是否温,他搂着你共立黄昏。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自己的高见!
共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