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知识」为什么周深的唱功唱法有人喜欢有人厌呢

发布时间:2025-07-20 00:56

周深的唱功与唱法引发两极评价,本质上是音乐审美差异、声乐技术认知差异以及大众接受度差异的综合体现。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具体原因:

一、嗓音条件的独特性:先天优势与审美分歧并存

1.特殊声带结构

周深被韩红等专业人士定义为「假声男高音」,其嗓音兼具女性音色的空灵感和男性共鸣的穿透力。这种罕见的声带结构使他在演唱女性原调歌曲时(如《大鱼》)游刃有余,甚至比原唱更具层次感。但部分听众认为这种跨性别音色“非自然”,产生本能的排斥感。

2.音域与音色的矛盾点

他的四组音区(男高音舒适区)发声扎实稳定,五组高音则以轻机能混声为主,强调头腔共鸣的“仙气感”。喜欢者赞其“如天籁穿透云层”,厌恶者则批评“缺乏真声冲击力”“吟唱像背景音”。

二、技术争议:先锋性与传统标准的冲突

1.弱混声技术的极致化

周深擅用气声包裹、气泡音弱混等技巧营造缥缈感(如《人是_》的太空感吟唱)。乐评人认可这是“声带边缘化技术的顶级呈现”,但普通听众可能误判为“虚浮无力”,尤其对比孙楠等强混歌手时更显“气势不足”。

2.咬字处理的特殊性

为配合空灵音色,他采用“浅咬字归韵”方式(例如《唯一》中“懂”字的归韵处理),使歌词如耳语般轻柔。这种处理被专业声乐指导肯定为“中文咬字的美学创新”,但也有人诟病“黏连不清”“缺乏叙事感”。

三、作品难度与大众接受度的断层

1.“不可翻唱性”引发的争议

其代表作如《大鱼》《生活总该迎着光亮》因超高音域(连续C5~E5咬字)和复杂气声控制,导致孙楠、林俊杰等实力唱将翻唱时出现“吼高音”“降调失真”等问题。部分观众借此质疑歌曲本身“炫技大于悦耳”,却忽略了技术难度本身的价值。

2.修音时代的“现场验证”效应

有乐迷指出:手机外放无法感知其声场动态,现场听感才是关键——周深的Live表现往往比录音室更震撼(如演唱会中“声场钻入耳朵”的共鸣感)。未体验现场的听众易受设备限制误判其表现。

四、文化心理与审美惯性

1.对男性嗓音的刻板期待

传统观念中男歌手应以浑厚、阳刚音色为主,周深的嗓音打破了性别标签。欣赏者称之为“超越性别的美”,不适应者则感到“违和”(早期选秀中甚至因外貌音色遭质疑)。

2.音乐功能的认知差异

偏好“情感宣泄型”演唱的听众,可能认为其技术型唱法“冷感”(如《情是何物》的古典式克制);而追求“艺术性”的群体则推崇其“精雕细琢的声乐美学”。

五、专业评价与大众感知的错位

声乐教师分析其技术时,会强调“喉位稳定”“声区无缝切换”等专业指标;而大众更依赖直觉听感。例如:

专业视角:连续E5转音展现“声带灵活度离谱”(《楂树下》)

大众视角:“高音像假声”“不够实”

这种认知鸿沟进一步放大了评价分化。

结语:多元审美的必然映射

周深的唱法本质是技术先锋性与艺术独特性的结合体,其争议性恰恰来自对传统听觉习惯的突破。正如乐评人所言:“文艺学与音乐本相通,但共频需缘分”。无论是被空灵音色治愈的拥趸,还是偏好传统声线的批评者,本质都是音乐多元价值的体现——在技术层面他已获业内高度认可,而大众层面的评价分化,则是艺术传播中永恒的辩证命题。

网址:「演唱知识」为什么周深的唱功唱法有人喜欢有人厌呢 https://m.mxgxt.com/news/view/1592229

相关内容

周深到底有什么好呢?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他?
为什么喜欢看莫文蔚的演唱会呢?
在唱歌领域有了一定知名度,深深为什么还要去参加声入人心呢()
周深为什么没有经历过变声期 周深为什么可以唱女声
《我是唱作人》收官,你期待的唱作人究竟有没有夺冠呢?
歌手2020:周深唱功有目共睹,但唱法单调风格单一,还能走多远?
梦见看明星演唱会是什么意思(梦见去听演唱会) 爱问知识人
周深《璀璨冒险人》唱法大揭秘
喜剧人!郭艾伦助唱周杰伦演唱会,激情唱《稻香》全程跑调周董爆笑
周深的唱功怎么样有专业的音乐人来评价他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