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旭凤”这个角色谈邓伦的表演
香蜜结束一个半月了,迟迟没能脱坑的我,终于决定写一篇剧评。
这部戏,我是在豆瓣上接受安利,然后去看了十多集,就把原著小说找来看完了。原著的旭凤跟剧版呈现出来的,还是有很大差别,性格底色就不一样。小说里的是一个凌厉有狠劲的霸道总裁,而邓伦给我们的旭凤,温暖纯良,有责任感有担当。两者相比较,剧版的旭凤,更像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物,有温度,代入角色视角后,真实地为他心痛。
这部剧在拍摄期间,也只有寥寥可数的媒体探班采访,留下的影像里,印象比较深的是邓伦满脸疑惑不解冤屈的表情抱怨“为什么要捅我?为什么呢,为什么要捅我??” 反反复复,当真是旭凤附体了。
关于剧情,已经有太多的分析贴了,我好奇的是,旭凤这个人物,是如何在中后期支离破碎的剪辑和剧情中,牢牢活下来的。不仅活下来了,还扎了根,在观众脑海中挥之不去,甚至沉溺。
一部电视剧从开拍到制作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其实是一个从零开始慢慢做加法,然后当作品交到观众手里的时候去快速做减法的过程。
观众看了你这部剧以后,会留下对人物的评价,善良温厚,还是孤独清冷,这是概括式的减法; 而为了让观众心中形成这些善良或是孤独的印象,都需要演员本身在剧本框架上面一点一点加东西上去,这是扩展式的加法。
谈到这个,不得不提一部对邓论演艺生涯有重大意义的电视剧作品——《白鹿原》,我们知道,鹿兆海这个角色就是他饰演的。为了更多地了解邓伦在这部戏里是怎样蜕变的,我特意去看了一遍《白鹿原》的拍摄纪录片。
《白鹿原》的导演刘进在谈到剧本时说,
这个剧本很干,它都是实的,一点儿润的东西都没有,是需要在表演上去增加的,我是需要演员尽量多给我一些的。”演员在接到剧本的时候,要求你完成一段表演,剧本可能只有寥寥几行,除了给定的台词之外,你的表情动作,节奏控制等等,其实是要靠自己去发挥的。譬如一张白纸上,给你画了一颗树干,然后交给你,要求你继续完成这幅画,要呈现树的孤寂,和孤单矗立了500年的风霜。你要怎么表现?风吹过来的树是什么样,大雨倾盆而下时,树又会是什么样,你要假设自己是一棵树,然后去思考和领悟。
这种悟性,就是作为一个演员很关键的素质。
幸运的是,邓伦就是那种很有悟性的演员。
刘进导演对演员,其实我觉得他还是希望演员靠自己的意识去开拓更多的东西。他可能会给你一个基调,一个词语,或者给你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然后那你自己要去从这,比如说单纯这个词,那你要从单纯这个词去拓展太多太多的东西,对于自己的家人什么样,对于你的爱人什么样,对于每一个人是什么样,这个单纯怎么表现,然后去填充这个人物,让这个人物显得很饱满。”在采访中说到这段话时,邓伦眼里充满认真和探索。
邓伦在不止一个场合感谢过《白鹿原》带给他的成长,从那些老戏骨那儿偷学到很多东西,真正学会了演戏。一经名师指点,原先有很多懵懂的、靠自己去摸索的东西,至此之后福至心灵,变得透亮。
他也提到过张嘉译老师对他看剧本的教导,“一个剧本看完以后,没给自己加几场戏,或者删几场戏,那就说明这个剧本你还没看进去。” (在此暂时不讨论加戏删戏是否是对编剧的不尊重,因为在中国电视剧这个暂时没能实现编剧中心制的环境中,剧本存在太多被投资方、制作方、或者各方各面出于各种利益随意干扰的情况,早已背离了为了剧本故事观赏性出发的原则,演员为了保持自己角色的完整性,也是不容易。)
私以为这个加戏和删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演员对于人物理解透彻以后,把原本应该存在的、丰富这个角色的必要戏份加上,把不符合角色出发点的冗余戏份删掉,一切都为了立得住这个角色出发。
我们看到的《白鹿原》以及那之后邓伦出演的影视剧,无论邓伦出演的是主角还是配角、戏份多少,自始至终,他演绎出来的人物都是活生生的、经得起考量的,不会有那种逻辑不通的状况。观众会由衷地觉得这个角色就该是这个样子,他这样做很合理,我们也能理解。
看香蜜的第一遍时,看到旭凤复活后去天庭祭祖那一集,和润玉对峙,然后锦觅出现,随后和昔日战友割袍断义后,黯然离去。有点不理解,为何这么平淡。面对这一群背叛你的人,不应该悲愤吗?哪怕一点点激动也好。尽管明白邓伦的演戏风格一向是收着演,可是这里也太“收”了吧?
随后进入魔尊阶段,刺激的大虐剧情接二连三上演,渐渐忘了祭祖时的疑惑。 等整部剧大结局后,又刷了几遍,突然就理解了祭祖时候的旭凤。
那个时候的他,对人生已经没有了期望,锦觅曾经是他唯一的执念,既然锦觅背叛他了,那么父母逝去,兄弟反目,同袍断义这些,不过是在锦觅背叛的这个巨大创伤周围,覆盖的一些小伤而已。麻木的人,哪里还记得愤怒。他都不想活了,复活醒来后对穗禾说,“我本是已死之人,何必救我。” 祭祖时旭凤唯一表现了情绪激动的点,是润玉跟他说“你还回来做什么?这里一切都好,锦觅也很好。”旭凤听到这句话就绷不住了,眼眶带红奔溃吼道“别再跟我提她了!”眼神哀求般躲避。 润玉在诛心,往旭凤的最痛处。
我演过的角色,都是我喜欢的,我觉得如果我都不喜欢这个角色,那我根本没办法把他演好。”这句话,邓伦在很多采访中都说过。
作为演员,共情能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共情能力强的人,能很快进入角色,体会角色的喜怒哀乐,只有体会到了,然后吃透,才能展现给观众。而演员本人对于角色如果不认可,该如何说服自己去共情?说服不了,那就拒绝。邓伦很聪明。
见过太多艺人,演了几个平淡的角色后便对媒体放话,“想挑战反派”、“想突破自己”、“期待不同类型的、反差大的角色,希望自己的潜力得到更多挖掘”。
而当媒体采访邓伦,“目前有进军大荧幕的打算吗?”这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演员连忙摇头,“电影是每个演员的终极梦想,是我心中的艺术殿堂,我自认为我现在的状态还不能展现出电影所需要的东西。可能过几年吧,现在还不行。”
《白鹿原》纪录片中,饰演仙草的秦海璐在采访中说过一句话,“对于演戏来讲,你突不突破自己其实并不重要,而是在同一个角色上,是不是能有更深层度的一个造诣,这其实是更难的。” 这句话,我想邓伦也是认可的。
感谢香蜜,感谢旭凤,感谢邓伦。
题外话:从前尚不懂事时,看影视剧总被夸张的演绎方式吸引,觉得那就是大人说的演技。如今看来,演技这个东西只是一场场戏的状态,真正要想让角色走进观众心中并扎根,更重要的是演员对角色的理解,这样才能把一场场戏顺利串起来,带着观众走通。 而演员对于角色能理解到什么层次,考验的是其人文素养,也就是说,要多读书啊。
网址:从“旭凤”这个角色谈邓伦的表演 https://m.mxgxt.com/news/view/1592084
相关内容
《香蜜沉沉烬如霜》大结局,邓伦不再出演旭凤,男主是他重温邓伦演过的经典角色再不看就怕下架了,可惜了热巴赵丽颖杨紫
邓伦的演技怎么样?有哪些代表作?
邓伦本想帅气拍个照,头上却飞来了一只鸟,原来是凤凰的鸟族亲戚
新版《香蜜》糊了?旭凤“土掉渣”,锦觅的脸却像“鸟族公主”
国内有丹凤眼的男明星,邓伦除外,他们两个也是
《香蜜沉沉烬如霜》杨紫邓伦动情演绎“千年之恋”
一个喜欢花的男明星,邓伦接戏看名字,有花的女主角组CP
谈到邓婵玉这一角色…
邓伦和杨紫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