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双面绣”:光影间“绣”出新江南
7月15日,昆山卢米埃影城的LED屏幕上,昆剧电影《顾炎武》在第八个“顾炎武日”揭开面纱,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通过4K技术传向当代观众。当“百戏之祖”昆曲遇上数字技术,当宋代市井在虚拟影棚中重现,昆山这座连续二十年位居全国百强县榜首的江南小城,正以科技赋能传统文化,以文旅融合重塑产业生态,悄然向长三角影视产业新高地的方向崛起。
电影与短剧双轨并行
在7月15日举行的观摩会上,昆剧电影开辟传统戏曲新舞台。银幕上的顾炎武形象纤毫毕现,昆曲的写意美学与电影的写实语言在镜头中实现创造性融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高扬地方文化优势,合理配置地方独特的文化资源,而昆山在这方面成功作出了表率,成功将昆曲瑰宝和顾炎武两张“金名片”完美融合,为文化传承提供了宝贵经验。主演柯军感慨道:感谢伟大的时代,赋予我们文化创新的勇气和机遇,让古老的昆曲与前沿的数字技术完美融合。”
为这场文化盛宴添彩的是苏州首块标准化4K高清高亮LED屏幕,“昆山智造”与“昆山腔”同屏共振的背后,是昆山以“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双轮驱动培育壮大“2+3+3”新兴产业体系的深意。
在另一端,微短剧赛道也掀起了昆曲创新风暴。国内首部“AI+昆曲”文旅非遗短剧《玉见梁辰鱼》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这部每集8分钟的作品讲述了明代戏曲家梁辰鱼为父寻药意外穿越到现代昆山,遇到生物医学工程在读博士高玉见,与其携手并肩破解困境,并在现代科技的启发下突破艺术创作瓶颈成为当代昆曲名家的故事。该剧充分展示出昆山作为江南水乡的人文底蕴、靓丽风景和现代化建设的繁荣景象,营造出跟着微短剧来昆山“看美景、品美食、赏昆曲”的打卡新风尚。
微短剧是昆山影视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2025年1月,苏州影视(微短剧)产业园基地在昆山正式揭牌。此前,昆山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依托昆山数字文化影视产业园等载体,积极发展书香、演艺、影视(微短剧)等产业,推动文化新业态持续涌现。为此,昆山将通过举办影视(微短剧)行业发展大会、优秀作品征集等活动推动产业发展。
目前,昆山正大力实施影视及微短剧产业“六个一”行动计划,计划推出20余部网络微短剧。 2025年,昆山微短剧作品数量同比增长2倍,涵盖非遗、法律科普等多种题材。未来,昆山将进一步发掘和吸引更多优质作品项目落户,拓展市场、培育人才,并积极向电影、电视剧、网剧、综艺等领域延伸,致力于构建提供“空手进、成品出”全流程服务的文化影视产业链。
昆剧电影《顾炎武》。来源/昆山发布
数字梦工场的“造梦”之旅
为助力影视产业的发展,昆山市在2020年启动周庄数字梦工场项目,投资约30亿元,2023年建成9000平摄影棚和146亩宋代实景外景基地,自投用后,多部热门影视综艺在此拍摄。
走进9000平方米的华东最大单体摄影棚,一面10米×60米的巨型LED屏幕映入眼帘,其点间距仅1.9毫米,刷新率达1.536万赫兹,整合了AI灯光调控、实时法术特效、数字群演生成、电影级8K拍摄和无屏闪多机联拍五大功能,宋朝汴京的市井繁华在像素间重生。
“今年下半年档期已经排满。”梦工场副总经理余克洋提到,剧组在此拍摄可享受十人驻场团队提供的全流程技术服务,从《清明上河图密码》到《大宋词人传》,146亩宋代实景基地依托北宋张择端名作《清明上河图》还原十二世纪初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繁盛的市井风俗,还将打造“汴河”游船、勾栏瓦舍、听书品茶、探秘电影制作环节、电影周边商店、主题餐厅等一站式沉浸体验宋朝文化的网红景区。
此外,基地内还设有水下摄影棚,最大水池可达810立方米,采用恒温循环水处理工艺,可供水下取景拍摄,为在此拍摄的战争片《东极岛》中“海上大营救”场景提供了关键技术保障。
2023年投用至今,梦工场已承接十余个影视综艺项目,吸引近50家影视企业落户。6月20日,昆曲电影《西厢记》在周庄数字梦工场外景基地正式开机;央视大型文化节目《大宋词人传》已确定7月底入驻拍摄……下半年,周庄数字梦工场影视项目排期高度集聚,《我们生活在南京》、《清明上河图密码》第二季已锁定拍摄档期,后续还将有多部电影、电视剧、综艺及网剧纳入拍摄计划。
近年来,昆山周庄镇积极抢抓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机遇,以周庄数字梦工场为核心引擎,加快打造集影视制作、拍摄、发行、IP衍生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链,深化“影视+文旅”融合模式,全力布局影视产业新赛道,2025年梦工场预计营收达6亿元,2026年有望突破10亿元大关。
周庄数字梦工场。图片来源/苏州发布
影旅共舞,古镇焕新颜
今年年初,电视剧《北上》热播后,作为其重要取景地的昆山巴城也迎来大批游客,清明假期昆山市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31.6%,文旅消费金额突破1.6亿元。乘此东风,周庄顺势推出 “一次购票,终身免费” 政策,彻底告别门票经济。游客可手持小鱼灯,穿梭于《只此周庄》行浸式演出的五大场馆,在 “旧梦、入画、出征、寻路” 四大篇章中,体验穿越九百年的梦幻旅程。有游客感叹:“花一次钱就能把 5A景区当自家后花园,这算得上是史上最超值的投资了!”许多游客直接为全家购买终身会员票,计划未来带更多亲朋好友前来体验。
影视 IP还催生出了文旅新生态,7月11日起,双桥剧场每天18:00-21:00推出“双桥剧场·双厅有戏”演艺活动(含《张厅有囍》和《财神驾到》)。以《张厅有囍》为例,它不仅是一场穿越百年的沉浸式夜游,更是一次对“老祖宗的浪漫”最生动的复刻与最高级的致敬。五幕沉浸式大戏,从“媒婆迎宾”的媒婆妙语连珠,到“剪影寄情”的中国式亲情、“缘定水乡”原汁原味的中式婚礼,再到“镜里春秋”非遗昆曲的审美巅峰、“游园惊梦”中如梦似幻的东方浪漫,为这场融合了古礼、深情与至美的夜游,画下余韵悠长的句点。由周庄联合西安永兴坊文商旅打造的国内首个沉浸式宋朝影视体验街区——《如梦宋朝》,预计于今年9月面向全球游客开放,街区内有梅花天衍局、宋影梦工坊等五大特色场景,力图将“影视镜头里的宋朝美学”变成可触摸的生活体验。
这种“古典+创新”“经典+沉浸”的深度融合,使周庄的文化厚重感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消费体验,为破解古镇同质化困局提供了范例。
夕阳西下,余晖映照在周庄数字梦工场的宋代虹桥上,几位身着汉服的游客正在拍摄短视频,不远处,影视剧剧组刚结束当日拍摄,昆山提出的“影视微短剧产业生态圈”正在成形。当顾炎武“天下兴亡”的呐喊通过银幕穿越时空,当梁辰鱼的昆腔在AI技术中焕新,这座江南小城用“双面绣”——一面传统,一面现代,绣出了文化产业的新图景。
文/袁昕
资料来源:昆山发布、苏州发布、昆山宣传、水乡周庄、昆山论坛APP、江南时报、中国大运河
网址:昆山“双面绣”:光影间“绣”出新江南 https://m.mxgxt.com/news/view/1589553
相关内容
文化中国行|哈尼绣娘“绣”出美好生活一双绣花鞋“爆单”五万双!非遗刺绣被他成功玩出圈?
当交响乐遇见姑苏:跨越千年的音乐“双面绣”
明绣
湘绣青年“秀”出新国潮
半永久纹绣培训学校大比拼
以针作笔,广绣再现“岭南画派”名作
2025年“昆山市顾炎武日”主题活动暨昆剧电影《顾炎武》观摩会举行
绣帘相拓 锦绣交辉
内蒙古刺绣:“针”功夫绣出多彩北疆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