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吐槽“美女太少”:一场关于审美标准的行业辩论

发布时间:2025-07-17 13:04

当于正在社交媒体上抛出"今年看了几千新人,女孩一个都没看中"的言论时,整个娱乐圈仿佛被投入了一颗深水炸弹。

这位以打造《延禧攻略》《美人心计》等爆款剧闻名的金牌制作人,在2025年7月的这场"美女荒"吐槽,迅速发酵成关于审美标准、行业生态与时代审美的全民大讨论。

于正口中"美得有辨识度"的标准究竟是艺术坚持还是故步自封?娱乐圈的"美女稀缺"表象下,藏着怎样的行业困局?

一、"标准脸"泛滥:审美趋同的时代困境

于正的吐槽并非空穴来风。在接受《时尚芭莎》采访时,他展示了手机里存着的上百张新人试镜照:"你看这些女孩,拆开五官都很精致,但合在一起就像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种"标准化美丽"的泛滥,正是当下娱乐圈最突出的审美困境。某选角导演透露:"资方现在只认两种脸——甜妹脸和御姐脸,前者要大眼睛、高颅顶、幼态感,后者必须有直角肩、A4腰、明艳红唇。"

这种审美单一化的趋势在影视剧中尤为明显。打开近年的古装剧,从《长安十二时辰》到《锦心似玉》,女主角们清一色的韩式平眉、欧式双眼皮、尖下巴,连哭戏时皱眉的角度都惊人相似。网友调侃:"现在看剧需要人脸识别系统,不然根本分不清谁是谁。"

更讽刺的是,某S+级古装剧为追求"全员美女"效果,将六位女演员的脸部通过AI技术统一调整,导致播出时观众集体脸盲,#剧里的女主们是共用一张脸吗#的话题阅读量破8亿。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荧幕美人。林青霞的英气眉峰、王祖贤的含情眼波、张曼玉的灵动颧骨,各具特色却同样惊艳。这些未经医美雕琢的天然面孔,带着时代赋予的独特气质,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正如于正所言:"她们的美是有故事的,现在的很多演员美得像塑料花,精致却没有灵魂。"

二、审美战争:传统标准与多元价值的碰撞

于正的言论迅速引发两极反应。支持者认为他道出了行业真相,演员王劲松转发相关报道并评论:"当审美成为流水线,表演就成了工业产品。"某电影学院教授也表示:"现在的考生十个有八个整成网红脸,我们想招有特色的苗子都难。"数据显示,2024年报考表演专业的艺考生中,承认接受过医美手术的比例高达63%,比五年前增长47%。

反对声浪则更加强烈。演员辣目洋子在微博发文:"美从来不是只有一种标准,我的小眼睛、圆脸也能让观众记住。"她主演的《没有工作的一年》以黑马之姿斩获豆瓣8.2分,证明非传统美女同样能扛剧。

央视网评论直指问题核心:"于正的吐槽暴露了行业对女性美的狭隘定义,真正的艺术需要多元审美。"

这场争论的本质是传统单一审美与当代多元价值的碰撞。一方面,于正坚持的"古典美"标准源自戏曲美学,讲究"三庭五眼""肤如凝脂",这种审美在《延禧攻略》的莫兰迪色调中曾大放异彩;另一方面,Z世代观众更推崇"高级脸""鲶鱼系"等非传统审美,欣赏张子枫的雀斑、文淇的单眼皮、任素汐的"普通脸"所传递的真实感。

某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非典型美女"相关话题播放量同比增长210%,反映出大众审美正在悄然变革。

三、资本困局:流量逻辑下的审美异化

"美女荒"的背后,是资本主导下的审美异化。某影视公司CEO透露:"现在选角首先看抖音粉丝量和带货数据,颜值是流量密码,辨识度反而成了风险。"这种逻辑催生出"网红脸生产线"——经纪公司批量签约相似长相的新人,通过统一培训打造"安全牌"艺人。于正曾试图反抗这种趋势,在《当家主母》中启用非典型美女杨蓉,却因市场反馈不佳被迫中途换角。

短剧市场的爆发加剧了这一现象。2024年短剧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制作周期缩短至1个月,成本压缩到60万元。为快速吸引下沉市场,短剧选角更倾向"一眼惊艳"的网红脸,某头部短剧公司老板直言:"我们要的是观众3秒内决定追剧,辨识度在数据面前一文不值。"这种短平快的生产模式,进一步挤压了多样化审美的生存空间。

更值得深思的是于正自身的矛盾。他一边吐槽美女太少,一边却在《墨雨云间》中将女演员的脸修得面目全非;他推崇秦岚、霍思燕的古典美,旗下艺人却多是吴谨言、白鹿等清秀挂长相。这种矛盾折射出行业困境: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即便于正这样的顶级制作人,也难以完全摆脱资本的裹挟。

四、破局之路:从"选美"到"选角"的回归

当于正被网友"安利"素人女孩"七七"并留言"怎么联系"时,这场审美讨论迎来了荒诞又充满希望的转折。这位因街拍走红的女孩神似梁洛施,未经雕琢的自然气质引发"这才是于正想要的美女"的热议。事件启示我们:真正的美人从未稀缺,稀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和包容多元的勇气。

行业变革已在悄然发生。《漫长的季节》《我的阿勒泰》等剧启用任素汐、马伊琍等非传统美女,凭借扎实演技获得口碑票房双丰收;正午阳光等制作公司坚持"角色适配优先",《山海情》中的热依扎素颜出镜,却将农村妇女演绎得深入人心。这些案例证明,观众需要的不是千篇一律的美人,而是与角色灵魂契合的演员。

于正的吐槽或许偏激,却敲响了警钟:当审美沦为流水线,艺术便失去了生命力。娱乐圈需要的不是更多符合单一标准的"美女",而是打破偏见的勇气、包容多元的胸怀,以及回归角色本质的创作初心。正如网友所言:"不是美女太少,而是于正们的审美太窄。当资本愿意为独特性冒险,当观众学会欣赏差异美,'美女荒'自然迎刃而解。"

在这个审美多元的时代,我们期待看到更多林青霞式的英气、王祖贤式的妩媚、张曼玉式的灵动,更期待看到更多不被定义、打破常规的"新美人"。

毕竟,美从来不是一道单选题,而是无限可能的集合。

网址:于正吐槽“美女太少”:一场关于审美标准的行业辩论 https://m.mxgxt.com/news/view/1586620

相关内容

这狗粮我干了!女星孙铱吐槽老公像倒霉熊,被赞扬:有高级审美
“新美联储通讯社”:美联储内部正在进行一场“关键辩论”
沈月身高159体重51算胖吗?网友激情辩论,白幼瘦审美VS职业要求
关于新娱乐时代的审美标准,映客为什么这么“较真”
关于新娱乐时代的审美标准,映客为什么这么“较真”?
《花木兰》海报被吐槽:“中国式”审美,正将下一代变成美盲
景甜华表奖造型被吐槽,公众审美与明星形象的碰撞
贾玲体重反弹争议:一场关于健康与审美的全民讨论
允许关晓彤洗把脸走红毯?一场关于颜值、造型与真实美的深度讨论
关晓彤的腿为什么能重新定义内娱审美标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