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午阳光的全新剧作《生命树》在青海正式开机。随即,一组杨紫身穿藏族传统服饰,肤色黝黑的路透照瞬间刷爆了网络。谁能想到,这位刚从《家业》剧组杀青不到十天的女演员,居然又匆匆换上厚重的藏袍出现在高原牧场?从2023年至今,杨紫几乎像个“横店常驻居民”,连续泡在七个剧组,以“出组即进组”的效率,成为90后女演员中公认的“拼命三娘”。
翻开她的行程表,密密麻麻的拍摄计划令人咋舌:2023年,她在《长相思》剧组足足待了六个月,杀青的第二天便背着行李住进了《承欢记》剧组;2024年,她的《国色芳华》上下季连拍了180天,穿梭于多个影视基地,连春节都在剧组吃盒饭;到了2025年,刚结束《家业》的拍摄,杨紫又立马投入到《生命树》的剧组。从路透照中看,她和牧民一起学骑马、练藏语,似乎又要在这个新角色上“深耕”好几个月。粗略算下来,过去三年里,杨紫超过70%的时间都在剧组,真可以说她把横店当成了第二个家。
她为何如此拼命?杨紫的“劳模”标签背后,是她清晰的职业规划。在拍摄《长相思》时,她在剧组整整待了182天。从一位灵动的少女到忍辱负重的王姬,每一场哭戏,她都会提前写好心理小传,连导演都夸她“把剧本磨出了包浆”。紧接着,她拍摄《承欢记》,为了塑造沪漂女孩麦承欢,她在上海的弄堂里住了一个月,体验上班族的生活,挤地铁、吃便利店的饭团,台词中的上海话尾音都要反复琢磨。这种“沉浸式拍戏”的态度,让她从古装剧到现代戏的转换毫无违和感,也让她成为观众心目中的“剧抛脸”。
2025年,杨紫依然没有给自己任何缓冲期。在拍摄《家业》时,赶上横店最寒冷的冬季,一场雨夜的商战戏拍了六个小时,浑身湿透的她冻得发抖,却坚持不使用暖宝宝:“明代女商人可没那么娇气,冷才更真实。”杀青后她高烧了三天,刚退烧便投入到《生命树》的准备工作中:学习藏语、练习骑马、跟着牧民住在毡房里。从路透照来看,她的脸晒得黑了,脸上挂着典型的高原红,双手也变得粗糙如当地姑娘,她彻底撕掉了“流量明星”的精致标签。
在其他明星忙着上综艺、拼红毯的时候,杨紫的“反套路”格外引人注目。别人靠营销来保持热度,而她选择用作品说话:2024年凭借《长相思》和《承欢记》两部作品同时入围白玉兰奖,成为唯一一位双部剧提名的90后女演员;她的合作团队也从流量公司转向了正午阳光和柠萌影业,主演剧集的豆瓣评分从6.5分飙升到8.2分,观众普遍认为“杨紫出品必属精品”。
即便在微博上,她也很少发布精修过的照片。相比之下,她更喜欢分享剧组中的日常:在片场打盹、和群演一起吃盒饭、跟牧民学习挤羊奶。这种“去明星化”的真实感,让她在娱乐圈这个人设容易崩塌的环境中,成为了“零差评”的代表。
这次拍《生命树》,许多人都看出她的“野心”。这部由《山海情》原班人马打造的扶贫剧,需要杨紫全程素颜演出,还要说藏语台词,甚至要拍摄骑马追赶盗猎者、深夜接羔等硬核戏份。有一次路透拍到她在海拔3500米的牧区摔下马,爬起来后,她说的第一句话是:“这段摔戏留着吧,牧民骑马哪有不摔的。”她这种不怕吃苦的态度,让业内人士预测:如果《生命树》能够复制《山海情》的好口碑,她可能会成为90后首位集齐“金鹰奖、白玉兰奖、飞天奖”的大满贯视后。
从童星到顶流,杨紫的“横店生存法则”其实很简单:每个剧组都是新的战场,她不挑轻松角色,专挑那些难度大的硬骨头。当同龄人还在纠结“少女感”时,她早已把目光投向更远的未来。在《生命树》的开机仪式上,她站在高原星空下说:“演员最好的状态,就是让观众忘记你是明星,只记得你演的角色。”这种对表演的赤诚,或许正是她能在90后女演员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终极法宝。毕竟在流量泡沫逐渐消退的今天,像她这样扎根剧组、通过作品说话的演员,实在是太少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