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中小学生微信号诈骗,警惕新型网络骗局!

发布时间:2025-07-15 04:02

骗子

小明同学,你把微信号借给我投票打榜5分钟,就可获得游戏皮肤。

小明

真的??太好了!这是我的微信账号和密码,给你吧。

骗子

我现在正在登陆,还需要你的手机验证码。这个过程微信账号可能会暂时封停,但你千万别担心,领完皮肤我就帮你解开,错过今天可就没这好事啦!

小明

怎么那么久没动静?啊...被骗了!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沉迷手机,

这也让诈骗分子将目标转向了

思想单纯、社会经验不足的青少年。

不法分子通常利用未成年人

对游戏、明星和零用钱的向往实施诈骗。

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曾审理一起典型案件,

犯罪分子通过

骗取中小学生微信账号密码

的方式实施诈骗

经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魏某某通过好友的介绍获取犯罪方法,即以中小学生为盗号对象,冒充同学借微信支付,骗取家长微信号及密码,盗走零钱并控制账号,再冒充微信账号的主人以“家人生病急需用钱”等理由诈骗微信好友获利。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被告人魏某某伙同被告人兰某某等9人实施犯罪活动11起,获利数万元。

法院判决

根据10名被告人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及悔罪表现等,依法作出判决:分别以诈骗罪、盗窃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对被告人魏某某等10人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官提醒

中小学生及其他未成年人因辨别骗局能力较弱、心智尚未成熟,对网络信息真实性的识别能力和防骗意识存在不足,易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侵害对象。监护人应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在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加强引导和监督,通过科普网络防诈骗知识、讲解典型案例等方式,帮助其认清冒充同学借款、免费领取游戏道具、虚假投票中奖等常见骗局,提升反诈意识和辨别能力。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孩子的防骗教育,提高孩子的防骗能力,不要随意扫描陌生二维码、点击不明链接,不要随意开启屏幕共享,更不要轻易向陌生人透露银行卡相关信息。同时,家长还需加强对支付宝、微信等手机支付APP的管理,不定时修改密码,不让孩子轻易掌握支付密码,避免给不法分子留有可乘之机。

如发现未成年人遭遇诈骗,要第一时间对身边的亲朋说明,预防诈骗分子用自己的号码以生病住院、出事借钱、交培训费等理由向身边的亲朋实施诈骗。同时要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相关证据,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以最大限度挽回损失。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诈骗侵害,家庭防护至关重要,监护人应切实履行责任,为未成年人构建坚实的网络安全屏障。

针对未成年人的

电信网络诈骗主要有四种

01

免费皮肤“大陷阱”

宣称免费赠送游戏装备,再通过“激活费、认证费、验证费”骗取未成年人钱财,诱导孩子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操作。

02

红包返利“杀鱼盘”

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网站、聊天工具等渠道发布红包返利虚假信息,诱骗未成年人入群,随后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多种借口来进行诈骗。

03

“防沉迷”骗钱财

以“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为由,通过屏幕共享等手法,欺骗未成年人获取其亲属微信或支付宝账号及支付密码来骗取钱财。

04

免费皮肤“大陷阱”

诱骗未成年人加入粉丝群,以打榜等名义进一步实施诈骗,不法分子经常以加入“明星粉丝QQ群”为诱饵,声称完成任务可领取礼品或明星签名,诱导未成年人进行转账或刷单。

来源 | 广西高院

原标题:《利用中小学生微信号诈骗,警惕新型网络骗局!》

网址:利用中小学生微信号诈骗,警惕新型网络骗局! https://m.mxgxt.com/news/view/1577955

相关内容

警惕利用AI新型技术实施诈骗的风险
警惕!新型“网络刷单”诈骗又双叒来了!
明星微信好友申请,警惕网络诈骗新手段!
警惕!明星微信添加诈骗
眼见不一定为实,警惕新型“AI换脸”诈骗!
警惕利用明星“小卡”进行诈骗
警惕!网络算命背后的花式诈骗!
警惕!明星账号诈骗新套路
知名演员疑遭新型诈骗,“大诈蟹”!警方提醒小心
全国学生资助中心1号预警:警惕“注销校园贷”骗局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