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村仅用十年的时间,成为陕西省乃至全国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被誉为“关中第一村”,无论在旅游知名度影响力还是在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上,都远超距离袁家村仅4公里的唐昭陵景区。那么,成为网红背后的关键KPI又是什么呢?
(一)对集体经济的坚守,对实现共同富裕的执着,这是袁家村的核心灵魂。
袁家村是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在村民“全民皆兵”式参与下,为实现共同富裕而顽强拼搏的一个成功案例,这是其与目前众多在商业资本操盘下关中民俗特色小镇的本质区别。袁家村目前已经形成了豆腐、酸奶、醪糟、辣子、醋、粉条、菜籽油等作坊和小吃街等股份合作社,均由村委会下属公司进行经营。以实现村民共同致富为目的,小吃街合作社每户按照3:7,4:6,7:3等分配比率,根据收益情况进行利润分成,收益高的比率降低,收益低的比率增大,不挣钱却又是小吃街必备的品类合作社给予补贴,最低保障以家庭为单位每年8—10万元的收入。
(二)村民信誉承诺,村委会监督,严格把控食品安全
中国游客不缺钱,缺的是一份放心。中国旅游不缺好东西,缺的是一份信誉。行业的痛点就是企业的商机,谁能解决行业的痛点,谁就能赢得游客的心。袁家村在中国乡村旅游的“痛点”上狠下工夫,在小吃街的商店门口都挂着店主的信誉承诺:“店主发誓承诺,如果羊血掺假,甘愿祸及子孙。店主吕伟”。“店主重誓承诺,如果做不到以上几点,甘愿后辈远离仕途坠入乞门”……另外,在袁家村经营的商户必须使用各作坊合作社生产的面粉、油、醋等农副产品,由村委会进行监督,既保证了合作社的销量,又使广大游客可以品尝到原生态、无任何添加剂的食材。
(三)打造爆款产品,突出核心卖点
袁家村在做项目策划的时候紧紧围绕市场客群的潜在和实际需求出发,打造一批能迅速吸引客群的爆款产品,并根据产品来招商,对于商户的产品制作技术严格筛选,突出每个产品的核心卖点。所以有数据统计,2015年“十一”黄金周,袁家村酸奶店一天卖出了7万杯酸奶,营业额达到了28万;油坊,一天卖出上万斤菜籽油;香醋,一天卖出了几千瓶。袁家村豆腐脑、油坨坨、荞面饸烙等等关中美食小吃,成为袁家村最大的旅游吸引力,而酸奶和香醋等则俨然成为袁家村的“爆款产品”。
(四)乡愁文化的定位和运营
“看的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国家领导对新农村建设的定位思想给当前形势下的新农村确定了原则和方向。拆开来看上述三条指导原则,如今的乡村建设一方面需要保留优化乡村所独具的自然与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更是将乡愁做成引起大众旅游最重要的心里缘由。而这最后一句,做起来是极难的,这里要做的就是所谓的创新。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和业态内容植入传统的文化空间内,就形成了现代意义上对中国传统乡愁的再造。儿时记忆里的乡愁固然美好,但重新复制落后的乡村系统显然是行不通的。而袁家村,通过定位将关中地区民俗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的结合,将该地区特有的民俗小吃、茶馆、技艺、游乐与现代的文化创意、休闲体验生活方式结合在了一起。当2000年的传统东方文明与现代西方的文化创意、旅游休闲方式结合在了一起,这种强烈的文化冲撞就构成了极具特色的旅游吸引力,而这一切都在讲述陕西关中地区独有的浓浓的文化故事。
(五)统一与分组相结合的经营管理模式
从2007年起,由村长带头建立的袁家村,经过不懈的坚忍努力,通过集体经济的模式,做出了自身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商户分组自治制度。袁家村村委会将商户按照经营品类、所处位置分成了若干组,每组设立经营的组长。由组长负责统一管理卫生、品质、产品特色等,并设立动态打分和淘汰的机制。除此之外,在关键的招商运营管理模式上,还采用了免租金、统一经营和管理、对于关系到民生的食品原料进行统一供货、自营加工厂、调味品厂、酸奶厂、油厂、面粉厂等关键的原材料加工部分,将商户经营业绩与村集体的经营收益相挂钩,并且效益可观。这种绩效紧密挂钩的模式,远远超越了购物中心式的租金模式,让物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紧密捆绑。同时袁家村对营运营管理细节上的把控也是极为严格,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比如在所有的小吃餐饮店铺中,村里规定不允许有冰箱,以保证食材的新鲜,甚至村里面对灶台的大小、位置和设计风格都有严格的把控,以保证情景体验的原汁原味。
转自公号:唯美乡村,ID:weimeicountry,推荐关注
免责声明:
蓝海易通所发布部分内容系网络转载,本平台对文中观点及准确性保持中立。转载内容均会注明出处,部分文章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的,仅标明转载来源,还望谅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