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影视圈流行一个新词叫 “开播就跳水”,指的是剧集首播时热度爆棚,却在短时间内口碑收视双崩塌的现象。这种 “高开低走” 的魔幻操作,连 “收视女王” 孙俪也没能幸免。她暌违三年的刑侦剧《乌云之上》4 月 3 日登陆爱奇艺迷雾剧场,首播当日便登顶全网热度榜首,却在 48 小时内遭遇口碑雪崩,被网友调侃为 “迷雾剧场史上最迷雾的剧”。
一、数据断崖式下跌,孙俪光环失灵
这部被冠以 “央视年度悬疑大剧” 的作品,首播当日收视率破 2,次日直接跌破 1.5,豆瓣热评区 80% 为差评,# 孙俪新剧口碑两极分化 #等话题连续霸榜热搜。更讽刺的是,同期悬疑剧《沙尘暴》豆瓣 8.1 分,《棋士》7.4 分,而《乌云之上》至今未开分,上线一周后热度已跌出全网前三,播放量仅维持在 950 万左右。这与孙俪过往作品形成强烈反差 ——《甄嬛传》首播时 CSM42 城平均收视 1.48,《芈月传》网络点击量破百亿,而这次 “娘娘” 的光环显然失灵了。
二、三大硬伤毁剧,龚翔犀利点评
剧评人龚翔在社交媒体上直言:“《乌云之上》的失败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他从专业角度剖析了这部剧的致命缺陷:
1. 悬浮剧情侮辱观众智商
剧中碎尸案、毒品案、警察失踪案三线并行,本应营造高密度悬疑感,却因逻辑漏洞频现沦为 “狗血剧”。例如,刑警在监控密布的城市追捕瘾君子时竟依赖线人,关键证据的获取全靠主角 “金手指”;罗晋饰演的钟伟失踪后,每隔十分钟插入的忧郁侧脸闪回,被观众讥讽为 “霸道警花爱上我”。更离谱的是,警察破案竟依靠 “等边三角形” 计算抛尸点,反派绑架人质时突然良心发现,将 2017 年的温州街头描绘成监控盲区等情节,完全违背现实逻辑。
2. 孙俪演技陷入套路化
孙俪在剧中饰演的刑警韩青被批 “全程板着脸查案,像行走的 AI 机器人”。她在雨夜里 “青筋暴起 + 灵魂出窍” 的发疯戏码,单场拍摄后抽泣半小时,虽被赞 “用生命演戏”,但过度紧绷的表演反而引发争议。观众对比她在《玉观音》中的灵动表现,直言:“娘娘的演技被《甄嬛传》绑架了,现在只剩下瞪眼、皱眉和苦大仇深的表情。” 就连哭戏也被吐槽像是 “滴了眼药水”,远不及女配李小冉饰演的暗黑心理医生一个眼神有张力。
3. 资本博弈下的畸形产物
《乌云之上》背后复杂的资本运作也引发质疑。爱奇艺、稻草熊、邓超公司等多方资本交织,使得这部剧被指沦为招商广告的大杂烩。罗晋挂着出品人头衔,在剧中似乎更像是在出演自己的 “回忆录”,而粗糙的画面质感难以让观众沉浸其中,无法感受到此类题材应有的紧张与压迫感。龚翔尖锐指出:“当资本的手伸进创作,再好的演员也救不了一部剧。”
三、行业警示:观众不再为流量买单
《乌云之上》的 “翻车” 并非个例,而是折射出当前影视行业的深层弊病。龚翔在剧评中强调:“观众已不再盲目为演员买单,他们需要的是真诚的故事和扎实的制作。” 从《纸牌屋》最终季评分暴跌 40%,到《乌云之上》的口碑滑铁卢,这些案例都在警示行业:依赖明星效应和资本堆砌的时代已经过去,唯有回归内容本质,才能留住观众。
对于孙俪而言,这次失利或许是一次阵痛,但未必不是好事。正如她在《玉观音》中从零开始的勇气,或许能让她重新审视角色选择,打破 “大女主” 的固化标签。毕竟,真正的演员不应被一部作品定义,而观众也始终期待着 “娘娘” 的下一次蜕变。
结语
从 “收视女王” 到 “开播跳水”,孙俪的这次 “翻车” 看似意外,实则是市场对影视行业乱象的一次集体发声。当 “高开低走” 成为常态,或许我们更该思考:到底是观众变了,还是行业病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