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四大天王”——第一“天王”无疑是贾平凹


2020-09-09 09:36 ·优质人文领域创作者
作者:大剑雨:剑雨书店
来源:孔网app动态
读了二十多年书,如果我还不知道自己最喜欢读什么书,还是在泛泛而读,那我将不会原谅我自己。虽然,读书对我来说,只是消遣。
读书读到一定的层次,我个人认为,是需要几位“偶像”的。这个时候,我尽量的把阅读时间和空间交给这几位“偶像”,尽量的减少其他的碎片化的阅读。
在我的心目中,当代作家中,有我的“四大天王”,有我的“七仙女”,有我的“散文八大家”。(纯属个人观点,绝无指导之意。我除了能指导我自己,别的人我没有资格指导,也指导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四大天王”
第一“天王”无疑是贾平凹。
出生于1952年陕西丹凤的贾平凹,今年68岁了。贾平凹老师被公认是中国当代写作最勤奋、产量最高的一线作家。近二十年里,贾平凹以每两年一部长篇的速度 不断推出新作。
今天,我浏览新闻获悉,他的两部最新长篇小说《暂坐》和《酱豆》即将由作家出版社推出。这是贾平凹创作的第17部和第18部长篇小说,为中国文坛创造了一个长篇小说“双黄蛋”。这,不可思议。【2020年,冯骥才、王蒙、刘心武、梁晓声、莫言等著名作家相继推出作品,会不会成为一个文学大年,尚不可知。】
《暂坐》以西安城为背景,讲述了一群独立奋斗的都市女性在心灵上相互依偎的故事。这是作品多为农村题材的贾平凹的第二部城市小说,首部真正意义上的都市女性视角小说,灵感来源于贾平凹常去的一家茶室。
《酱豆》是贾平凹写给自己的小说。这是他对往昔的追忆,也是对时代的致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作等身的贾平凹为什么会有如此旺盛的创作力?不缺名不缺利的贾平凹老师为什么会如此勇敢的转身、投身于新的创作题材? “我是太热爱写作了,如鬼附体,如渴饮鸩。一方面为写作受苦、受挫、受毁,一方面又以排泄苦楚、惊恐、委屈而写作,如此循环,沉之浮之。”在《酱豆》后记中,贾平凹如是说,这也正是其为新作《酱豆》做的一个有力注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读的第一本贾平凹著作,是漓江出版社的《贾平凹散文自选集》,大32开,好几百页,是我从旧书摊上1元购得,品相不好,有水印。在那个出版物蓬勃发展的九零年代末期,在那个我如饥似渴的 疯狂阅读时期,我一下子被这种平实、真挚、细致的描写触动了,一下子喜欢上了贾平凹的文字。要知道,所谓的“新时期”伊始,文学界普遍还在“救救孩子”的呼喊中抚摸伤痛、控诉罪恶时,贾平凹却以一个山地青年天真的眼睛发现了爱和美。他的《月迹》、《丑石》宛如林中月下吹奏着一支清新动人的柳笛,激荡着我的心灵。
在那个学生年代,荷包扁扁的,有了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就会反复阅读。这本书,我不知道读过了多少遍,至今仍然保存。
后来我又断断续续的买过两、三本贾平凹著作。在那个资讯不太发达的年代,我真的不知道贾平凹老师居然是一位产量如此高的作家。
后来,我读了《高老庄》、《浮躁》、《高兴》、《秦腔》。2018年,我接触了孔夫子旧书网,我也一发不可收拾,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孔网中所有的贾平凹著作全部收入囊中。粗略一数,有近百本。(有很多复本)
【长篇小说】
《浮躁》1986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商州》1987作家出版社
《妊娠》1988作家出版社
《废都》1993北京出版社
《白夜》1995北京出版社
《土门》1996春风文艺出版社
《高老庄》1998太白文艺出版社
《怀念狼》2000作家出版社
《病相报告》2002上海文艺出版社
《秦腔》2005作家出版社
《高兴》2007作家出版社
《古炉》2011人民文学出版社
《带灯》2013人民文学出版社
《老生》2014人民文学出版社
《极花》2016人民文学出版社
《山本》2018人民文学出版社
《暂坐》2020 作家出版社
《酱豆》2020作家出版社
相较于这18部长篇小说,贾平凹老师从1973年发表第一篇作品《一双袜子》开始,这47年来,发表的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等更是浩如烟海,我为何在此单单列出长篇小说呢?在我看来,作为一位小说家,长篇小说的品质代表着层次与高度。
关于贾平凹,要聊的太多了。但是,
日子要一天一天的过,书要一页一页的读。捧一杯香茗,往后余生,阅读不止,惟此为愿。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