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

发布时间:2025-07-12 19:26

“开盒挂人”严重侵犯个人隐私权,必须坚决制止!

发布时间:2025-03-21 08:49:07作者:秦黛新来源:半月谈微信公众号浏览次数:1058

又一场因网络暴力掀起的舆论巨浪席卷各个社交媒体平台。

近日,一名13岁未成年人在网上对一位孕妇“开盒”的事件,让网络暴力和数据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事件的起因系一网友留言评论某韩国明星的行程,随后便遭到了粉丝群体的攻击和谩骂,一名未成年人甚至对该网友“开盒挂人”,公开曝光了其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诸多个人隐私信息,致使该网友被迫销号退网。事件发生后,这名未成年人在某互联网平台任高管的父亲在社交平台发声,向被“开盒”的当事人和公众致歉。

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并公开他人隐私信息的行为被称为“开盒挂人”,背后是畸形的“饭圈文化”,而随着网络群体对立的愈演愈烈和技术的更新迭代,现如今已逐渐演变为系统性的网暴工具,被公众深恶痛绝。此次未成年人对孕妇“开盒挂人”的行为再次触痛了大众的神经,更让人产生了极大的疑虑和担忧:一名13岁的未成年人为何能如此轻易地获取他人的隐私信息?个人的数据安全还有保障吗?

经过调查,开盒信息来自海外的“社工库”,即一个通过非法手段收集个人隐私信息的数据库。事实上,通过海外“社工库”非法获取他人隐私信息已不是个案,此前已有多地警方接到侵犯公民隐私的报案,嫌疑人都是通过“社工库”来获取他人信息。这些数据库通过非法爬取、交易获取海量信息,门槛低、易得性高,用户只需支付少量费用,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到他人的真实信息,进而实施精准的网络暴力。“社工库”及其背后的黑色产业链已严重侵犯公民的个人隐私权,成为网络空间戾气的背后推手,对其进行严厉打击已刻不容缓。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催生了前所未有的数据安全隐患。从个人信息被窃取、倒卖后的精准营销,到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再到已引发多起悲剧的网络暴力,对个人隐私信息在网络上“裸奔”的焦虑深深影响着每一个人。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是否会再次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而引发新的信息安全危机,也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个隐忧。

信息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任何形式的个人信息买卖,对于长期存在于饭圈里的“开盒挂人”行为也必须坚决制止。唯有筑牢法律防线,筑起守护合法隐私权的堡垒,才能尽快拨开笼罩在每个人头上的乌云,真正还网络空间一片清朗,让每个人都能安心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

网址: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 https://m.mxgxt.com/news/view/1569466

相关内容

许家印:明确教育部是青少年足球管理的责任部门
网红现象下的青少年榜样教育思考
万北一社区关工委组织开展2021年寒假青少年法治安全教育活动
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经验交流发言摘编之四川——实施“双百”计划 深耕民族地区体育教育
促进家庭教育,培养更好的青少年
简小知在线教育平台:线上名师授课,带领青少年写好中国字、传承书法文化
中国男网名将张之臻寄语青少年:体育是最好的挫折教育
遇见好老师:重新定义篮球教育,实现少年强国梦
青少年明星崇拜的影响及教育方针.doc
法国知名钢琴家&音乐教育家带你了解法国音乐教育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