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小哥愿做“星孩”开心果
北京晚报实习记者 侯国棣
三年前,一次偶然的送单经历,让外卖小哥李立新与一群“星星的孩子”产生了奇妙交集,结下不解之缘。三年间,这位朴实的通州汉子坚持“打卡”,陪伴在患自闭症孩子的身边,为他们的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温暖。如今,这颗善意的种子还在继续发芽,在他的带动下,多位同行也加入了爱心队伍,甘做“星孩”们的开心果和守护神。
相遇
一次送单经历 结缘特殊群体
“孔老师,我来看孩子们了。”下午两时许,46岁的李立新抱着两箱饮料,轻车熟路地推开了通州区玉桥东路附近一间小屋的门。屋内,回响着《两只老虎》的旋律,四个孩子正坐成一排,用手拍打着面前的小鼓,进行节奏感的训练。
放下东西,李立新从角落搬来一把小椅子,坐在孩子们身边,瞬间融入其中。他一边拍打鼓面,一边欢快地唱了起来。当唱到“没有耳朵”时,他故意皱起眉头,捂住耳朵,装出一副苦恼的样子;唱到“没有尾巴”时,他又赶忙转过身,假装在身后摸索什么。孩子们看到他夸张的动作,也禁不住乐出了声,欢快的笑声填满了整个小屋。
这已是李立新陪伴“星孩”们的第三个年头。彼此的缘分,还要从2022年的一个秋天说起。刚成为外卖骑手不久的李立新来到玉桥东路一户人家门口送餐,正当他准备将餐品递给顾客孔女士时,屋里突然冲出来一名小男孩,结结实实地撞在了他的怀里,热腾腾的面汤瞬间泼洒出来,弄脏了他的衣服。随后,几位大人慌忙追了出来,把男孩带回了房间。
“对不起,孩子不懂事。”孔女士见状赶忙向李立新道歉。“没事儿,今天不是假期,孩子怎么没上学呀?”李立新没想到,自己的随口一问竟让孔女士瞬间红了眼眶。原来,他送单的地点是几个家庭共同为自闭症孩子组织的互助点——“通州运河星自闭症家庭互助会”,孔女士正是互助会的骨干家长。
这是李立新第一次接触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和他们的家庭。通过和孔女士的交流,他了解到这些被称为"星星的孩子"的特殊儿童,需要全天候的看护和陪伴。长期的值守,让家长们筋疲力尽,连睡个整觉都是奢望。为了互相扶持,几个情况相似的家庭自发联合起来成立了互助会,把孩子集中起来由家长和老师轮流照看。
听到背后的故事,李立新有种说不出的伤感。身为两个健康孩子的父亲,他懂得养育的艰辛,也特别能体会这些家长的苦心。这次偶然的相遇,在他的心里埋下了一颗善意的种子。回到站点后,李立新查阅了很多资料。“深入了解后,才知道自闭症是无法完全治愈的,有‘星孩’的家庭面临的是一场持久战和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与不易。”当了解到这些“星孩”最渴望的不只是物质资助,还需要真诚的陪伴和温暖的人际互动时,李立新黯淡的心情突然亮了起来:“虽然我只是一个为生计在奔波的普通骑手,能力有限,但或许可以为这些‘星孩’和他们的家庭提供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相识
使出浑身解数 输出快乐能量
几天后,李立新又出现在了互助点:“孔老师,我想来看看有什么能帮你们做的?”再次见到李立新,孔女士既惊讶又感动。在她的引荐下,李立新第一次走进“星孩”的世界。初次相识的场景,他还历历在目。“有三个男孩和两个女孩,小的孩子五六岁的样子,大的孩子看起来十岁左右。看到我这位陌生人,孩子们都有些紧张和警惕,躲在大人身后。”李立新回忆道。
万事开头难,为了尽快融入孩子,李立新使出了浑身解数。普通的打招呼方式孩子们根本不理睬。李立新灵机一动,想到了之前逗自家小孩开心的方法:扮鬼脸、模仿小动物,甚至不顾形象地在地上打起了滚,试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没过一会儿,孩子们似乎放下了戒备,陆续走到李立新身旁,用好奇的目光观察着他,最后还和他互动了起来。
看着慢慢接受自己的“星孩”,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涌上了李立新的心头。“以前,我一直认为一个人要很富有或是能力很强,才能去帮助别人,但是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原来帮助他人不需要多么了不起,在这里,有我力所能及可以帮忙的事情,我要帮下去。”
这个朴素的想法,一坚持就是三年。时光流转,互助点的孩子们偶有变动,但李立新的身影始终如一地出现在这里。尽管送外卖的工作繁忙,他依然坚持每月至少来一两次。每次来之前,他都会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如果感到疲惫或情绪低落,他宁愿改期也不愿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们。"因为每一次见面都弥足珍贵,我要用最饱满的热情面对他们,展现最积极的状态。"李立新说。
多年的相处,他还总结摸索出了自己的两大“哄娃绝招”:“举高高”和唱儿歌。“孩子们都喜欢被我抱得高高的,那一刻能感受到他们特别开心。唱歌时我会即兴改编歌词、变换曲调,配合夸张的肢体动作,也会时刻观察孩子们的反应,如果效果不好就马上换一首。用这两招来哄孩子们开心,屡试不爽。”李立新说,在这些懵懂的孩子们面前,他有时觉得自己像一个“滑稽演员”,但为了能让他们发自内心地露出笑脸,他愿意全力去扮演好这个角色。“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他们的家长也会快乐,整个家庭就会多一份阳光向上的能量,做他们的开心果,我乐此不疲。”
相处
坚持真诚付出 收获温情记忆
三年的相处,李立新已经把互助点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眼里有活的他经常动手清洗孩子的脏衣物、打扫房间……去年小屋突发跑水,接到电话后,他毫不犹豫地火速赶来,忙活了大半天。除了在互助点陪伴孩子之外,孩子们外出时,他也常会搭把手。“多个人手就多份保障。我有的是力气,能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李立新说,对孩子们的这份牵挂,早已融入自己的生活,只要他们需要,他这盏传递微光的灯会随时为他们点亮。
三年的付出,也让李立新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感动。最让他欣慰的,是看着孩子们从最初的疏离到慢慢能与他进行眼神交流。“记得曾经有个小男孩,起初不愿理我。后来我特意从家里带来孩子的毛绒小狗玩偶送给他,打开了交流的开关。”
而最令李立新触动的一幕发生在互助点之外。去年年初的一个休息日,李立新正在逛商场,一声清脆的“李叔叔”突然传入耳中。他循着声音望去,看到互助点的一位男孩在家人的陪伴下正朝自己挥手。“孩子的家长都没认出我,孩子却先认出了我,他把我记住了。”李立新说,自己当时鼻头一酸,他心里清楚,对于一个“星孩”来说,能主动认人和打招呼,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他连忙走过去,将小男孩抱起来“举高高”,看到男孩的笑容,李立新的心中也被暖意填满了。
通过帮助这些“星孩”们,李立新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为社会做贡献的方式。李立新说:“我从帮助孩子们这件事上,获得了认同感、存在感和归属感,这不是金钱能衡量的。”
相伴
播撒善意种子 带动同行加入
李立新为人乐观健谈,工作之余,他也常和配送站点的同事们聊起这群自闭症孩子们的故事,播撒善意的种子。如今,在他的感染和带动下,四名同事也加入其中,他们自发组建了“爱心小队”,在空闲时间相伴去为“星孩”送暖。
40岁的李国信就是“爱心小队”的一员。今年年初,他开始和李立新一起前往互助点帮忙。起初,不善言辞的李国信还有些顾虑,担心“不太会说话”的自己帮不上太大忙,反而会添麻烦。李立新鼓励他:“不用想太多,就当是去看看孩子们。”那天,李国信安静地陪孩子们画了一个小时的涂色画画,一个下午的相处,也让他明白,有时候陪伴比言语更重要。从此,去互助点也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安排。
“他们就像黑暗中的星光,让我们这些特殊家庭看到了希望。有他们相伴,我们不再是孤军奋战,内心也充满了力量。”孔女士说,李立新和他的“爱心小队”不仅为他们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也带给大家许多精神上的鼓舞。
今年端午假期恰逢六一儿童节,互助会的孩子们在家长们的陪伴下,拼贴出画作,送给骑手叔叔当做礼物。当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捧出作品送给他时,李立新的眼眶湿润了。“跟孩子们接触久了,我知道这对他们来说并不容易,一定花了很多心血。”李立新说,这份珍贵的礼物,也是他们相伴三年情谊的见证,他会好好珍藏起来。未来,他和“爱心小队”的成员会一起将这份温暖延续,用心守护,陪伴“星孩”成长。
网址:外卖小哥愿做“星孩”开心果 https://m.mxgxt.com/news/view/1567467
相关内容
明星嫁给外卖小哥的小说娱乐:从外卖小哥到巨星
林志颖哥哥夜市卖小吃,亏损20万不愿明星弟弟帮忙
明星车被外卖小哥撞了,反而倒赔小哥几百块
外卖小哥送外卖, 遭网吧老板围殴: 外卖不进门是网吧“潜规则”
成为歌王,从外卖小哥开始!
外卖小哥:迟到5分钟,哭了半小时
春晚小童星邓鸣璐:带着哥哥的心愿前行
明星也会叫外卖,外卖小哥,你们被忽悠了吧?
前夫哥说生日愿望是让卖水果的好好上车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