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走张国荣生命的“抑郁症”背后,是我们不懂的痛
原创 心悦心声 涤心谷
2003年的4月1日,在西方的愚人节,张国荣和全世界开了一个玩笑,从酒店24楼一跃而下。一代巨星突然陨落,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6岁。
拥有英俊的面容,超高的演技,杰出的成就。这样一位人生赢家不去享受世间的繁华,却用这样的方式与世人告别?
1
一生未做坏事,为何会抑郁?
1.1从小亲情关爱缺失
张国荣的离开并非偶然,了解他的生平你就会发现张国荣虽然家境优渥,父亲是香港裁缝大王,著名导演希区柯克、演员马龙·白兰度都曾远赴千里来光顾。
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虽然张国荣兄长很多,但他的童年是孤独的,十分渴望父母的关爱。这样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张国荣细腻敏感的性格。
1.2跌跌撞撞的演艺生涯
张国荣入行8年才展露锋芒,打破谭咏麟一家称霸的局面,双方狂热的粉丝互不相让。只要有二人同台的演出,掌声和嘘声此起彼伏,部分谭咏麟的粉丝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故意在张国荣表演时,在台下对他进行人身攻击。
张国荣并没有因此妥协,宣布退出乐坛;即使在电影事业上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张国荣不卑不亢,从容面对来自各方的质疑;个人情感上,张国荣不惧流言蜚语,选择勇敢地公开。
1.3渴望认可的完美主义者
张国荣对自己要求极为苛刻,为了演唱会呈现最好的效果,亲自担任艺术总监,邀请法国设计大师操刀服装,只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大众的认可。
但对于这样具有话题性的人物,媒体们自然不会放过,新颖的服装设计被妖魔化,还拿性取向说事。接二连三的打击为日后他的抑郁症埋下了伏笔。
从张国荣患上抑郁症开始,一直都有在积极配合治疗。他也想依靠意志力控制病情。在患病期间,张国荣坚持录专辑、做慈善、出席颁奖典礼,让自己看起来精神饱满。
为了在公众面前呈现最好的状态,张国荣担心药物会影响自己,坚持不吃药。病情拖到后期愈发严重,手开始不由自主地颤抖,连夹菜都夹不稳,甚至都无法睡觉。这个时候张国荣才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要控制不住这个病了……
斯人已逝,生者如斯。
2019年数据显示,我国约有9500万抑郁症患者,时至今日,只可能更多。但整个社会对抑郁症了解少之又少,甚至还有不少误解。
2
关于抑郁症,我们要了解这些
2.1你可能不是真的抑郁
从“网抑云”开始,这两年我们认识了很多形容情绪失落、压抑的新词:“emo了”、“破防了”、“蚌埠住了”。有的人为了博眼球,故意卖惨,或者拿抑郁作为“保护伞”、“挡箭牌”,过度消费真正的抑郁群体,真正抑郁群体被“标签化”。
2.2和抑郁症患者相处需注意什么?
首先,你得把ta当作一个“人”。
许毅教授经常向我们强调,病人首先是个“人”而不是“病”,这是对任何一个“病人”最起码的尊重。尊重是第一步,第二步才是相处与帮助他们。
我们不必谈“抑郁症色变”。
不必逢人就劝ta“想开点”,像防贼一样,时刻提防ta“做傻事”。
也没有必要在他们抑郁发作时,鼓励他们“加油,开心点”。
因为在抑郁症患者听来,很可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还可能火上浇油,适得其反。
我们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做一个适当的鼓励者,做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和ta们一起正视疾病的治疗,与ta们一起面对疾病,这就是极大的支持。
3
抑郁症可以不吃药,不能不治疗
当前抑郁症的主流治疗方法是心理疏导配合药物治疗。
如果实在不想吃药,可以跟医生表达自己的顾虑,换成其他的治疗措施。
例如我们可以采用物理治疗,目前取得了良好效果的是经颅磁刺激(TMS)。这是通过一个磁场引入大脑,改变脑的电生理变化,改善神经功能,改善神经细胞的再生以及神经结构的调整。主要特点是"无痛、安全",特别适合特殊群体(如儿童青少年门诊、孕产妇等)。
4
写在最后
关于抑郁症,最可怕的不是病症本身,而是人们的误解和漠视。
如果你身边有抑郁症患者,请多一些了解,少一点伤害。身体会感冒,心灵也会生病。
如果您不幸深受其扰,请一定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我们心悦也一直在,做你最真诚的倾听者,给你的灵魂一个温暖的港湾。
阅读原文
网址:带走张国荣生命的“抑郁症”背后,是我们不懂的痛 https://m.mxgxt.com/news/view/1567019
相关内容
王杰:走出抑郁症 痛惜张国荣张国荣:巨星陨落的背后,抑郁症的阴霾究竟有多深?
李玟、张国荣、陈百强、乔任梁……夺走他们的“抑郁症”这么可怕?如何防范
张国荣、翁美玲、李玟……那些因抑郁症离世的明星
张国荣、翁美玲、李玟......那些因抑郁症离世的明星
破茧之痛:王嘉尔抑郁症背后的真相
抑郁症心理学 解读明星张国荣
“走饭”轻生触痛网友神经 盘点娱乐圈抑郁症明星
盘点娱乐圈那些患抑郁症的明星,李玟和张国荣的离世最令人痛心
微笑抑郁症:“挺好的”的背后,可能是“救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