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猛增900%,汇川技术,杀回来了! 汇川技术 ,何许人也?在工业自动化的广袤版图中, 汇川技术 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它成立于 2003 年...

发布时间:2025-07-12 01:32

汇川技术,何许人也?

在工业自动化的广袤版图中,汇川技术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它成立于 2003 年,自诞生起,便扎根于工业自动化控制与驱动领域,凭借着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逐步成长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

汇川技术的产品线丰富多样,涵盖了变频器、伺服系统、PLC、工业机器人等核心自动化产品,这些产品犹如工业领域的 “智能大脑” 与 “灵活四肢”,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梯、空压机、3C 制造、锂电池等众多行业,为各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与动力源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其动力总成产品助力汽车实现高效、稳定的驱动;在电梯行业,它的控制系统让电梯运行更加安全、平稳,为人们的垂直出行带来便捷。

多年来,汇川技术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与卓越的技术服务,赢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在国内工业自动化市场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然而,最让人惊叹的,还要数其在 2025 年一季度那堪称惊艳的数据表现 —— 现金流猛增 900%!这一数据,如同平地惊雷,瞬间在行业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吸引了无数目光的聚焦。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汇川技术的现金流实现如此爆发式的增长?在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战略布局与发展密码呢?

业绩增速放缓,陷入增长困境

(一)营收增速下滑

回溯汇川技术过去几年的营收数据,一幅增速下滑的图景逐渐清晰。2020 - 2024 年期间,其营收同比增速从 57.76% 逐步回落至 21.77%,犹如一辆逐渐减速的高速列车,增长的步伐愈发沉重。在 2024 年,通用自动化业务实现营收 152.4 亿元,同比增速仅为 1.33%,从曾经的第一大营收来源降至第二位。这一现象背后,市场竞争的加剧无疑是重要因素之一。在通用自动化领域,随着技术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这片红海,市场份额的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不仅有国内同行的奋起直追,国外老牌自动化企业也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品牌优势,不断挤压市场空间,汇川技术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实现营收的快速增长,难度可想而知。

从行业饱和度来看,通用自动化的下游多为 3C 制造、纺织、冶金等传统制造行业。这些行业历经多年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市场需求趋于稳定,甚至在某些细分领域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 年以来我国通用自动化市场增速持续放缓,2024 年的规模约 3000 亿元,同比增幅仅 0.1%,2025 年一季度的同比增速虽说回升至 2.35%,但整体仍处于低速增长阶段。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即便汇川技术在国内通用自动化领域地位显著,2024 年其通用伺服系统、低压变频器和中高压变频器市场份额分别达到 27.6%、18.6% 和 18.6%,均位居国内第一,也难以摆脱市场大趋势的影响,业务扩张受到明显制约。

(二)利润端急剧下滑

利润端的表现更是让人心忧。净利润同比增速从 2022 年的 120.62% 直线下滑,到 2024 年呈现负增长态势,同比下滑 9.62%。这一急剧的转变,犹如一记重锤,敲打着汇川技术的发展节奏。其中,毛利率的下降是利润下滑的关键因素之一。2024 年,汇川技术的整体毛利率出现了明显下滑,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业务,毛利率降至 17.12%。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下游整车企业拥有较高的话语权,近年来车企之间激烈的价格战,使得成本压力层层向上游传导。汇川技术作为上游供应商,不得不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价格却难以提升的困境,盈利空间被严重挤压,陷入增量不增利的困局。

成本的上升也在不断侵蚀着利润空间。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价格的波动犹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影响着企业的成本。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供应链的不稳定,各类原材料价格频繁上涨,汇川技术用于采购原材料的支出大幅增加。人力成本的上升同样不容忽视,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企业需要支付更高的薪酬与福利,这进一步加重了成本负担。再加上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虽然从长远来看,研发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但在短期内,高额的研发费用无疑会对利润产生负面影响,多重因素交织,共同导致了汇川技术利润端的急剧下滑。

业务结构剖析,探寻问题根源

(一)通用自动化业务

通用自动化业务作为汇川技术的传统优势领域,曾是营收增长的重要引擎,但在 2024 年,其营收占比和增速变化显著。当年,通用自动化业务实现营收 152.4 亿元,占总营收的 41.15%,从曾经的第一大营收来源降至第二位,同比增速更是大幅回落至 1.33%。

这一变化背后,下游传统制造行业市场需求的变化是主要制约因素。3C 制造、纺织、冶金等传统制造行业,历经多年发展,已然成熟。在这些行业中,设备更新换代的周期相对较长,市场需求逐渐趋于稳定。以纺织行业为例,随着国内纺织产能的基本稳定,对新设备的采购需求不再像行业发展初期那样旺盛,更多的是对现有设备的维护与升级。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这些传统行业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订单减少等困境,进一步抑制了对通用自动化产品的需求。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2024 年我国纺织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 1.2%,在这样的低速增长态势下,纺织企业对于自动化设备的投入意愿明显降低,导致汇川技术在该领域的业务拓展面临重重困难。

(二)新能源汽车业务

新能源汽车业务在 2024 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实现营收 166.4 亿元,同比大增 67.74%,超越通用自动化业务,跃升为汇川技术的第一大收入来源。然而,在这亮眼的营收数据背后,却隐藏着增量不增利的困局。

下游整车企业话语权高是导致这一困局的关键因素。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整车企业处于核心地位,它们拥有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议价能力。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各大车企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大打价格战。从特斯拉频繁降价引发的市场震荡,到国内众多车企纷纷跟进,价格战的硝烟弥漫整个行业。这种激烈的价格竞争,使得整车企业不断向零部件供应商施压,要求降低成本。汇川技术作为上游的电驱系统和电源系统供应商,不得不承受成本压力的层层传导。

为了维持市场份额,汇川技术一方面要应对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确保产品的稳定供应;另一方面又要满足整车企业对价格的严苛要求,难以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转移成本。在原材料方面,锂、钴等关键原材料价格受全球供需关系、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波动剧烈。2023 - 2024 年期间,锂矿价格虽有起伏,但整体仍处于高位,这使得汇川技术采购电池原材料的成本大幅增加。而在产品价格方面,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汇川技术为了获取订单,不得不接受整车企业提出的降价要求,产品毛利率逐年下滑,2024 年已降至 17.12%,盈利空间被严重挤压,陷入了看似销量增长,但利润却难以提升的尴尬境地。

现金流猛增 900%,背后暗藏玄机

(一)运营效率提升

在看似严峻的业绩增速放缓背景下,汇川技术却在运营层面悄然发力,实现了效率的显著提升,而存货相关数据便是最好的证明。2024 年,汇川技术的存货为 69.56 亿元,同比增加 11.33%,从构成来看,原材料和发出商品占大头,分别达到 24.22 亿元、23.95 亿元,合计占比高达 70%。这一占比结构,反映出公司在生产运营中的前瞻性布局。大量的原材料储备,表明公司为应对可能增加的订单需求,提前做好了充分准备,确保生产过程不会因原材料短缺而中断;而发出商品占比较高,则说明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较为旺盛,销售渠道畅通,产品能够及时发往客户手中。

库存商品占总存货金额的比例相对较低,仅为 16.17%,同比增长 16.7%,且低于 2024 年公司 21.77% 的营收增速。这一数据有力地印证了公司产品动销顺畅,存货积压风险处于较低水平。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产品能够快速销售出去,不仅减少了库存管理成本,还加速了资金的回笼,为公司的资金周转提供了有力支持。

存货周转率的提升更是公司运营效率提升的关键体现。2024 年,汇川技术的存货周转率达到 3.94 次,相较于 2023 年增加了 0.48 次 ;存货周转天数也从 2023 年的 104.1 天大幅缩短至 2024 年的 91.46 天。存货周转率的提高,意味着公司存货转化为销售收入的速度加快,资金在生产和销售环节的循环周期缩短。这使得公司能够更快地将投入的资金转化为收益,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公司的现金流改善提供了坚实保障。例如,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中,随着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汇川技术通过高效的库存管理,快速响应客户订单,及时交付产品,使得该业务在实现营收大幅增长的,也有效避免了库存积压带来的资金占用问题,进一步优化了现金流状况。

(二)业务布局调整

汇川技术在业务布局上的调整,也为现金流的改善注入了强大动力,其中储能业务的重新布局便是关键一环。2022 年,储能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众多企业纷纷跨界入局,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彼时,汇川技术虽在大功率储能变流器出货量上取得国内第三、全球第四的优异成绩,却出人意料地选择收缩储能业务投入,避开了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时期。

三年后的 2025 年,储能行业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储能系统价格下跌 40%,许多缺乏技术壁垒的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中黯然退场。汇川技术却敏锐地捕捉到了新的市场机遇,高调宣布储能业务二次起航。这一战略决策并非盲目跟风,而是基于对市场趋势的深刻洞察与自身实力的充分考量。

从 2025 年 4 月开始,汇川技术积极开展合作,与鹏程无限签署协议,共同推进储能技术研发与方案规模化落地;随后又与中储科技、澳大利亚的 Genaspi Energy 强强联合,共建南半球最大的储能电站项目 Bundey,规划总容量 1.2GW,储能规模 3.9GWh。此外,还与南网能源合作推进 “光储充” 一体化应用,与星纪云构建技术 + 运营 + 资本的协同体系等。通过这些合作,汇川技术迅速整合各方资源,在储能领域实现了快速布局,不仅降低了自身的研发成本与市场拓展风险,还借助合作伙伴的优势,快速打开了市场局面,为公司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机会与现金流来源。

在收缩储能业务投入期间,汇川技术并未放弃对储能技术的研发与积累,而是将资源集中于核心技术的突破与优化。这使得公司在重新布局储能业务时,能够凭借深厚的技术底蕴,迅速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满足市场对储能技术日益增长的需求。这种有进有退、精准布局的战略调整,不仅彰显了汇川技术的战略眼光与决策智慧,更为其现金流的持续改善与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储能业务二次起航,能否力挽狂澜

(一)储能行业发展前景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浪潮中,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犹如冉冉升起的新星,在能源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然而,这些可再生能源自身存在着间歇性、波动性的短板,就像一位情绪不稳定的舞者,难以独自在电力的舞台上稳定起舞。以风电为例,风力的大小随时会发生变化,导致发电量时高时低;光伏发电也会受到昼夜更替、天气阴晴等因素的影响,无法持续稳定供电。

在这样的背景下,储能系统成为了新型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宛如一位稳定的指挥家,协调着能源的生产与使用。在发电侧,储能系统可以充当 “削峰填谷” 的角色。当风电、光伏大发时,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避免出现 “弃风弃光” 现象;而在发电不足时,再将储存的电能释放出来,保障电力的稳定供应。在用户侧,工商业储能需求正迎来快速释放的黄金时期。许多工厂、企业通过安装储能设备,利用峰谷电价差,在电价低谷时充电,高峰时放电,有效降低了用电成本。

据相关机构预测,在理想状态下,2030 年国内新型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有望突破 310GW,2024 - 2030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37%。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无疑为储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吸引着众多企业纷纷投身其中,汇川技术便是其中一员。

(二)汇川技术的优势与底气

汇川技术在储能领域并非初出茅庐的新手,而是有着深厚的技术储备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早在 2021 年,汇川技术就重注储能业务,推出相应产品,并经历了 3 年的技术蛰伏期。在这期间,公司默默耕耘,潜心研发,形成了从发电侧和电网侧 PCS、工商业储能到户储的储能系列化产品布局。

2024 年,汇川技术在储能领域的成绩令人瞩目。PCS 储能逆变器出货量突破 7GW,并发布了新一代 2.5MW 大功率集中式 PCS 储能逆变器及 5MW 升压一体机舱交流侧解决方案,该方案在占地面积上较上一代产品减少超 20%,在 2024 年中标了超 10 个百 MWh 级项目。在工商业储能方面,发布的 All - liqcool 全液冷储能系统 Vl2.0 版本,创新性地定义了双循环液冷热管理方式,融合了 PCS、BMS 和 EMS 技术,已形成批量销售,成功建立了多个分布式光储微网示范项目 ;还依托公司数字化平台,针对工商业复杂且分散的场景,开发了全新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 智能云控制平台。

2025 年,汇川技术储能业务重新起航,凭借之前的技术积累与市场开拓,迅速展开一系列合作。与鹏程无限推进储能技术研发与方案规模化落地;与中储科技、澳大利亚的 Genaspi Energy 共建南半球最大的储能电站项目 Bundey ;与南网能源合作推进 “光储充” 一体化应用;与星纪云构建技术 + 运营 + 资本的协同体系等。通过这些合作,汇川技术整合各方优势资源,进一步完善了自身在储能领域的产业链布局,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在技术创新上,汇川技术将构网技术成功植入多个 PCS 储能逆变器产品中,并获得相关认证,提升了产品在复杂电网环境下的适应性与稳定性。

未来之路,是辉煌还是挑战?

汇川技术在经历了业绩增速放缓的困境后,凭借运营效率的提升和业务布局的调整,实现了现金流的猛增,储能业务的二次起航更是为其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然而,未来的道路并非一片坦途,机遇与挑战依旧并存。

从机遇来看,储能行业的广阔前景为汇川技术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储能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汇川技术凭借其在储能领域的技术储备与市场布局,有望在这一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尽管目前面临利润下滑的问题,但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与成熟,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带来成本的降低,从而改善盈利状况。而且,汇川技术已经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优质的客户资源,这将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挑战同样不容忽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有增无减,在储能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竞争,汇川技术需要不断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中,如何应对下游整车企业的价格压力,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以及供应链的不稳定,也可能对汇川技术的生产和销售产生影响。

未来汇川技术究竟会走向何方?是在储能业务的助力下,实现业绩的腾飞,重回增长的快车道;还是在重重挑战面前,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发展路径?这一切都充满了悬念,也值得我们持续关注。亲爱的读者们,你们对汇川技术的未来发展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一起分享你们的观点。

网址:现金流猛增900%,汇川技术,杀回来了! 汇川技术 ,何许人也?在工业自动化的广袤版图中, 汇川技术 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它成立于 2003 年... https://m.mxgxt.com/news/view/1566838

相关内容

被华为卖给艾默生后,他干出一个“小华为”——汇川技术
干货!2022年中国变频器行业龙头企业对比:汇川技术PK英威腾 谁是中国“变频器之王”?
机构调研:公私募等183家机构热捧汇川技术
四川能投的技术明星——“劳模创新工作室”
汶川地震十周年慈善晚宴暨名流汇四川分汇启动仪式隆重举行
医保谈判后净利反增224%!高市占+PE23倍的生物制药龙头 甘李药业 :生物制药界的一匹黑马在生物制药的广袤版图中, 甘李药业 宛如一颗冉冉升起的璀璨明星,散发着令人瞩目的光芒。自...
ChatGPT:多领域的深远影响力与变革力量 在当今科技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ChatGPT 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散发着耀
川渝共建!前沿组学技术转化→国际科技合作→
文汇报:核心技术“买不来”,只有靠自力更生
四川中电启明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