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明星坐导师席,综艺节目火了却翻车,专业咋成了摆设?
本文转自【娱乐风云客】;
流量明星当导师,综艺节目到底在玩啥?最近几年,打开电视看综艺,总能看到一些眼熟的流量明星坐在导师席上,点评选手,指点江山。严浩翔、孟美岐这样的名字,粉丝喊得响,可他们真有本事教别人?节目组为啥非要请他们?这里头藏着个大秘密:流量经济这把双刃剑,亮眼又伤人。
流量经济说白了,就是靠人气赚钱。明星发条微博,粉丝一拥而上,产品卖爆;短视频里一个网红跳支舞,点赞破百万,广告费哗哗来。这套路在综艺节目里也一样。节目组请流量明星当导师,粉丝一看,立马追着看,收视率蹭蹭涨。比如严浩翔,年轻帅气,粉丝一大群,节目组冲着他的流量,立马给他导师位子。可问题来了,他才出道几年,音乐功底够硬吗?能教出啥真本事?观众可不傻,节目播出后,吐槽声一片,评分直线下滑。
再看孟美岐,选秀出道,舞台经验不算多,可也坐上了导师席。她点评选手时,粉丝觉得“哇,太有范儿”,但懂行的人一听就皱眉:这指导,靠谱吗?有次节目里,她对选手的唱法指指点点,可观众却发现,她的建议连基本音乐常识都不沾边。结果呢?节目口碑崩了,网友在网上骂得热火朝天。节目组赚了流量,可丢了观众的信任,这买卖划算吗?
这种事不只发生在综艺圈。想想咱们身边,哪个行业没被流量冲昏头?短视频平台上,有的网红卖货,吹得天花乱坠,可货到手里,质量差得让人想退货。电商平台上,有些店铺刷流量,销量看着高,可产品质量跟不上,买家差评如潮。这些都是流量经济的坑:短期赚快钱,长期伤根基。节目组请流量明星当导师,图的是收视率,可观众看腻了不专业,下一季谁还买账?
流量带来的热闹,终究得靠真本事撑着。综艺节目要是只顾流量,忘了专业,迟早砸自己的牌子。比如某音乐综艺,导师席上全是流量明星,节目播出后,观众吐槽:“这导师自己都不会唱,教啥?”评分从8分掉到5分,广告商也跑了。反过来,像《声入人心》这样的节目,请来廖昌永这样的专业大咖,音乐素养硬核,粉丝也多,节目既叫好又叫座。这说明啥?流量和专业能两全,但得用心找平衡。
企业在市场上也一样,想长远发展,不能只盯着流量。比如苹果公司,手机年年出新,可质量从不马虎。用户为啥愿意花高价买?因为信得过!苹果背后有啥?严格的质量把控,专业的研发团队,还有一块金光闪闪的品牌招牌。这些,都是流量换不来的真功夫。国内也有企业学到了这招,比如华为,技术过硬,品牌越做越响,用户黏性越来越强。
那怎么才能不被流量牵着鼻子走?第一,质量得硬。产品也好,服务也罢,没真本事,迟早露馅。第二,团队得专业。光靠几个流量明星撑场面,糊弄不了多久。得有真才实学的团队,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第三,品牌得用心经营。品牌不是一夜爆红的流量,是用户一点一滴攒起来的信任。比如老干妈,辣酱做得地道,多少年了,照样卖得火。这就是品牌的威力。
流量明星当导师的事儿,表面看是综艺圈的热闹,背后却是流量经济的缩影。追求流量没错,但不能忘了专业这个根。节目组也好,企业也罢,都得明白:流量是敲门砖,专业是立足点。你觉得呢?你的行业有没有被流量冲昏头的现象?又该怎么找回专业这条路?这些问题,值得每个人想想。毕竟,热闹一阵子简单,厉害一辈子才难。
网址:流量明星坐导师席,综艺节目火了却翻车,专业咋成了摆设? https://m.mxgxt.com/news/view/1565181
相关内容
流量明星当导师:综艺节目背后的双刃剑效应流量明星当导师,综艺节目背后的双刃剑,谁在背后买单?
流量明星当导师,综艺节目引爆热度,背后隐藏双刃剑效应
流量明星都翻篇了,综艺节目也该正常点了吧?
综艺节目明星导师受关注 能否回应观众的专业期待
综艺节目明星导师受关注 能否回应观众的专业期待
没作品却当评委乱点评,综艺翻车谁来管?
综艺节目里,那些“不专业”的嘉宾导师都做了什么?
歌手唱功被演员挑刺,评委席乱套了,流量明星真能服众?
观察丨选秀节目接踵而来,流量“导师”们如何扛起综艺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