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华一生没摆平的东西——名分
相声老艺人杨少华的师承问题源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他在北京启明茶社打杂。熟悉相声掌故的朋友都知道,启明茶社当时养活了一大批相声演员,老板常连安更是天津相声世家常氏相声的第一代人物,他的儿子常宝堃、常宝华、常宝霆,孙子常贵田等人都是中国相声界响当当的人物,开心麻花著名“少爷”常远是他的曾孙。
杨少华在启明茶社耳濡目染,也对相声产生了兴趣,想以此谋生。经茶社老板常连安之子常宝霆推荐,被安排拜师相声名家郭荣启。但因家境贫寒,杨少华未能完成相声界传统的“摆知”仪式。
所谓摆知。就是宴请同行、公开确立师徒关系。熟悉德云社的朋友应该对这一套东西不陌生,整套流程要有什么引师、保师、代师,要有一堆繁琐的程序。旧社会的相声行业搞这个,无非是怕别人抢自己的饭碗,搞一套拜师仪式,只允许自己人说相声,不让外来人进入这个行当。其实就是欺行霸市,只不过今天相声从业者一直美化这套东西,说到底,就是腐朽落后的东西。
对于杨少华的拜师,郭荣启对此态度模糊。当有人告状称杨少华在外自称其徒弟时,郭荣启仅回应“他家里穷,养家糊口不容易”,默许其使用名号,但一直没有承认杨少华是自己的徒弟。
但是郭荣启的默许对杨少华来说已经很重要了,要不是有郭荣启撑着,杨少华就别想说相声。解放前,相声从业者如果发现一个没有师承的演员表演相声,是可以上台直接砸他的摊子,让他没饭吃。这种事今天看来不可思议,在当时就是天经地义。
到了解放后,相声界的这种师承辈分关系被视为“封建糟粕”,全国各地用曲艺学校的方式代替以前的“口传心授”,用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代替师徒关系。相声行业虽然经历了这个过程,但是那些旧时代过来的艺人始终不认可什么师生关系,暗地里还是以师徒关系维系所谓的相声家谱。
反倒是这个时候,郭荣启开始承认杨少华是自己的徒弟。因为他老人家遇到一个麻烦事,解放前郭荣启经常让为他杨少华蹬三轮,这个行为到了解放后被指控为“剥削劳力”。郭荣启担不起这个罪名,干脆承认杨少华是他徒弟,这样一来,蹬三轮就成了师徒情分,没有剥削的事。
说起来,这是郭荣启在自保,但是等特殊时期一过,相声艺人们就拿这个说事,理由是郭荣启是被迫承认杨少华这个徒弟的,因此这个声明不能算数。
按照相声行业的家谱排序,目前从上到下有“德寿宝文明”这几个辈分。马三立的父亲马德禄算“德”字辈,“寿”字辈有名的相声艺人有马三立、张寿臣等人,“宝”字辈最有名的当然是侯宝林大师。再往下排,马季、侯耀文、苏文茂属于“文”字辈,郭德纲跟姜昆同属于“明”字辈。
杨少华的师父郭荣启辈分很高,他属于“寿”字辈,如果把杨少华排进相声家谱,他就算“宝”字辈,跟侯宝林大师是同一辈人。此前杨少华不被认可,是因为相声界“排外”,解放后没有这个问题以后,相声界继续不认可杨少华的师承,就是因为辈分问题,好多相声演员不愿意当他后辈。
马三立的儿子马志明始终称杨少华为“杨先生”,拒绝以师兄弟相称。当杨少华之子杨议提出拜师时,马志明直接拒绝:“收了你,不就连你爸爸也认了?”
文哏大师“苏文茂”(文字辈演员)如果按谱系应称杨少华“师叔”,但长期直呼“少华”,杨少华则称其为“哥哥”。杨议曾戏称苏文茂为“师哥”时,曾被人当场喝斥
因为杨少华的辈分不被承认,其子杨议拜师屡遭拒绝。马志明、常宝丰等名家均未接纳,杨议最终以“海青”(无师承者)身份从业。杨少华的长子杨威曾在演出中直言:“我家两个海青——我爸和我弟。”
说起来相声界的师徒关系,确实还就是当初刚解放的时候国家下的定论最准确,就是封建糟粕,谁知道这些年日子好过了,这套陈腐的东西又被人捡起来,成为相声演员相互攻击谩骂的工具。
其实这种事的受害者不只是杨少华,当年给姜昆捧哏的著名相声演员李文华一直想拜马三立为师,就是因为辈分问题,始终有人阻挠。直到他去世前,在姜昆等人的多方协调下,才由马志明代收了这个徒弟。
如今,杨少华虽然去世了,但是相声界的辈分之争估计会一直持续下去。我们也没必要可惜,相声继续这么搞下去肯定会没落的,不会因为一个郭德纲就能扭转这个趋势。观众们想要开心,可以看脱口秀,看素描喜剧,看小品,让人发笑的艺术有的是。
网址:杨少华一生没摆平的东西——名分 https://m.mxgxt.com/news/view/1559476
相关内容
杨少华一生没摆平的东西——名分杨少华的辈分为何不被同行承认?
在拍《西游记》时,杨洁跟唐僧的扮演者徐少华发生过一些不愉快事
马三立给了杨少华名分,侯耀文给了郭德纲名分,杨郭同病相怜之交
杨少华在天津为何是一位有争议的相声演员
马三立点名杨少华给自己捧哏,侯宝林后台叮嘱杨少华:上台少说话
相声名家杨少华的师承关系为何不被同行承认?
杨少华为何对杨议直言:你没师父没关系,不能连爸爸也不认
相声界那些有争议的“师承”,杨少华、黄族民、郝爱民……
杨少华老先生一生五个贵人,却只对一人表示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