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 基于沃格勒七种角色理论的分析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陌生。这部影片获得了太多的荣誉,1994年奥斯卡各项大奖的提名,豆瓣电影排名榜首,几乎所有人都交口称赞。这些光环吸引我第一次观看,而在一年后,我打算抛开所有的外在世界赋予它的东西,去看它的本质。 这部影片的“使者”形象很早就出现了,便是将男主安迪·德弗瑞恩送进监狱的律师和审判官。而在这个叫做“肖申克”的监狱里,我们的“英雄”安迪开始了他十九年的救赎之路。 影片是以瑞德的口吻叙述的,我认为这部电影的每一句台词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考量,而老瑞德在影片中的台词,又是最激荡人心的。我认为这也是这部电影角色塑造的一种手法,用第三人的视角去展现这个故事,能更好的塑造安迪有些沉闷、不温不火、冷静内敛的人物形象,而通过瑞德低低的嗓音,又让这个故事显得更具沧桑感和真实感。 我认为这部影片的“导师”主要有三个人,他们是瑞德、布鲁斯和汤姆。这三个人,分别以三种经历、三种方式给安迪留下了启示。瑞德是从一开始就注意到安迪的黑人,他远远地看向安迪一行新入狱的人,在和朋友的赌注中选择了他,这也注定了他和安迪今后交叉的人生轨迹。瑞德已在监狱中待了二十年,他在狱中的地位是稳固的,他有一群朋友,有贩卖违禁品的能力,甚至还敢贿赂警卫。他看惯了监狱里奇奇怪怪的人和事,他是其中的老手,他过得游刃有余。瑞德,注定要成为那个帮助安迪适应监狱生活的导师。外面的世界和狱中的世界天差万别,安迪曾是一个银行家,他聪明,年轻有为,可照样应付不了监狱里的生活。整整两年被伯格斯等人骚扰,安迪在这两年的痛苦生活中,在瑞德的引导下,慢慢理清了监狱里的关系网和其中的门道。伯格斯等人是一群以“小丑”身份存在的人,他们反映了监狱生活的残酷真实,他们的“恶作剧”促使安迪的成长,而他们最终也自食其果。 布鲁斯是一出场就博得我好感的角色,也许是他苍老的面容给人一种亲和力,也许是他给怀中小鸟喂食的手法太过温柔,我想当安迪看到这一幕时,也同样深受感触,在这个被各种犯人包围的监狱,还有这样的人有着这样温柔善良的心。布鲁斯让安迪知道,即使身处黑暗,只要坚守一颗纯真的心,就一定会有温情所在。布鲁斯在狱中待了五十年,这大半个世纪足以让一个人脱离这个时代。当他获得假释时,他的反应不是欢呼雀跃,而是痛哭流涕,并且想尽办法想要留在监狱。这让我感到寒心,监狱的责任本是惩罚并且改造犯人,而他们却将“惩罚”和“折磨”无限放大,“改造”却成了无关紧要的东西。布鲁斯是监狱体制的牺牲品,他在监狱中德高望重,走进社会却是一个不被需要甚至被唾弃的人,他被“体制化”了,以致于根本无法再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可以说布鲁斯这个人物的悲剧唤醒了安迪,从而拯救了瑞德。当瑞德终于获得假释出狱后,被“体制化”的他戏剧性地走上了和布鲁斯同样的选择道路,同样的职业,同样的旅馆,同样的孤寂感,同样想结束自己生命的渴望。而通过布鲁斯的悲剧,安迪看到了这一点,他在越狱前告诉自己的挚友,让他去橡树下取出留给他的东西。这份承诺和好奇,最终让瑞德重新获得对生活的期许和希望。 汤姆的出现为安迪一行人注入了新鲜血液,这个年轻人一开始便以跳脱的形象入眼,实在要佩服导演细致而巧妙的衔接,让已观看一半影片的观众不觉乏味。安迪从汤姆那里得知了杀害妻子和她情人的真凶,当他激动地将这件事告诉典狱长诺顿,得到的却是无情的回应。汤姆的死是影片的“不可逆转点”,让安迪彻底明白,典狱长诺顿是个魔鬼,他为了一己私欲,不惜杀害汤姆,不惜继续囚禁一个无罪的人,不惜将真相石沉大海。汤姆是安迪做出最终选择的导师,他的死告诉安迪,合法的无罪释放没有门路,唯有依靠自己才能出去。 “关卡守门人”和“变化者”主要是典狱长诺顿和狱警们。安迪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典狱长和狱警们解决税务上的问题,这同时也给他和他的朋友们捞来了很多好处。他为贪婪的典狱长洗黑钱,让他成为了一个百万富翁,可汤姆的死告诉安迪,这个典狱长贪婪而毫无人性,他一心阻碍安迪洗脱冤屈,只为了继续将他留为己用。典狱长诺顿这个角色的塑造上很有戏剧性,他手捧《圣经》出场,西装革履,给人一种威严而正直的感觉。而他事实上却是一个衣冠禽兽,放纵手下人殴打虐杀犯人,逼迫威胁安迪继续为他洗钱,而在摄像机前又能面不改色地声称自己对犯人“内在改造”的种种功绩。诺顿收到安迪寄来的《圣经》,翻开才知道安迪的“救赎之道,自在其中”的真正含义;在窗台前看见前来拘捕的警察,他条件反射地看向办公室墙上的“主的审判迅速降临”,这也巧妙交代了这个戏剧人物命运的完结。 肖申克监狱里每一个犯人都是安迪的“影子”,他以无罪之身在监狱里度过了整整十九个年头,他完全可以变成他们中的一员,从身体到心灵都变成那些被磨损掉灵魂、安于现状、满嘴恶意的人,但他凭借着永不磨灭的希望,做到了不可能有人做到的事情。“Get busying living , or get busying dying.”在狱中的十九年,他没有一刻停下思考,他深知如果丢掉希望,便只能在狱中等死。他是瑞德口中关不住的鸟,他每一片羽毛都沾染着自由的光辉。 “救赎”是肖申克监狱的救赎,也是其中每一个人的救赎。安迪重获自由,瑞德重燃希望,布鲁斯死前微笑写下“到此一游”,汤姆拿到高中文凭,肖申克监狱不再死气沉沉,它的上空也有女郎的歌声飘过,犯人们也有一方有着小资情调的图书馆。甚至典狱长和助纣为虐的狱警们也获得了救赎,“主的审判”让他们停止继续向深渊堕落。 安迪至始至终都是一个自由人,而正是他心中的希望、音乐、情趣和爱,让他得以保持一颗真心,获得身体的自由。正像影片结尾的寄语一样: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日暮里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网址:《肖申克的救赎》 基于沃格勒七种角色理论的分析 https://m.mxgxt.com/news/view/1557527
相关内容
话剧《肖申克的救赎》中文版全国巡演启动美国影星蒂姆.罗宾斯10部经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是巅峰佳作
世界读书日:《肖申克的救赎》作者的10部小说
《肖申克的救赎》原型监狱,美国恶魔岛监狱将重新启用
欧洲杯场外尽是文艺青年 C罗向肖申克学救赎
影片分析范文(八篇)
电影角色分析方案.docx
《肖申克的救赎》:从镜头角度分析电影独特的魅力
【战术分析】阿隆索的影响力,勒沃库森新赛季的成功之路
待在埃弗顿=坐牢?莫派转发自己离队新闻,配肖申克的救赎名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