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我不是艺术家,是电影工厂的管理员
6月16日晚,香港导演陈可辛亮相上海国际电影节大师班。现场,陈可辛与自己合作多年的编剧张冀进行对谈,向现场上千位观众分享自己的电影人生。
拍《投名状》压力大到逃回家
当晚放映了陈可辛的代表作之一《投名状》,对话就从这部影片开始。陈可辛坦言,拍摄《投名状》时,自己的压力非常大,几乎要摧毁了自己,原因是当时对这部战争题材的影片该如何呈现始终无法统一。“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在零下的北京等了我整整一周。我的动作场面还没搞定。”心情完全崩溃的陈可辛逃回了香港,“当时恐惧到吃不下饭,感觉每一粒米饭都像石头一样卡在喉咙。”太太吴君如鼓励他:“如果不回去,这辈子就站不起来。”
这部由九位编剧联合编剧的影片,一反战争题材商业大片的模式:李连杰并没有过多打戏,战争场面也仅占全片的五分之一。陈可辛成功地在战争类型框架中融入了鲜明的个人表达。“以前看很多兄弟片,都很豪迈,喝大酒、吃大肉,但是我很难代入。所以我还是会怀疑人性、怀疑友情,怀疑什么是好人、坏人。《投名状》是当时我很想表达的东西。”
找到明星的小秘密
从爱情经典《甜蜜蜜》到歌舞片《如果·爱》、武侠片《武侠》,陈可辛导演不断跨越类型边界,其作品题材各异却始终保持着与大牌演员的合作传统。他看中的是明星能为电影带来的商业影响力。“某种程度,明星是我的一个工具,能够帮我吸引观众。”然而,大明星的型基本都固定了,很难有大的改变。因此需要在造型上改头换面,“观众不是看黄晓明、黎明,是看电影里的成东青、黎小军”。除了造型之外,陈可辛还会与演员聊天谈心,去挖掘他们身上不一样的地方。“我每次都试图在大明星身上找一些小秘密,换种方式写进剧本。如果实在找不着,电影还能剪片。”对于演员的表演,陈可辛说,自己也不会拍很多条,“拍两条、三条,没有就没有了。如果真的不行,就回去改剧本,改到演员能演为止”。
在最新的电影《酱园弄》中,陈可辛更是起用了二三十位全明星阵容。在陈可辛看来,每个明星在《酱园弄》中都实现了“改头换面”,这也使得剧组形成了一种“肃然”的氛围,每个人都会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雷佳音都很惊讶,这个剧组也太安静了。”
“我不觉得自己是艺术家,我们是电影工厂的管理员。”陈可辛说道。在他看来,导演其实是剧组里指引方向的人,“一部电影,是摄影师、美术、剪辑、编剧一起帮你垒起来”。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岸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岸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丽琴
网址:陈可辛:我不是艺术家,是电影工厂的管理员 https://m.mxgxt.com/news/view/1557443
相关内容
上影节大师班|陈可辛:我只是电影工业的管理员管理“明星员工”的艺术
电影学堂|陈可辛:一部电影能被观众理解,是对导演极大的安慰
陈可辛:电影创作的“变”与“不变”
陈数:电影是导演的艺术,电影中演员的工具性是非常强的
SIFF电影学堂|陈可辛:一部电影能被观众理解,是对导演极大的安慰
电厂明星员工事迹材料(采访稿).docx
电厂明星员工事迹材料(采访稿)
我辛厂长取名可是有内涵的!
北电是什么学校?电影界“造星工厂”,张艺谋、黄渤母校有多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