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都是公司包装的,但我还是喜欢他”——追星背后的心理学

发布时间:2025-07-08 12:44

追星并不是现代社会才有的现象, 比如宋代时期人们都痴迷苏轼,有些人千里迢迢就为见他一面,也有些女子整天哭天喊地的要嫁给他,跟现在的脑残粉一样。

可想而知苏轼是多么的有人格魅力,而且他在那个时代还没有媒体包装,不像现在的明星大部分只是一个“产品”,大众喜欢什么就生产什么。


所以粉丝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媒体骗了,因为在他眼中的明星并不是那个人本来的样子,但粉丝不知道这些东西吗?当然他也知道,那他为什么还要喜欢他呢?


那是因为追星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有治愈作用的,这比他们所追的明星本人更有意义。

首先追星能带他们快乐,不管真的假的,他们感受到的快乐是真的,好看的人就是能让人愉悦,你说他是整的,但我所看到这张脸就是让人赏心悦目的,不管是不是整的。


我们人都是唯乐主义原则,只要能带给我们本能上的快乐,认知层面上的真假也就不重要了。

追星让我们找到群体的归属感,比如我们都是喜欢周杰伦,我们一起去看他的演唱会,结果在那里全都是喜欢周杰伦的人,这一下就让我感觉到了某种力量,原来有很多人和我是一样的啊,原来我并不孤单,这就让我找到了某种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比明星本人更能让我快乐。


追星是某些人的生活支柱,如果他不追星他的生活就会崩塌,就像在现实中非常孤僻的人,这类人没有自己的社交圈子,但人又是群居动物。

所以他们就去和明星建立一种叫“准社交”的社交模式,简单说就是我认识你,你却不认识我。

然后他们去幻想和明星的交往,有时分不清现实与虚幻,但这的确对一个人是有疗愈作用的,只要是有积极作用的东西,我们都应该去赞美。


但这时就有人出来说:有的人还因为追星搞得家破人亡呢,其实有很多并不是因为追星搞得家破人亡,而是他本身的生活就已经伤痕累累。

就比如在周杰伦演唱会吞安眠药自杀的男孩,这个男孩有偏瘫,但家里不愿支付治疗费用,当这个男孩想要自己挣钱去治疗的时候,他父亲又把他锁在家里,这些都是发生在他追星之前的事。


后来他开始去喜欢周杰伦,这就给了他在痛苦生活得到一点慰籍,但他的生活依然是煎熬的,不过追星就缓解了他的自我崩溃自我消亡的速度,只不过现实太残酷,最后他还是选择了死亡。

所以追星是曾给他带来希望的,这可以满足人的一些心理需求,满足一些从家庭上得不到的东西,比如爱和尊重。


再举个例子,一个每天打扮成动漫中人物的男孩,他和家里闹矛盾站在楼上要自杀,结果他的母亲拿着扫帚就要来打他。

你看男孩都要自杀了,可他的母亲却没有丝毫的担心还要打他,可见这个男孩在这个家庭承受了些什么,所以他在家庭得不到的爱与尊重只能通过追星来寻找了。


所以这么来看追星从来不是件坏事儿,他可以给人带来快乐,可以给人带来慰籍,可以给一些处在痛苦中人带来疗愈与希望。

最后说一句,追星并不会使一个人毁灭,而是一个已经处在毁灭边缘的人选择了追星。我们可以不去追星,但请不要去嘲笑指责那些追星的人,因为你不知道他们背后承受什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址:“明星都是公司包装的,但我还是喜欢他”——追星背后的心理学 https://m.mxgxt.com/news/view/1553969

相关内容

没有了公司包装,明星都变成路人,这样的偶像你还喜欢吗?
喜欢明星是什么心理
灵性觉醒篇14:我们为什么喜欢追星,追寻的背后,有哪些心理作怪
明星同款揭秘!时尚背后的心理学
【明星包装】明星包装公司有哪些 艺人明星包装方案
艺人包装公司有多厉害(明星包装前后对比照)
追星背后的社会心理学
“绿巨人”的追星史:我不是大明星,但是我喜欢追星!
我是Gay,但我也有喜欢的女生!
喜爱的文学=我喜欢的书刊=我喜欢的明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