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位电影“大咖级”的人物在北京宣布投身互联网,进军网剧,在电影界和网络影视行业都激起了不小的浪花。
其中,由冯小刚和韩三平分别担任监制的《剑王朝》和《战争传说》,以及王晶执导的《卫斯理传奇》都颇受瞩目。此外,著名导演陈可辛尽管没有透露自己将要打造的网络剧的名称及内容,但也明确表态,看好网络剧的发展未来。
在不少观众的印象里,网络剧一度曾是“草台班子”、低成本、玩噱头的代名词。今年6月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重申网络视听节目必须坚守文明健康的审美底线。
那么,影视圈的大牌导演纷纷“触网”,将给网络剧带来哪些变化?如何在保证作品导向和正能量的前提下,拍出新意和深度?
现象
互联网已成为国产影视作品“主战场”
不论是观众的直观感受,还是客观的统计数据,都表明互联网已成为当下国产影视作品最为热闹的“主战场”之一。
在被誉为“电视剧行业风向标”的第23届上海电视节上,一批网络剧、网络综艺节目以强势姿态吸引了全场目光。特别是许多以往只在院线电影或大制作电视剧中出现的名字,悉数出现在网络剧的主创名单里。
6月12日上海电视节开幕当天,著名导演管虎和张黎宣布将分别执导腾讯自制剧《鬼吹灯》系列的后六部。而就在几天前,冯小刚、韩三平、唐季礼等知名电影人及演员张嘉译刚刚在京推出了各自进军网络剧的计划。
一时间,很多人不由得感叹:“超级网剧的时代到来了!”资深电影人韩三平更是抛出一个鲜明的观点:“未来,优质的网络剧将与电影、电视剧齐头并进。”
其实,从数字上能看出网络剧的“井喷”趋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聂辰席曾透露,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国备案上线的网络剧已达4430部,远高于国产电视剧1137部的备案数量。
在火爆的背后,网络剧市场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个别网络剧被认为“内容格调不高”“制作水平较低”。导演郑晓龙曾评论说:“网络剧如果靠所谓的‘尺度’赢得关注,不能算成功”,“长此以往将会带来大众价值观的偏离,是‘劣币驱逐良币’”。
爱奇艺副总裁、自制剧开发中心总经理戴莹就认为,目前中国的影视市场不缺资金、不缺技术,缺的是好故事。“我们与优质创作者的合作,是在跟进年轻人的审美变革,为市场打造更好的品质内容。”在腾讯副总裁孙怀忠看来,网络剧不仅要拥有高流量、高人气,还要兼具社会责任和社会口碑,通过作品展现文化自信,传递社会正能量。
梳理各大视频平台的最新片单,南方日报记者发现,网络剧在创作的题材和方向上进行了调整——以“正剧”手法拍摄的厚重题材剧集正成为一大热点。例如韩三平担任监制的《战争传说》,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周大新的同名小说,故事围绕发生在明朝中叶的北京保卫战展开。
而被誉为“剧集高分保证”的演员张嘉译则将首次跨界加盟的《大唐狄公案》,改编自荷兰汉学家、小说家高罗佩的英语文学巨著。这部剧集的班底将会集结全球电影行业精英,出品方表示将“匠心呈现悬疑探案优质作品”。
《鬼吹灯》系列网络剧的制作方企鹅影视还在上海电视节发布了18部将在腾讯持续呈现的自制剧。其与著名制片人侯鸿亮的正午阳光团队合作拍摄的境外追捕题材作品《境外组》备受瞩目。对于这种拍摄难度大、类型新鲜的题材,侯鸿亮直言:“这更像是一次探索,团队将共同寻找此类题材最适合中国观众的呈现方式。”
聚焦
“大咖主厨”如何推动网剧品质跃升?
电影《七月与安生》去年中秋节上映后,凭口碑一路逆袭,拿下1.67亿元票房。监制陈可辛算了笔账:按40元一张票来算,有大概420万人次观看。
后来影片在视频网站上线后的表现,让陈可辛大呼意外:上线仅一周,就达到了6000万次点击量。
陈可辛日前受访时透露,有感于视频网站的威力,加上电影行业的瞬息万变越来越令他无所适从,他将正式转投网络剧领域,以“延长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陈可辛看来,网络剧意味着一片“更具有可能性”的蓝海,尤其是它与年轻观众产生直接互动。而观众的意见也更容易让好作品累积形成口碑效应。
今年年初,张黎执导的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播出10年之后在优酷网上播出,引起不小的反响,大批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年轻人,通过弹幕等“玩剧”方式,让这部旧剧再次人气暴增。
在互联网放大影视佳作的口碑效应、延长其收视生命的同时,大牌影视主创的号召力也能为网络剧吸纳到更为充裕的拍摄资金,选择更为成熟的拍摄手法,挑选更加适合角色的演员。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好处都将有助于网络剧摆脱昔日“粗制滥造”的标签,转型升级改走“内涵取胜”路线。
前两年,“IP+流量明星”几乎成了主宰影视作品生产制作的一条“铁律”,电视屏幕上的电视剧作品更是如此。一些演技青涩的“小鲜肉”轮番在电视剧中“刷脸”,偶像派明星因档期不足无法在剧组完成整部戏,只能靠替身或“抠图”技术代为出镜,这些现象频频遭到观众诟病。
名导冯小刚对此现象明确表示“嗤之以鼻”。他以网络剧《剑王朝》监制的身份接受采访时坦言,有自信的导演,不应该孤注一掷把“宝”押在明星身上。对于网络剧的大热态势,冯小刚认为:“一方面我们受惠于‘网络剧’这个新事物,同时我们也不能只关注流量,还是要抓住内容和表演这个核心。”
随着影视圈大牌导演、制片纷纷“触网”,网络剧集的投资数额也水涨船高。张黎执导的另一部网络剧《武动乾坤》,据传投资高达6亿元,哪怕放在电影领域也是鲜见的大手笔投资。此外,《琅琊榜》的网剧版《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以及徐静蕾首次与网络联姻的科幻校园题材剧《同学两亿岁》,还有王晶担任制片人、总导演和编剧的网剧版《卫斯理传奇》也都投资不菲,深受期待。
网络剧的大投资会否助长影视圈中存在的明星片酬过高、投资虚热等不良风气?这些作品的制作方在受访时均予以了否认,强调将投资主要用于打磨作品品质本身。周星驰电影《西游降魔篇》的网剧版投资高达2.88亿元,出品方爱奇艺副总裁戴莹表示,这部网剧版的成本是与制作水准相匹配的,“我们会把更多的预算费用打在制作里,演员片酬会占一个比较良性的合理的比例。”
目前,一些网络剧逐渐走出区别于传统电视剧的生产模式,单集情节更为紧凑,并借鉴类似英美剧集的“季播+周播”的排播方式。
对网络剧保持警惕态度的人也有。滕华涛导演就透露,暂时没有拍网络剧的计划。据他的观察,目前看到的一些网络剧把原有的电视剧拆分为两三季的方式呈现,“这不是我理想的网络季播剧的形态”。滕华涛还提醒,若采用季播方式,那整个作品的创作思路和方式都与传统的电视剧截然不同,需要另起炉灶。
趋势
网络剧与影视圈“一笑泯恩仇”?
6月16日,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网络剧版《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将正式上线,电影版将于8月25日上映。作品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东北重工业城市的青春故事,两个版本邀请的也是不一样的主演阵容。此外,冯小刚监制的网络剧《剑王朝》也会打造成电影。
实际上,“网影联动”的模式在近几年出现得越来越频繁,比如《万万没想到》《煎饼侠》等。有意思的是,此前的“网影联动”在操作时,都是网剧版先火了,有了观众基础后再筹拍电影,或者是版权方把电视剧及电影版权卖给不同的公司进行开发。但《剑王朝》的网剧和电影将会同期完成拍摄。
业内人士分析,这既能节约制作和营销等环节的成本,还能对IP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有策略性的规划,将IP的热度发挥到最大化,不过这一新模式能否达到“1+1>2”的效果还有待市场检验。
而另一方面,网络剧与电视台携手的“网台联动”的模式则已运行得较为成熟,此前不乏成功案例。去年暑期,爱奇艺的自制剧《老九门》联合东方卫视播出后,其点击量和收视率都可圈可点——不仅成为首部播放点击量超百亿次的自制网络剧,在电视端也取得了同时段收视第一的好成绩。
中国社科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淞在接受采访时抛出了一个新观点,他认为,电视屏幕和网络剧不再是竞争对手关系,而是“可以互相利用、发挥各自所长的宣传推介渠道”。
从目前来看,这样的联动方式将是未来一大发展趋势。优酷土豆在上海电视节上披露的大部分都是“先网后台”的剧目。其中古装大剧《军师联盟》最为抢眼,号称“四年磨一剑”的这部剧将由吴秀波、刘涛主演,是2017年度最被看好的古装大剧之一。
而剧评人李星文认为,《军师联盟》遵循了历史题材剧创作中的“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基本原则。他同时还提到,在视频平台和电视台的跨媒体联播形式,“有助于促进现实主义古装剧集的复兴”。
在华策影视集团副总裁傅斌星看来,未来3到5年内,视频网站与传统电视台将会在资源共享、多屏互动、互换宣传等方面达成深度合作,“台网联动”或许成为在激烈竞争中突出重围的重要手段。
但是网络剧和电视圈真的已经“一笑泯恩仇”,做到“共生共荣”了吗?也有不愿透露身份的业内人士坦言,不排除因为播出平台更新步调不一致、观众群体不一致而造成矛盾的情况,但无论如何,“不论市场和平台如何变化,坚持内容的高品质依然是剧集创作的主攻方向。”
来源:南方日报 整理
网影帮 原创公号
转发带上二维码就不举报
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Wait for You
网影帮 主编
兼职记者
200-500元/篇
简历发至:[email protected]
【互联网影视第一服务平台】
“互联网+影视”生态平台,创立于2014年
致力于帮扶“互联网+影视”
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生综艺的健康发展
入驻平台
微信公号 | 今日头条 | 企鹅媒体| 网易媒体| 新浪微博
百度百家 | 搜狐媒体 | 一点资讯 | UC订阅 | 天天快报
联系我们
微信:18612100220 电话:010-57156571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