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已故艺人雪莉的哥哥在一次直播中揭开了她与P.O(表志勋)的旧日恋情,这一消息犹如在韩娱圈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不仅引发了关于亡者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广泛讨论,也让人们重新思索艺人身后事的伦理与界限。
冰冷的事实是,在这个充满光环的演艺圈,明星的私生活往往成为了公众的猎食对象。雪莉的哥哥声称,雪莉早于结识崔子前就与P.O相识,时间线的调整让她的私人情感故事披上了公众话题的外衣。令人深思的是,这一爆料究竟是出于对妹妹的缅怀,还是对她隐私的消费?
面对这一争议,P.O所属的经纪公司却选择了“涉及隐私难以确认”的标准化回应,这样的冷漠不仅让人质疑他们对逝者隐私的尊重,也暴露了韩娱行业在处理已故艺人感情隐私时的管理困境。艺人作为公众人物,生前的每一刻都在镁光灯下被无限放大,然而他们身后事的处理却显得相对空白。
这种持续的关注实际上是一种“考古式”的窥私现象,公众对于明星私生活的“挖掘”,在某种程度上,不就是对已故明星的一种网络暴力的变相延续吗?如同雪莉生前遭受的恶意评价,五年后的离世却又被再次提起,变得猎奇与消费。
在雪莉事件的影响下,业界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制定更加严格的艺人隐私保护制度。建议引入“隐私冷冻期”制度,针对逝者未公开的信息设定法定保密年限,给予他们的亲属与朋友更大的尊重与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充满竞争的行业中,真实地缅怀艺人,回忆他们的艺术成就,而非家庭内部的私密情感。
真正的缅怀不应是对伤痛的消费,而是让逝者在舆论场中获得应有的安宁。随着公众对艺人私生活的窥探日益增加,如何重新审视和建立亡者隐私的保护机制,已成为行业内的紧迫议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