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幂“清宫装”上热搜的《遇见天坛》,为何没能复制“故宫神话”?

发布时间:2025-07-06 17:38

  作者:吃瓜小能手

  转载来源:一点剧读(ID:yidianjd)

  如果将文化类综艺的发展看成是一条抛物线,顶点俨然是去年邓伦、周一围担任常驻MC的《上新了!故宫》,该节目不仅一如既往的维持了文化类节目的“高口碑”现状,还将有着600年历史的故宫打造成新晋网红——享受影视界顶级IP待遇的同时,也成功带动了文化产业的旅游经济发展和IP变现能力。

  故宫的大获丰收,也让不少同类型创作者蠢蠢欲动。因此,当有着相同配方、相似味道的《遇见天坛》到来之际,外界欣喜而期待。然而,两期节目播出之后,天坛不仅未能享受到“故宫般”的顶级待遇,似乎连普通热度也难以维持。截至发稿前,该节目在骨朵数据上的全网热度为34.53,优酷历史最高热度为4792,位列电视综艺第23位。

  流量的持续下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该节目的口碑评价。目前,豆瓣上有不少网友表示,“这是一档形式大于内容的节目”,节目组虽将立意定位在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但从前两期节目内容来看,节目中对“天坛”文化的挖掘并不突出,加之一众流量明星的辅佐,“文化类节目变味了”似乎也在成为不争的事实。究竟,《遇见天坛》出了哪些问题?

  角色错位、逻辑混乱...

  “低配版”《故宫》?

  《遇见天坛》的一开场,便通过一只拟人化的神兽“小螭”,为观众进行天坛文化科普和节目开场宣读,随后以冯绍峰、苗苗、黄明昊为核心的三位固定嘉宾,依次出场,由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任务解读,随后便与每期前来的两位飞行嘉宾,随意组成队伍,完成一天的实习任务。

  节目中,三位固定嘉宾以及两位飞行嘉宾充当的角色是“天坛实习生”,顾名思义,即在天坛内部以实习生的身份完成主管对其交代的任务。但从目前两期节目来看,几位嘉宾的角色定位,更像是在以“体验者”的身份执行任务,主管们对其的任务配置和教学指导,也并未体现出工作中的“同事”或“上下级”关系。过多的素人主管们,更像是这档节目中的“打酱油”路人,并未起到穿针引线的关键性作用。

  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整个节目设定流程,给大众的直观感受也是十分仓促,并未呈现出完整的逻辑关系。如节目中起到过渡和讲解作用的神兽“小螭”,经常只出现在节目的前半程,后半程则无故消失,而节目组也并未给出明确的“离开”原因。

  类似的还有,节目中每期嘉宾在领到各自任务之后,往往会分成二或三个小组,各自行动。行动过程中,几位嘉宾也会不断接收到新的任务,但任务与任务之间的生硬转折,以及不明确主题方向的表达形式,也让观众直接产生出“跳戏”情绪。比如首期节目中迪丽热巴与蔡徐坤正在学习排萧编钟编磬等乐器,节目组却突然切换成苗苗以vlog的形式对其内容补充,这种形式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旁白作用,却也打乱了节目的叙事节奏。

  而这两种低端“错误”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节目对于文化内容的深度解读不足。以首期节目中冯绍峰等众人花费四个小时来挂编钟为例,节目组以不到十分钟的镜头语言便将该任务执行完成,任务执行过程中,也只是出现了两句关于编钟的历史解读,不少网友直接在弹幕中留言“没有看懂”。其实,不论是去年播出的《上新了!故宫》,还是《国家宝藏》《一本好书》等文化类节目,其在内容打磨与形式的结合上,皆下足功夫。尽管部分文化类节目在形式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同质化”问题,但其核心本质依旧是弘扬传统文化。《遇见天坛》最大的问题便出现“形式大于内容”层面,观众并未真正通过明星“实习生”的身份,体验到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

  明星效应引发的“宣传”错位?

  与过往文化类节目与B站、抖音等新式传播媒介深度绑定一般,《遇见天坛》的宣传形式,也无外乎其它。记者统计,目前《遇见天坛》官方账号在抖音上的关注粉丝达到13.8万,获赞数为192.9万;而在B站上,该节目目前尚未开设官方账号,却也有10个相关内容的宣传专栏。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些或用户自制或官方账户下的宣传,其传播内容基本都围绕着该节目中的“嘉宾”阵容,如杨幂在《遇见天坛》中的“再演清宫戏”,在B站、抖音上,乃至微博上成为网络热门,其话题讨论方向也归落在杨幂是否有演技身上。

  类似的还有冯绍峰的被大妈追问赵丽颖近况、迪丽热巴的美貌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贡献了不少话题热度,却也将节目导向直接偏离至节目中的嘉宾阵容,并未与文化传播达成联动效应。

  反观去年底播出的《国家宝藏》与《上新了!故宫》两档文化类节目,该节目同样走红于B站、抖音等新式传播平台,但观众对其的讨论点基本全落在“文物”探讨层面,明星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只是引流效果,并未造成如今这番景象。“宣传”错位,也是造成该节目流于平庸的另一大原因。

  北京卫视的“文化”再出发,

  国潮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去年,《上新了!故宫》创下的一系列“文化”记录,不仅催生了更多的文化类节目创造者,也让其出品方与平台方兼容的北京卫视,看到了文化节目的新生态。《上新了!故宫》收官之后,北京卫视很快便以自家所持有的地理位置优越性和立台之本,布局了一系列文化类综艺。

  已知的节目中,目前以颐和园、长城为核心的两档文化类节目,正在加紧打造,其节目名称也分别命名为《我在颐和园等你》和《了不起的城市》,与北京卫视之前打造的《上新了!故宫》和正在播出的《遇见天坛》共同组成“国潮”元年。

  目前来看,旗下第二部国潮综艺《遇见天坛》,所取得的节目效果并不算太好。节目中设计的沉浸式游戏体验,也并未为传播传统文化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而节目中每期邀请的一线明星,似乎也在沦为节目看点的一大“噱头”。

  文化类节目最引以为傲的“文创”开发,在《遇见天坛》节目中,也并未顺利完成线下售卖,目前节目中出现的八音盒等诸多线下衍生品,在淘宝上的销量并不太好,最好的同款物件也只是嘉宾参加节目录制时,身上所穿的“工体裤”,其销量较为可观。

  从节目角色定位“错位”、逻辑出现混乱,再到明星嘉宾引发的关注错位,节目组倾心打造的“天坛”文化,似乎并未得到大众青睐。这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潮”文化的不可控因素。但好在,节目组的出发点是“好心”,大家都在为中国传统文化寻求更多的“开口”机会。目前,该节目仅播出两期,后期实现口碑、热度翻盘,也尚有可能。

  END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娱乐独角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

网址:杨幂“清宫装”上热搜的《遇见天坛》,为何没能复制“故宫神话”? https://m.mxgxt.com/news/view/1547156

相关内容

遇见天坛
专访|蔡徐坤敲编钟、杨幂安兽首,《遇见天坛》启示录
刘亦菲与杨幂合照热搜引发的文化思考:故宫的魅力何在?
揭秘《宫2》剧情 杨幂化身明星编剧梦回大清
刘亦菲、杨幂合照引热议:故宫文化魅力如何塑造时代女性?
刘亦菲、杨幂合照引发热议:故宫之美如何影响审美与文化认同?

8张照片看清女明星间的“宫心计”,杨幂为何要当众掐刘诗诗?
于正否认和杨幂闹翻:私交很好 《宫2》想找她演
偶遇肖战!阳光帅气的他在故宫引发热议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