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广场上的狂欢
明星5·20表白:
虚拟广场上的狂欢
2016年05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韩浩月
今年的5·20比往年来得更热闹一些,它与11·11一道成为互联网一代生生造出来的节日。从今年5·20的气氛来看,它不过短短几年,就大有把2·14这个传统情人节PK掉的意思。
这么重要的一个节日,不可缺少明星的参与,就在网友翘首以盼娱乐圈曝出什么猛料的时候,霍建华向林心如表白了,据统计,表白微博发布仅17分钟,就得到13万条转发、十几万条评论……用常用的套话说,5·20这天,我们被霍建华和林心如刷屏了。
对于普通人而言,选择5·20表白,通常会被认为是追求一种仪式感,获得更多人的祝福,以稳固感情关系。适度关注有助于约束他们信守承诺,因此表白会被当成一种无纸的契约,撕毁契约会带来巨大代价。但同样的模式套用在明星人物身上,却是不适用的,因为职业身份的缘故,舆论对明星光环的追逐,常伴随潜在商业利益的运作以及市场公关性质的包装。在情感方面,明星撕毁契约的代价并不大,处理得当的话,甚至还有加分项,比如李亚鹏和王菲的微博分手、Selina与张承中签字离婚。
许多明星喜欢在特殊的节日或者非一般的情境下做出夸张的举动,除了惯性的表演性格使然外,更多是在追求一种广场效应。美国社会学家帕克认为,广场效应由接触与摩擦、情绪感染和群体激动这三个步骤组成,而明星表白所引发的轰动,基本符合广场效应的特征。因为公众往往对明星生活有着潜意识的模仿,当知名度较高的明星做出“大动作”时,围观者往往会夸大情绪,以加入虚拟广场上的狂欢,对抗日常生活的平庸。
法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勒庞认为,在广场上,个体人格、个体意识在无数人的情绪感染中消失,很容易在某个声音、某种思想的影响下,变成跟随者和响应者。也就是说,如果把5·20这天的社交媒体形容成一个巨大广场的话,任何人只要振臂高呼,都很快能得到响应与围观,哪怕只是一个极普通的人,只要他的呼喊(行为)方式标新立异,也立刻会“成名15分钟”……人们并不会过于关注他的言行背后的真相,只会在他身上寻找能激起自己情感共鸣的东西。
5·20的发音类似“我爱你”,和四个1被称为“光棍节”一样,都是童稚思维的体现,与传统的有文化意味的七夕相比,这种人造节日的最大功用,是为互联网一代争夺话语权、创建情绪宣泄渠道提供了一个平台。这类人造节日有巨大的裹挟作用,在商家的因势利导下,更是把情感数字化了,以数字的多少来表达感情的深浅,这是一件相当浅薄的事情,但大家还是趋之若鹜,这也是广场效应的体现。
与围观者的群情激昂相比,明星们是清醒的,清醒是因为明星有着自己的专业团队,在平时,这个团队负责维护明星的声誉,当负面新闻发生时,这个团队会去做公关。有了这样的专业训练,明星团队显然更知道怎样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因此,广场效应常会成为明星团队手中的工具。娱乐媒体从业者中有一句话,“求明星不要在节假日爆猛料”,因为只要明星爆料,记者们就得加班赶稿。而明星偏爱在节假日放出新闻,是因为通常节假日没有大新闻,明星很容易上头条。
从传播的角度看,人造5·20和明星表白是完美匹配的,它们相辅相成,不但让“节日气氛”更加浓烈,让广场狂欢更加肆意,最重要的是所有参与者都能从中各取所需且无害他人。但不要从情感的角度去审视这样的节日与环境,因为情感需要时间去沉淀与积累,结果往往也不尽如人意,相比要面对时间考验所带来的痛苦以及承诺所带来的约束,还是广场上的狂欢来得更简单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址:虚拟广场上的狂欢 https://m.mxgxt.com/news/view/1546398
相关内容
博君一肖粉丝包场《藏海传》:200 万砸出的虚拟狂欢,到底值不值虚拟偶像
《爆款好人》推广曲《猜你喜欢》揭秘现实与虚拟的幽默关系
虚拟人直播狂潮来袭(虚拟人直播看点在哪?)
虚拟偶像市场大,如何变现
一夜狂赚200万!虚拟偶像是门好生意
全球虚拟偶像与虚拟主播市场报告2024
虚拟歌手洛天依荣获中国虚拟人创新势力奖最受欢迎虚拟代言人大奖
明星虚拟人直播刷屏,“虚拟偶像+虚拟场景”重新定义虚拟主播
商机广阔/明星接连“翻车” 虚拟偶像抢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