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瑞超 郭美杉 公关世界杂志社
近日,演员那尔那茜因涉嫌高考报名材料造假,引发了社会的广泛热议。表面上看似一则艺人负面新闻,实则牵扯出教育公平的敏感痛点,影响远超想象,不仅是个人履历的瑕疵,更揭示出制度上的多重漏洞。
6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发布了对事件的初步核查结果。通报明确指出,那尔那茜在2008年参加高考时,报名身份为呼和浩特市第八中学“城镇应届生”,然而她既未曾在该校就读,也没有该校学籍,根本不符合报名资格。同时,作为定向委培生,她应依约在毕业后回到内蒙古工作,但实际并未履行义务,而是在获得“研究同意”的批复后,拿到毕业证便出国留学,之后转战娱乐圈发展。
凭借《封神》中邓婵玉一角,那尔那茜初步在影视圈崭露头角,之后凭《长安的荔枝》人气攀升,前途一片光明。可随着事件曝光,《长安的荔枝》迅速将她的名字从演员名单中删除,相关剧情或将调整甚至重拍,合作品牌亦迅速与其划清界限,个人形象和商业价值遭受重创。
事件的核心,是对教育公平的多重失守。
她的高考身份造假,明显规避了户籍和学籍双重限制,典型的“高考移民”行为,侵占了真正本地考生的机会,暴露了当时招生政策执行和监管的严重漏洞。
另外,定向委培协议旨在为边疆及欠发达地区培养人才,那尔那茜享受政策优惠完成学业后,违约出国,浪费了宝贵的公共教育资源,损害了制度公信力,也剥夺了其他考生服务家乡的机会。更令人质疑的是她获得“研究同意”批复的环节,疑似存在权力寻租或监管松懈。
从公关和品牌传播角度看,这起事件也为影视产业和品牌方敲响了警钟。
明星一旦爆出负面新闻,首先被拖累的往往是其绑定的影视项目及合作品牌。此次事件中,极狐汽车、阿迪达斯等品牌第一时间切割合作,体现了品牌对负面风险的零容忍态度。过去可能更看重明星流量和颜值的做法,正被要求转向更全面的背景调查,包括诚信和潜在风险的深度审核。
影视制作方同样面临巨大挑战。《长安的荔枝》后期或需投入大量资金用数字技术替换角色,甚至考虑重拍,且对剧集口碑与市场表现造成影响。提醒业内选角不仅要关注演员演技和热度,更需将道德品质和合规背景纳入核心考量,建立严谨的长期评估体系。
危机预案方面,这起事件再度说明明星负面突发性极强,品牌和项目方必须完善舆情监测与危机应对机制,迅速反应以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总结来看,那尔那茜事件绝非偶发,它暴露了教育公平背后深层次问题,也反映了娱乐产业高速发展中的风险盲区。
教育部门需彻查背后利益链条,依法依规严肃问责,借此契机完善招生和学籍管理,强化执行和监管,堵塞漏洞,运用技术手段提升审核力度,坚守教育公平的底线。
而公关与娱乐行业,则应强化风险意识,不再盲目追求短期流量,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背景调查和风险评估机制。影视制作需将艺人诚信和合规性纳入首要标准。艺人作为公众人物,更应珍惜社会信任,守住法律与道德红线。行业组织也应推动更透明的艺人信息共享与风险评估体系。
只有制度完善、监管强化和行业自律三管齐下,才能修复受损的公平根基,降低明星合作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助力文娱产业和品牌传播环境迈向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未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