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传记
1877年,《第四交响曲》开始于婚姻引起的危机以前,危机过后,这部交响曲完成。交 响曲一开始就奏响命运的主题,这个主题响彻在整交响曲中,直到末乐章在节日气氛中命运主题发展到高潮。第一乐章表现了主人公(柴可夫斯基本人)内心的极度 痛苦和绝望,经过一番斗争和较量之后,到了末乐章,柴可夫斯基的结论是:生活下去毕竟还是可以的。
1885年,《曼弗雷德交响曲》没 有了命运主题,代之以两个彼此紧密相联的曼弗雷德主题—曼弗雷德的形象和他的痛苦。在《曼弗雷德交响曲》中,主人公已不限于“还可以生活”,他开始和自己 的命运抗争,他自己寻找的死亡在威胁着他,然而这个内容是拜伦剧本的要求。在他临死时,他没有向恶势力投降,《曼弗雷德交响曲》以乐观的大调结束。虽然主 人公走上可怕的审判台,但他昂首挺胸,结尾的悲剧音乐像是对生命的呼唤。
1888年,《第五交响曲》命运主题贯串四个乐章,但它已不 带有像《第四交响曲》和《曼弗雷德交响曲》里那样的战斗性。第一乐章中命运主题平静、忧郁。在第二乐章中在美丽抒情场面中命运主题破坏了宁和平静的气氛。 第三乐章的最后出现命运主题,以华尔兹结束乐曲,命运主题虽然显得激动,但很胆怯,好像预感到失败。末乐章中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厚重强大的呼唤使人预感到 胜利。交响曲庄严隆重的结尾显示完全有把握战胜命运。
1888年是胜利的一年,开始了柴可夫斯基生命的第四阶段。这时候柴可夫斯基已取得了事业上的极大成功,在世界上已享有盛誉。但是在日趋繁忙紧张的生活中,他同时也陷入一种苦恼和困惑。他怀念那些在孤寂的乡间度过的宁静安适的日子
《第六交响曲》所呈现的与生活告别的画面耐人寻味,尤其是在它的首次演出后柴可夫斯基突然去世,人们在感到意外的同时,也许会有更多的想法。有些人正是 利用这个机会,花样翻新地制造柴可夫斯基服毒自杀的神话,以吸引视听,达到他们纯商业的目的。也有一些人听信这些谣传而对真实的事实却抱怀疑态度。柴可夫 斯基病危时,明明有四位医生参加救治工作,他们却说其中有两位与柴可夫斯基一家很亲近,而另两位是前两位医生的忠实助手,为了保护柴可夫斯基家族的利益, 他们会串通一气做假。他们还说别尔金森医生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也不会承认自己所做的病情报告有假。当说到很难弄到那种服后呈现霍乱病症状的毒药时,他们又 搬出霍乱病专家的种种说法来证明柴可夫斯基是故意使自己染上霍乱或是服用了毒药。 在柴可夫斯基的病因、死因问题上,的确拿不出确凿的证明来说明事实真相,但生活中事物是有合理的逻辑可循 《第六交响曲》似乎起了助长谣传泛滥的作用。但很少有人想到,《第六交响曲》是柴可夫斯基1893年2月到3月间即在恶性事件发生半年前写的,而《第六 交响曲》的创意则是在更早的1891年5月。柴可夫斯基原来准备要写的《生活交响曲》的绝大部分构思都反映在他后来写的《第六交响曲》中:“末乐章,死 ——毁灭的结果”,“第四乐章以死结束”。如果按照某些人的说法,把《第六交响曲》看作事先想好的与生命告别,那就是说,早在实施这一计划的两年前就预谋 好了,这实在是过于大胆的设想,那么与此相联系的所谓“公意法庭的审判”也就不攻自破了。
[古典] 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柴可夫斯基150周年乐庆》 柴可夫斯基150周年乐庆. “Gala”的定义就是庆典,是为了某一个特定的日子而举行的特殊的娱乐活动。“柴可夫斯基列宁格勒乐庆”是为庆祝史上最有名的音乐家之一的柴可夫斯基诞生150周年而举行的庆典。当代全世界最优秀的音乐家来到他的家乡,演绎这位巨匠毕生所作的最脍炙人口的名曲。 小提琴演奏家Itzhark Perlman演奏了抒情的《忧伤小夜曲》和活泼的《诙谐圆舞曲》。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变奏曲》则是由大师级的马友友演绎。而Jessye Norman这位杰出的女高音,在她的演艺生涯中还是第一次造访苏维埃联盟,她用丰饶的声音演唱了两首柴可夫斯基的经典名曲和他的歌剧《圣女贞德》(《奥 尔良少女》)的《咏叹调》。
专辑曲目: 1.Eugene onegin:Polonaise 4:13 尤金•奥涅金:波兰舞曲 2.Serenade melancolique,Op.26 8:53 忧伤小夜曲,作品26号 3.Valse scherzo,Op.34 5:23 乐曲34号:诙谐圆舞曲 Itzhak Perlman, violin 艾萨克•帕尔曼,小提琴 Chansons francaises,Op.65,for Voice and Piano: 法国香颂,乐曲第65号,人声与钢琴 4.No.1-Serenade 1:59 小夜曲 第一号 5.No.6-Rondel 1"40 短诗 第六 Jessye Norman,soprano 杰西•诺曼,女高音 Evgeni Shenderovich,piano 叶夫根尼•申德罗维奇,钢琴 6.Variations on a Rococo Theme,Op.33 18:55 洛可可变奏曲 Yo-Yo ma,cello 马友友,大提琴 7.Jeanne 7:53 d'Arc(La Pucelle d'Orleans) The Maid of Orleans "Adieu,forets" 圣女贞德(奥尔良少女) Jessye Norman,soprano 杰西•诺曼,女高音 8.1812 Overture/Ouverture solennelle,Op.49 16'18 1812序曲 乐曲49号 Leningrad Philharmonic Orchestra and Leningrad Military Orchestra 列宁格勒爱乐管弦乐团/列宁格勒军乐团 Yuri Temirkanov,conductor 尤瑞•泰迷卡诺夫,指挥 Tchaikovsky.柴可夫斯基 -《雪之少女》 柴科夫斯基虽不直接选取现实的政治生活、社会冲突等作为自己创作的题材,但却通过自己对于时代悲剧性的感受,深刻揭示了对光明理想的追求、对生活意义的理解。 柴可夫斯基的旋律纯属俄罗斯风格,凄绝美艳,虽然难免与人以窠臼的感觉,但是却带著一抹悲伤的感情,就好像寡妇夜半的哀哀啼泣。 从创作基本面貌上看,柴科夫斯基的前期创作倾向于表现对光明欢乐的追求和信心,后期则更倾向于表现深入的悲剧性。 他在交响曲、歌剧、芭蕾舞剧、协奏曲、音乐会序曲、室内乐以及声乐浪漫曲等方面都留下了大量名作。 这是柴可夫斯基的雪之少女。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eter•Ilyich•Tchaikovsky)又译为柴科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十九 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他的音乐是俄罗斯文化在艺术领域内的最高成就之一;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 者;主要音乐作品有六部交响曲、三部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会序曲《1812》、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 皇后》、芭蕾舞剧《天鹅湖》 、《胡桃夹子》、《睡美人》等。
柴可夫斯基 -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 俄罗斯巴什基尔国立歌剧芭蕾舞剧院于1938年12月14日首次面向观众开放,距今已经有74周年了,该剧院由歌剧团、芭蕾舞团、合唱团和交响乐团等构 成,经常应邀参加各类国际艺术节,已成功地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进行了巡回演出。巴什基尔国立歌剧芭蕾舞剧院将于今年的12月23、24日在友谊剧院分别上 演柴可夫斯基的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和《胡桃夹子》, Grigorovich所编的"胡桃夹子"与之前的版本有很大的区别。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研究之后,柴可夫斯基的乐谱被恢复,音乐的思想很好的体现在了编 舞里面。Grigorovich将整场演出基于各种舞蹈形式的结合于对比——滑稽的小丑、步兵及机械娃娃片段,体现各个芭蕾角色以及神奇多赛罗梅耶所带精 巧古怪的木偶的舞蹈。
网址:世界名人传记 https://m.mxgxt.com/news/view/1542694
相关内容
世界十大名人传记 世界名人传记排行榜 最著名的人物传记盘点世界十大名人传记
世界名人传记丛书
世界名人传记大合集
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
世界名人传记之贝多芬
世界科学著名人物传记
世界历史名人的传记征文.doc
读《世界名人传记精萃》有感
最具经典的世界名人传记之达尔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