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中央网信办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其中有一项内容就是持续开展整治,严防“饭圈”乱想反弹反复。
那么饭圈是个什么圈?
在圈里的人,觉得自己和自己的偶像有着共同的理想,大家团结互助、全力以赴的朝着梦想努力,热血而激情。而圈外的人呢,觉得这是一群既无知又无聊的人,做着一件疯狂且极端的事情,简直不可理喻。
不管“圈内人”如何美化这个圈子,随着“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和中央网信办重拳出击整治流量明星乱象可见,这个打着“与明星一起变得更好”的旗号,却做着打榜投票、造势控评、刷数据、买代言、互撕谩骂、拉踩引战的“圈子”是该被打破了,因为这个“圈”,“圈”的太多了。
圈住了明星——赚钱工具
文字时代里的偶像重内在品质和外在功业,图像时代的人设更倾向其外部形象,成了所谓的“颜值即正义”。那些“引领”审美风尚的“流量明星”吸引了大批粉丝痴迷地追逐,同时也引爆了资本的狂热追随与跟投,这类没有作品支撑、徒有空虚“人设”的流量明星,如同娱乐行业工业化的商品,是被生产和制造出来的,与资本方属于利益共同体。
明星作为资本的一部分,如何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成了被追求的目标。因此面对互联网时代“流量为王”的逻辑,各种不择手段的曝光引发的热搜,远远盖过了作品本身。不管是电影上映、专辑发售还是电视剧拍摄,话题关注的更多的是明星自身而不是作品。在资本的运作下,票房虚高、专辑发售畸形、粉丝盲目追捧等问题,不仅没有引起“流量明星”对自身业务能力的重视,而是更加沉醉于虚假的流量带来的光环之下。长此以往,各种失德、失范行为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所谓的艺术生命终将“昙花一现”。
成长的文艺工作者,需要脱离“待哺的偶像”。
圈住了粉丝——数字劳工
“粉丝”从词义上来说,是对某人某事某物的极度喜爱,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个人行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京剧票友等,也可以被归为粉丝一类。但是在“粉丝经济”的推波助澜下而产生的“饭圈”,则把粉丝“单纯的喜爱”引向了极端,刻意引导粉丝氪金投票、应援打榜、盲目崇拜。
一方面“饭圈”是粉丝自发形成的团体,另一方面它是明星背后的资本掌控者为提高明星的商业价值而锁定的对象。在等级森严、组织分工明确、利益链条成熟的“饭圈”中,粉丝变成了被收割的韭菜而不自知,一方面高价购买明星周边、借贷为明星应援,另一方面在“信息茧房”里自我麻醉——“为爱发电”。
理性的热爱行为,拒绝疯狂的“造星迷群”。
圈住了艺术——虚假繁荣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在文化产品欠缺的年代,一部电影对大众来说就像“久旱逢甘霖”般,而今,各大影院、各类媒体的文化作品铺天盖地,但是观众却越来越难以找到能够“契合心灵”的作品。一边是流量明星各类影视剧档期排满,另一边是实力演员翘首以盼一部好作品;一边是明星粉丝人手十张“爱豆”的专辑,另一边是音乐家们痛心“乐坛已死”。各种影视榜单、音乐榜单刷的不亦乐乎,但是对于观众和听众来说,“叫好”的作品因为没有流量而看不到、听不到,“叫座”的作品是不想看、不想听。
虚假的艺术繁荣,关注的不是艺术本身,而是资本塑造的“明星”。资本的投资不是放在作品上而是放在“流量”上,后期的效果不追求作品本身的社会效益而追求“话题度”,看似“热度”一片大好,实则是虚假的泡沫,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让文艺回归繁荣,让追星回归作品。
圈住了审美——扭曲浮夸
美,本身就没有统一标准,但是在“饭圈”的文化里,外形的美只有一种,那就是肤白貌美大长腿,无论男女。这也是近些年的明星被诟病“长得跟流水线上出来的一样”,毫无辨识度。这种扭曲的审美,一方面会使外形具有优势的素人,迅速成为资本的宠儿,另一方面也会使“不符合”审美的优质成员长期坐“冷板凳”。
除了外形的审美,“饭圈”还在积极营造一种浮夸的生活方式叫“明星同款”。在“饭圈”的洗脑和刻意引导下,“爱豆”的一切行为都是美的、都是被推崇的、都是要被效仿的。在盲目的吹捧之下,女明星无脑幼稚造作、男明星耍帅油腻浮夸,更是在此基础上推产出一批不尊重女性、刻板化男性的没有道德底线的文化作品。
美应该回归自然,而不是资本的工具。
圈住了自由——信息茧房
在粉丝的认知中,自己喜爱谁是自由的选择,也是基于自我判断、自我预估而做出的自主决定,为自己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而骄傲,从而对外界的质疑不屑一顾。殊不知由于“信息同温层”,自己会有意无意地接收与自己原有观念、态度以及价值观相符合的信息,对那些不符合、不关心的信息则会排斥,长此以往,就很容易陷入“信息茧房”效应。
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在“饭圈”的引导下,粉丝会在潜移默化中被动跟风,最终导致个体认知狭隘,所谓的自由判断能力也就不复存在了。
时代新人的自由精神,从杜绝盲目跟风开始。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追星仅仅是一种兴趣,一种现实中精神需求缺失的代偿,能够很好地丰富日常生活,对此,是应该尊重的。但是“饭圈”是人为制造的一种畸形文化消费,它不仅仅“圈”住了明星、粉丝,还禁锢了艺术和审美,也深远的影响着自由精神,面对这种精神文化生活中的糟粕,打击“饭圈”背后的明星经纪公司、文艺娱乐平台机构、资本大佬也应该成为每个粉丝的义务。
作者简介
郑州经贸学院 严珊珊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欢迎大家联系文章原作者或评论区讨论。
★
责任编辑:王晟昊
投稿请注明作者单位、姓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