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焦电影史# 19...
#深焦电影史# 1926年6月,由“明星”公司董事周剑云牵头,上海影戏、大中华百合、民新、神州等著名制片公司组合形成六合影片营业公司,促进了“制片·放映·发行”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并且扩大国片的国内外市场。1920年代,六合公司发起了一场“围剿”,目的是市场占据的天一公司挤出市场,所有和六合公司签订合同的发行商,不可购买天一公司出品的影片。“六合围剿”是中国电影史的第一次商战。
电影史研究者菅原庆乃认为,六合公司谋划的措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扩充国产片市场,研究国产片制作的投机性,把中国电影的销路扩大到国内外市场;另一方面是关注电影质量,试图用电影的方式支持改良社会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潮流。
首先,六合公司借助其垄断优势,建立了国内外的发行网:在上海,由六合公司旗下的其他制片公司制作的新片,基本上都会先在中央大戏院首映,接着在新中央、恩派亚、卡德、万国等中央公司系统下的电影院重映,在上海的整个放映结束之后,才把拷贝送到国内外各地的电影院。1926年夏天,六合公司的两个地方经历出陆续成立,分别位于天津和汉口,同年11月,六合公司顾问开始讨论在广东等华南地区的营业计划。对于南洋的电影市场,1926年10月六合公司为了促进在南洋方面的交易,把周剑云派到南洋,策划实施扩充电影市场的方案。六合公司还陆续在国内外开设电影戏院,除上海外,还包括浙江、江苏、汉口、大连、南京、山东、广东,海外的夏威夷、菲律宾等。
为提高电影艺术,六合公司推行电影“审定”,“审定”不同于“审查”,是为了防止不良电影公司所带来的恶劣影响。”审定“可以说是一种”建议“,为了追求电影质量,避免由于缺乏资金、人才、销路生产水平低下的电影。六合公司在某一公司影片拍摄前,通过联席会议商定戏情,分配角色,认定布景,预算日期,演职人员分配等。
六合公司从1928年2月开始发行杂志《电影月报》,直到解散前总共发行了12期,内容除了电影作品介绍之外,还包括电影技术、电影产业,海外电影新闻等消息。《电影月报》的发型也可以说是六合公司”提高电影艺术“的又一个方法。
虽然六合公司看似平等,但实际上明星公司拥有很大势力,这引发了不少问题。六合系统下的制片公司与中央公司的合同因为有很强的束缚性,这就导致它们无法选择在非中央公司系统的电影院首映,导致制片公司和中央公司之间的摩擦。六合公司内部开始发生分歧,特别是大中华百合公司和明星公司的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最终,六合公司在1929年6月30日决定解散。
选自《华语电影工业:方法与历史的新探索》,叶月瑜主编
网址:#深焦电影史# 19... https://m.mxgxt.com/news/view/1539958
相关内容
纪录电影《演员》首映 聚焦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电影的历史
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人对中国电影的历史贡献.docx
纪录电影《滚烫年华》深圳首映 聚焦深圳职工工作与生活 讲述8组普通劳动者故事
史上最经典电影音乐
史上唯一不比赛获金腰带的拳王!冤狱19年,拍成电影票房破5亿!
焦雄屏谈中国电影的现实忧愁
【聚焦】纪录电影《演员》“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树演员德艺楷模
世界电影史(第三卷)
华语电影新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