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股近10年,美的集团彻底清仓了小米
新闻背景与核心事件
2025年3月28日,美的集团公布2024年年报,宣布彻底清仓其持有的小米集团股票,结束了近10年的持股关系。这一动作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背后涉及双方业务竞争、资本运作逻辑及长期投资策略的调整。
前因后果与关键时间线
美的投资小米的起始与规模
入股时间与金额:美的集团于2014年底至2015年初通过定向增发和二级市场投资小米,初始投资金额为12.73亿元,持股成本约23.01元/股(对应小米上市前估值) 。
股权比例:美的未披露具体持股比例,但小米上市后,其持股账面价值一度缩水至约9.4亿元(2019年),浮亏明显 。
套现历程:自2020年起,美的开始逐步减持小米股票,2020年套现8.76亿元,2023年套现0.59亿元,2024年彻底清仓套现9亿元,累计套现近20亿元,剩余账面价值约1.9亿元 。
总收益:扣除初始投资后,美的投资小米的净收益约5.47亿元,年化收益率仅3.64%,远低于同期国债收益率 。
对利润影响:以2024年美的净利润385亿元计算,投资小米的收益占比不足1%,可见其核心利润仍依赖主业 。
家电领域:小米2024年空调、冰箱出货量增速超50%和30%,直接冲击美的传统优势品类 。
汽车业务:双方均布局新能源汽车,小米SU7系列首年交付13.68万辆,美的则与蔚来合作切入零部件制造,竞争关系初显 。
业务竞争加剧:
财务投资逻辑:美的对小米的投资本质为财务投资,而非战略协同。随着小米股价上涨,套现属于资本市场的常规操作 。
规避利益冲突:双方在香港资本市场完成数百亿融资后,业务重叠度提升,清仓可减少潜在利益纠葛 。
对普通投资者的启示
长期投资的复杂性
美的持有小米近10年,但年化收益率不足4%,远低于小米同期投资美的的21.3%年化回报 ,凸显业务协同性对投资回报的关键影响。
长期持有≠高收益,需动态评估企业战略与行业格局变化。
小米虽以高增长和互联网营销著称,但其股价长期表现与业务实际盈利能力不完全匹配,投资者需关注盈利质量而非短期热度 。
美的与小米从“盟友”演变为“对手”,说明企业战略调整可能颠覆投资逻辑。投资者需关注行业竞争态势和企业核心战略的演变 。
美的通过减持小米股票回笼资金,用于支持全球化扩张(如香港IPO募资306亿港元)和新能源汽车布局,体现资本运作需服务于主业战略 。
总结
美的清仓小米的背后,既是财务投资周期的自然退出,也是业务竞争激化的必然结果。对普通投资者而言,这一案例揭示了长期投资需动态平衡业务协同与竞争风险,以及理性评估明星企业的实际回报能力的重要性。
网址:持股近10年,美的集团彻底清仓了小米 https://m.mxgxt.com/news/view/1415486
相关内容
小米集团(01810)午后跌4.07% 近日完成配股 美的集团(00300)清仓公司股票美团小米为何疯涨?重金南下扫货 A股明星基金火力全开 港股科技龙头还能疯几时?2000亿弹药底气足
两地商超巨头“联姻”失败:连年亏损后,中百集团清仓与永辉合资公司股权
下注“东升西降”,景林230亿最新持仓披露:新进爆买阿里、大笔增持贝壳,清仓式减持美股科技巨头
蔡崇信家族办公室不到两年清仓30多只美股!熊市之下,美股何时见底?
明星基金经理重仓股曝光:整体持仓较稳定 57股持股市值超10亿
港股大幅跳水 腾讯、阿里、小米等跌超10%
明星基金经理重仓股曝光:57股持股市值超10亿
美银证券:维持小米集团
格隆汇公告精选(港股)︱小米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