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中关于配偶、血亲、姻亲等亲属的规定和意义。

发布时间:2025-05-25 12:05


人是社会的一员,也是家族和家庭的一份子。为理顺个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关系,在民法典、刑法和行政法中,都对近亲属的范围进行了界定,以便于权责划分,定纷止争。

1、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五条,首次在法律上明确、清晰的定义了三类关系:

(1)配偶、血亲和姻亲为亲属。

(2)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为近亲属。

(3)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为家庭成员。

从上述法律法规中可以看出,亲属是指配偶、血亲和姻亲。其中的血亲和姻亲,血亲,也叫直系血亲,是指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包括你的父母、祖父母(含外祖父母)、子女、孙子女。

姻亲,是指配偶的直系血亲。

另外还有法律拟制的血亲关系,包括因收养关系的设立而形成的养父母与养子女、养祖父母与养孙子女,和因生父再娶或生母再嫁而形成的继父母与继子女。他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具有法律拟制的血亲关系。

2、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近亲属之间才有法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虽然不尽相同,但三大实体法和三大程序法都明确了近亲属范围:

刑法中的“近亲属”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民法中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行政法中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扶养、赡养关系的亲属。

3、《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理清法律上的亲属关系,有助于权利和义务及时有效履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址:法律中关于配偶、血亲、姻亲等亲属的规定和意义。 https://m.mxgxt.com/news/view/1405855

相关内容

亲属、近亲属和家庭成员范围的法律界定
法律规定什么是直系亲属
近亲属,法律意义上的近亲属
法律意义上的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有哪些人?
《民法典》中亲属、近亲属与家庭成员是怎么规定?有什么关系?
民法典关于血亲的规定
亲姐妹是否是直系亲属,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民法典规定舅舅和外甥亲属关系是什么
亲戚关系表,法律规定的亲属关系包括父母、子女和外祖父母等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亲属、近亲属和家庭成员包括哪些人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