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体育局发布《关于落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全面推进体育产业招商引资的行动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通过补齐补强体育制造业、体育用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竞赛表演业、体育休闲业、体育旅游业、体育培训业等领域,全面推进福建省体育产业招商引资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 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体育产业招商引资,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增强产业发展动能、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有效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经过广泛征求各地有关部门的意见,并且经省体育局多次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落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全面推进体育产业招商引资的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明确了我省体育产业招商的重点领域,包括7大类:
1
体育制造业
旨在打破目前福建省体育制造业以鞋服为主、结构单一,且研发经费投入与科技创新水平不高,品牌溢价较低的现状。
2
体育用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
这一领域在福建总体规模较低,业态陈旧单一,以传统鞋服批发和器材代工产品进出口为主。
3
竞赛表演业
省内缺少国际性赛事、高水平职业俱乐部和自主知识产权赛事,缺少具有国内外知名度的赛事运营机构。
4
健身休闲业和体育旅游等融合业态
省内产业现状是集中度低,缺少龙头企业、品牌企业,企业盈利模式单一。体育与旅游、文化等领域融合处于初级阶段,体育消费未能成为企业盈利的主要手段。
5
体育培训业
这一领域总体规模偏小,缺乏具有品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企业以个体工商户为主,在场地设施、教学师资、培训方法等领域缺少行业标准。
6
体育经纪代理、广告与会展、表演设计服务领域和体育传媒、信息服务领域
这一领域产业链发展不充分,本地区企业数量稀少,难以对体育产业整体形成配套。
7
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场馆经营管理领域
该领域社会资本投入不足,场馆建设方面专业咨询机构稀缺,场馆运营方面市场化不够。
针对《行动方案》招商引资,福建省体育局也明确了主要做法:
1
立足项目抓招商,通过建立招商储备项目库、协同用好各级各类招商政策、优化营商环境等进行招商。
2
用好平台抓招商,包括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展会,做好产业园区招商、打造国企招商平台和若干创新创业平台等。
3
发挥市场主体力量抓招商,包括利用龙头企业、商会力量等进行招商,同时积极建立同国际协会、全国性协会、赛事运营企业、体育明星经纪公司等的联系。
为了确保政策落地,方案明确了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包括省体育局成立招商领导小组、各市相应成立专业机构,建立考核机制,对优秀招商团队和个人予以表彰。从省组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经费用于招商,做好高层次人才、退役运动员引起等。
(一)体育制造业
一、着力引进一批运动器材、可穿戴设备、居家健身器械龙头企业,形成运动装备企业产业链;
二、着力引入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运动装备研发、面料研发机构,促进关键技术创 新升级;
三、协助现有龙头企业实施生产线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 推动产能扩大、提升产品质量、促进产品创新;
四、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赛事赞助、布局全球产业链,提升品牌知名度。
(二)体育用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
一、鼓励各地出台政策支持省内龙头企业将贸易总部设在当地,做大贸易规模;
二、引进一批体育鞋服和健身器械制造配套的贸易代理、仓储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等服务领域中介公司,优化贸易环境;
三、支持龙头企业将电商总部设在本地,并积极引进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公司。
(三)竞赛表演业
一、进一步梳理现有自然资源禀赋,并着力引进相适应的国内外品牌赛事,特别是引进一批群众基础好、知名度高、商业开发充分、办赛成本适中的国际综合性赛事、国际单项运动项目顶级赛事和全国性赛事;
二、组建相关运动项目职业俱乐部,引进高水平职业运动员,引进体育经纪公司;
三、立足福建省户外运动产业规划、马拉松产业规划,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赛事公司在福建设立南方总部。
(四)健身休闲业和体育旅游等融合业态
一、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健身俱乐部;
二、策划规划一批旧厂房、旧仓库、旧商业综合体改造项目,积极招商引入体育健身休闲项目,打造体育综合体;
三、策划规划一批以体育旅游观光、赛事活动观摩、运动体验等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旅游综合体、运动休闲小镇等进行招商引资;
(五)体育培训业
一、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体育培训体系和机构;
二、支持优质的龙头企业开展并购、整合等业务;
三、积极引进知名退役运动员,打造具有明星效应品牌的企业;
四、积极引进网球、马术、冰雪等新兴运动项目培训机构。
(六)体育经纪代理、广告与会展、表演设计服务领域和体育传媒、信息服务领域
一、积极引进体育产业信息服务、科研服务、产业孵化、产权交易、投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
二、加快引进体育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提升品牌建设;
三、积极建设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高新技术的体育信息服务平台;
四、创意开发体育类节目,经营创作体育文学、体育影视。
(七)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场馆经营管理领域
一、积极引进体育场馆工艺咨询企业和专业人才;
二、积极引进体育建筑节能环保等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企业;
三、创新发展体育场馆委托经营、合作经营、托管经营、连锁经营等运营管理模式。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