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产业的变迁:从超级女声到虚拟偶像
偶像产业的变迁:从超级女声到虚拟偶像
人生就像一片广阔的荒野,而不是一条固定的轨道。但在这片荒野上,偶像的故事贯穿了多少人的生命。时空交错中,如果无法携手前行,那就致敬这场盛大的遇见吧。作为一个对偶像和粉丝文化充满兴趣的人,我想整理一下自己对偶像行业的看法。
之前,我读过森下信雄的《宝冢剧团经营战略:跨越百年的演艺生意经》以及许鹏的《“格子裙”舞出的商业奇迹——解析日本偶像团体 AKB48 的运营模式》。这两本书都聚焦于日本的偶像产业。作为一个拥有众多偶像类型,而且文娱行业根据国别有极大差异的产业,想要言之有物,还需要我更加深入的思考。
在一个社会信息如此割裂的时代,我也想通过梳理偶像及偶像产业的存在的意义去了解Z时代年轻人思维的脉搏。当然,我也很好奇体育明星和普通的唱跳偶像是否存在微妙的共同之处,以至于他们都是如此的激动人心。
可能世界上没有一个行业比文娱行业更充斥着人性的无奈、资本的肆意以及懵懂无知的少年对熠熠生辉梦想的渴望。可能世界上也没有一种运动比足球更能展现自律、永不停歇以及自由的意义吧。
从2005年《超级女声》的热播引发第一次全国“选秀”热潮到今天互联网虚拟偶像的日渐流行,明星制造模式随着互联网传播媒介与技术的革新产生重大变化。在偶像塑造方面,我们经历了以“选秀”为主要模式的明星制造机制以及日韩偶像工业体制下的偶像养成模式,再到今天网红式的偶像、直播式的偶像以及当下最新潮的虚拟偶像。粉丝群体也呈现高度组织化,高度自由化的特质。可以说,偶像文化变迁本身就是植根于大众媒介革新之上。
以互联网+为视角,本文从5个方面对偶像产业进行了辨析:
偶像的概念和意义
基于传统媒介平台的偶像产业运营模式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偶像生产
粉丝群体高度组织化
虚拟偶像时代对传统偶像的冲击
在互联网时代,偶像文化产业伴随互联网传播介质的改变,从权威性的单向输出和受控变成更加符合互联网先锋精神的“参与、自由、自我创造”。偶像和粉丝也从彼此单一的符号变成更具有互动性的鲜活个体。这些变化直接导致了当前偶像运营模式中各个权利主体关系与地位的变化。同时,伴随ChatGPT等模型的高速发展,由个人创造边界条件和初始变量的客制化偶像也将引领时代的变革。
网址:偶像产业的变迁:从超级女声到虚拟偶像 https://m.mxgxt.com/news/view/1403454
相关内容
从二次元到三次元,虚拟偶像进化史虚拟偶像行业数据分析:2021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62.2亿元
虚拟偶像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虚拟偶像
2025年虚拟偶像与虚拟主播产业数据报告
当代虚拟偶像的传播路径与产业模式以虚拟偶像团体KDA为例.docx
饭圈文化演进:从追星到虚拟偶像的经济转型
大厂的「虚拟偶像」养成记
“虚拟偶像”来袭
掘金“虚拟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