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好久的千玺访谈,又能在荧幕前观赏他的真实部分。他的发言总有那么几处让我特别喜欢,能联想到自身的生活。
此次谈话我同样有很多共鸣,以下一一记录整理。
1、谈到自洽
“如果没有遇到演戏这个职业,我可能还处在一个不太自洽的阶段。”
这一点内向的人或许更有共鸣。找到一个在自己天赋上去发力的点,产出有价值的东西,或契合内心感受,享受其中,获得“存在的满足感”,是非常幸福的。这份自洽,来自归属感。
对于我来说,让我自洽的是文字。无论是疏导心情、记录所感,还是传达内心世界,这是我与自己相处的一项极为重要的部分。
2、谈到烦恼
“烦恼是不会消失的,它是存在的一部分。”
千玺说这句话时很自然。这是我感知的他——一个“超前生长”的年轻人。我更觉得,是因他的灵气、悟性、深度思考和灵敏,让他容易抓捕到真理。
福祸相依,喜忧参半,是人生最正常的状态。阳面有阴,阴面有阳,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任何事物都被制衡着。阴盛则阳衰,阳盛则阴衰,到了极点之后,物极必反。所以平衡才是最完美的状态。无论是事态还是人的身体,都需达到阴阳平衡。
困难、挫折、烦恼,是普遍存在的。同时这些也是人成长与变化的契机。
3、谈到创作
“艺术创作是隐秘的一部分自己。”
此次对话虽是围绕着演戏这个职业,但也同样适用于其他艺术行业,例如这句话辐射的含义。
任何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都是作者内心的投射。创作者与观众/阅读者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他们之间有一种共鸣。创作者表达内心,观众/阅读者若能领略作者赋予的内在核心,双方则会链接到一起。两者链接的介质,融在艺术表达里。
作为创作者,要足够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虚荣、正义、懒惰、嫉妒、善良......了解每一份真实。全面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
演员虽然演的是一个不同于自身的角色,但演绎需要结合自身,所以需要找到两者结合的点。演员的显现,是要经过创作与思考的。
同样,其他艺术创作也需要结合自身。无论是真实的自我表达,还是表达看到的世界万物。
“重场戏的时候,基本基调和角色内在频率,它就像一个骨架结构在上面,承重的那几个点必须要拿准。之外的部分可以自由生长。”
这两句话说得非常漂亮。对于连续性作品,影视,文字,是需隐形骨架支撑的。例如小说,有“起承转合”,有故事大纲,规定着故事定调和走向。
这种新的表达让我感觉很新鲜,对于原本的理解又深刻一分。
4、谈到经验
“你的演绎不会超过个人经验。你需要有同化经验的能力。在自己有限的生活里,看过的书籍,视频,电影,你的日常生活,把它们储存起来,同化它们。”
这是讲演员阐释角色,如何去演一个和自己相差甚远的人。这一点上,文字创作者也是如此,小说,编剧,去刻画一个人物,就需要调动自己的人生经历。人生经历也可以来自看过的书,影视作品等。
其实我们的内里都藏着丰富的人格,有些方面甚至自己都意识不到。人都具有多面性,在不同场合、不同人面前,会有不同的展现。
个人经验与角色的融合,千玺比喻得很形象,如两个气泡融合。
5、谈到天赋
《长安十二时辰》拍摄时,千玺说有点发怵,因为有很多老演员,担心与他们差别太大。主持人说实际拍摄效果还好。千玺回答:“只能庆幸,自己与角色的贴合度,能把特质放进去。”
主持人:“你觉得自己有天赋吗?”
千玺:“导演和制片人之前有给过好的反馈,我自己对肢体的感觉很灵敏。其实能演戏的人都有天赋,因为有天赋才会跨到这个行业里面来。”
千玺回答问题的角度让我感到惊艳,是一种很准确的真诚。不否认自己,也不居功自傲,客观看待。
主持人:“你会选择慢下来吗?”
千玺:“一直想慢下来。你总会有个第一选择。但第一选择肯定不会是慢下来。能满足我当下需求,就是好的。能让我不多消耗自己。”
又是一句很清醒的话。人原本就是活在当下。
综上,我感受的千玺,喜欢深度思考,会结合所见,慢慢加工变成自己身上的东西。他有自己思考的方式,有自己的认知感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