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院团企业合力 音乐剧演员“饭碗”危机将破
日前,本报关于音乐剧缺少“职业”演员的报道,使国内音乐剧演员的“饭碗”问题再次引起业内外关注。沪上高校和艺术院团发出 “利用好资源,储备好人才”的倡议,音乐剧评论人士认为“兼职”是目前音乐剧演员应对“饭碗”危机的最佳生存状态,而包括中演集团、亚洲联创等在内的音乐剧制作引进方,期望用后续的中文版音乐剧移植来不断培养中国自己的音乐剧表演团队。
“兼职”更适合国内音乐剧演员
一些业界人士指出,市场的繁荣与否,是决定音乐剧演员能否走向职业化之路的关键。文化广场剧院运营公司剧目经理费元洪说,在百老汇与伦敦西区,同时上演的几十部音乐剧和世界各地巡演版本,可以养活数以万计的音乐剧职业演员,捧红了忆莲·佩吉、莎拉·布莱曼等明星。但在国内,音乐剧演员们在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的音乐剧市场中,大多只能“兼职”,难捧“职业演员”的饭碗。亚洲联创宣传总监陆纨君认为,《妈妈咪呀!》中文版剧组在甄选演员时,就意识到呼唤中国职业音乐剧演员的必要。然而,真正的职业演员应该是由市场来培养的。国内各院团、高校和文化企业,应该把人才培养的重心,放在营造音乐剧职业演员诞生的良性环境上。
院团善用人才 高校成立剧团
一些国家级院团近年不断试水制作小型音乐剧,如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从前年起就开始创制音乐剧《马路天使》、排演改编自国外的音乐剧《I love u》等;也有院团开始有针对性地签约音乐剧表演专业毕业生。《妈妈咪呀!》中文版中唐娜扮演者、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副总经理田水说,她此次参演也是想学习国外音乐剧表演、制作以及职业音乐剧演员的培养经验。“虽然目前国内音乐剧刚刚起步,但我们认为音乐剧将是上海舞台必不可少的剧种之一,也会有意识地招募一些发展更全面的年轻人,用剧目培养他们,做好人才储备。 ”
全国各艺术类院校也开始着手音乐剧演员职业化的培养。原上音音乐剧系主任金复载去年成立了国内首个专业音乐剧剧团——高瞻音乐剧剧团。剧团准备通过新推戏目,解决部分上音音乐剧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
引进中文版让企业变身“实践学校”
一些文化企业作为国内市场的引领者,也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亚洲联创总经理田元认为,与盲目创作原创音乐剧相比,尝试把国外经典音乐剧做成中文版,除了考虑剧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外,更考虑到其制作、创作过程中的规范性,为我们发展音乐剧产业作示范。“国际团队对演员实施堪称‘魔鬼训练’的高密度排练,年轻演员们在心理、形体、耐力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音乐剧演员的演出并不是几场就能完事的,而是需要上百场表演的锤炼,如果剧目成功,演员还将成为驻场演员。 ”
据透露,继《妈妈咪呀!》后,亚洲联创还将陆续推出《猫》《剧院魅影》等世界经典音乐剧中文版作品。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于晓表示,文化企业着眼于形成中国音乐剧产业而展开的中文版音乐剧“描红”进程,将让舞台成为国内音乐剧演员们的“实践学校”,从而获得职业化道路上必需的宝贵经验。
(责任编辑:崔延)
网址:校院团企业合力 音乐剧演员“饭碗”危机将破 https://m.mxgxt.com/news/view/1396272
相关内容
音乐剧演员饭碗危机有解 兼职是最佳生存状态——中新网陕西省广播电视台电视剧工作室与我校音乐学院举行校企合作签约暨授牌仪式
不知明天饭碗在哪 国内音乐剧人才生路堪忧
危机公关演员:如何在危机中塑造企业形象
音乐就业“铁饭碗”!【音乐教育留学】速速get!
中国音乐学院制作歌剧《原野》首演 拓展高校歌剧创演空间
马龙照(企业危机公关管理专家)
媒体:“明星也捧铁饭碗”的结论显然不甚准确
好演员要分清“事业”和“饭碗”
女星考上公务员后和公司解约:艺校生的表面风光,真不如铁饭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