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味一哥绝味净利腰斩 顶流明星范丞丞带不动了?
这并不是个好现象,绝味鸭脖的“江湖地位”受到了威胁。
绝味食品2024年年报的发布,揭开了其自2017年上市以来最为黯淡的财务表现:全年营收62.57亿元,同比下降13.84%;归母净利润2.27亿元,同比暴跌34.04%;扣非净利润更是腰斩,降幅达49.39%。这一成绩单不仅反映了公司短期经营压力,更暴露了其在行业转型期面临的系统性挑战。
本文将从行业环境、内部经营、战略决策及外部风险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其业绩下滑的根源。
行业环境恶化与消费需求变迁
卤制品行业增速整体放缓。近年来,休闲卤制品行业已从高速增长期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据行业分析,2022年后行业增速明显回落,叠加宏观经济波动和消费力疲软,企业普遍面临增长瓶颈。绝味食品作为行业龙头,其营收下降13.84%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此外,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新兴品牌如王小卤、周黑鸭等通过差异化产品和营销策略抢占市场份额,进一步压缩了绝味食品的市场空间。
消费升级与健康需求冲击传统卤制品,消费者偏好逐渐转向低盐、低脂的健康食品,而传统卤制品因高盐、高添加剂等问题,与这一趋势形成冲突。尽管绝味尝试通过“灵活调整产品策略”应对年轻客群需求(如推出轻口味产品),但收效有限。年报数据显示,其核心业务卤制食品销售同比下降13.67%,反映出市场接受度未达预期。
消费场景受限与渠道分流,疫情后线下门店流量恢复不及预期,而线上渠道的拓展未能弥补缺口。绝味食品高度依赖加盟店模式,2024年门店总数从2023年的16,162家减少至14,969家,同比下降7.4%,单店营收下滑进一步拖累整体业绩。
内部经营策略的失衡与成本压力
门店扩张与收缩的双重困境,绝味食品过去依靠“跑马圈地”快速扩张,但过度依赖加盟模式导致管理粗放。2024年,公司虽提出“精耕细作”战略,但门店收缩的同时未能有效提升单店效率。例如,加盟商管理业务营收下降26.28%,毛利率减少4.97个百分点,显示加盟商盈利能力持续弱化。
成本费用攀升侵蚀利润空间,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3.31%,主要因广告宣传投入增加,但未能转化为销售额增长;财务费用激增97.14%,则源于利息收入减少及融资成本上升。此外,原材料价格波动对毛利率的负面影响持续存在。尽管通过“区域产能协同”优化供应链,但集采业务营收仍大幅下降38.47%,显示成本控制效果有限。
产品创新与市场响应滞后,尽管公司强调“挖掘年轻客群偏好”,但年报中未提及具体创新产品对营收的贡献。相比之下,竞争对手通过联名营销、网红单品等策略快速占领市场。绝味食品的研发投入不足,导致产品迭代速度慢,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
战略转型的阵痛与投资失误
境外市场拓展受阻,绝味食品曾试图通过国际化战略寻求增长,但2024年境外营收占比不足2%,且同比下滑近30%。食品安全问题(如香港和加拿大的召回事件)严重损害品牌形象,加剧了海外业务的信任危机。
投资项目效益低下,2017年以来的产能扩张项目多数未能达产,2024年半年报显示多个项目因“产能利用率不足”被终止,导致资金沉淀。此外,2023年股权投资亏损达2.62亿元,暴露出对外投资决策的盲目性。
资金使用效率争议,公司拟将2亿元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虽声称“提高使用效率”,但市场质疑其缺乏明确的战略规划。同时,回购股份并注销(耗资2.94亿元)虽短期提振股价,却未能解决长期盈利能力问题。
外部风险与品牌信任危机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2024年消费行业普遍承压,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放缓,非必需消费品需求萎缩。绝味食品作为可选消费品,首当其冲受到冲击。一季度营收延续下滑趋势(同比下降11.47%),印证了消费疲软的持续性。
品牌信任受损,境外食品安全事件引发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担忧,叠加国内社交媒体上的负面舆情,导致品牌形象受损。在信任驱动消费的当下,这一危机直接影响了销售转化率
供应链与物流挑战,尽管供应链物流业务营收增长10.26%,但毛利率仅7.61%,显示其物流体系仍以成本中心而非利润中心运作。原材料采购的分散化(如鸭脖价格受养殖周期影响)进一步增加了成本波动风险。
多重因素交织下的系统性危机
绝味食品的业绩下滑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行业红利消退、内部管理失衡、战略转型失误及外部风险共振的结果。其核心问题在于:在行业转型期未能及时调整商业模式,过度依赖规模扩张而忽视质量提升;战略投资缺乏审慎评估,导致资源错配;品牌建设滞后于消费需求变化。
若想扭转颓势,公司需在以下方面发力:
产品端:加速健康化、差异化创新,建立细分品类优势;
渠道端:优化加盟商管理体系,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
战略端:收缩低效投资,聚焦核心业务,重建品牌信任;
成本端: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供应链效率,对冲原材料价格波动。2024年的业绩低谷或将成为绝味食品战略重塑的转折点,但其能否在行业洗牌中重获竞争优势,仍需观察后续改革措施的落地效果。
顶流明星范丞丞 救不了?
绝味食品在2024年重金签约顶流明星范丞丞,试图通过品牌焕新和年轻化策略提振销量,但最终未能显著拉动业绩增长。这一结果背后涉及多重复杂因素,需从行业环境、品牌策略执行、消费者行为变化及内部管理问题等维度综合分析:
行业整体下行压力抵消明星效应
卤制品行业增速放缓,2024年卤味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市场规模增速从2018—2023年的6.42%进一步下滑,头部企业普遍面临营收下降的压力。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等企业均出现门店收缩和收入下滑的现象,行业整体需求疲软成为制约增长的核心因素。即使签约顶流明星,也难以逆转行业性衰退趋势。
消费者偏好转向健康化,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消费者对高盐、高添加剂的传统卤制品需求减弱。尽管绝味围绕“辣”推出新品牌主张(如“敢辣,才绝味”),但未能有效解决产品健康属性的短板,导致年轻消费者对品牌的长期忠诚度有限。
品牌策略的短期性与执行局限,营销投入与销量转化脱节,绝味在签约范丞丞后,广告宣传费同比增长42%,并推出联名活动(如与《元梦之星》合作),短期内虽创造了话题热度(如“丞丞限定套餐”48小时售出10万份),但这些活动多以引流为目的,缺乏持续性。例如,联名产品的爆款效应未能转化为长期复购,消费者对营销的“审美疲劳”加速显现。
品牌焕新未触及核心产品创新,尽管绝味通过新LOGO、IP小火鸭等视觉升级强化了品牌形象,但其核心产品仍以鸭脖、鸭翅等传统品类为主,创新产品(如“爆一脖发财桶”)虽短期热销,但未形成差异化竞争力。相比之下,紫燕食品通过夫妻肺片等大单品持续迭代,王小卤以虎皮凤爪构建“凤爪宇宙”,更贴近市场需求。
内部管理与运营效率问题,加盟模式管理粗放,绝味的快速扩张依赖加盟商模式,但2024年门店数量减少7.4%,单店营收持续下滑,反映出加盟商盈利能力的弱化。同时,伪造健康证事件暴露了加盟体系的管理漏洞,严重损害品牌信任。
数智化转型成效滞后,绝味虽推出AI工具“小火鸭”提升门店效率,但数智化手段更多聚焦于运营优化(如库存管理、供应链协同),未能直接触达消费者需求。数据显示,其会员体系虽覆盖8000万用户,但用户黏性和复购率未显著提升。
外部竞争与替代品冲击,新兴品牌抢占细分市场热卤、佐餐卤味等细分赛道崛起,紫燕食品通过海外扩张和产品矩阵创新实现逆势增长,廖记棒棒鸡等品牌则以现捞热卤吸引消费者。绝味在热卤领域的布局较晚,且面临地域性品牌的激烈竞争。
替代品分流消费场景,零食行业多元化趋势下,预制菜、速食产品等替代品挤压了卤制品的消费场景。消费者在夜宵、聚会等场景中可选择的产品增多,传统卤味的吸引力相对下降。
明星代言的局限性
流量转化依赖产品力,范丞丞的代言虽成功吸引了年轻群体关注(如“听劝营销”引发社交媒体热议),但粉丝经济需与产品力结合才能实现长期转化。绝味的产品创新未能满足Z世代对健康、个性化口味的需求,导致流量难以沉淀为实际购买力。
品牌形象与代言人调性的匹配度争议,范丞丞的“年轻、时尚”形象虽与绝味的品牌焕新方向契合,但其粉丝群体(以女性为主)与绝味核心消费人群(偏好辣味、休闲场景)存在一定错位。部分消费者认为代言活动“娱乐性过强”,反而弱化了产品本身的吸引力。
绝味食品签约范丞丞未能带动销量提升,本质上是行业红利消退、内部管理失衡与品牌策略单一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明星代言仅是品牌焕新的起点,真正的增长需回归产品本质与用户价值。若绝味能借此契机推动系统性变革,或能在行业洗牌中重获竞争优势。
网址:卤味一哥绝味净利腰斩 顶流明星范丞丞带不动了? https://m.mxgxt.com/news/view/1384519
相关内容
2024,卤味老板们坐不住了范丞丞新代言绝味鸭脖,引领“脖子”新趋势!
范丞丞:从“私生子”到顶流,撕碎标签的逆袭神话
从范丞丞绯闻看娱乐圈:顶层玩家的资源垄断游戏
市值超过120亿!拒绝内卷,不要卤味“四国杀”,紫燕百味鸡要做佐餐卤味第一股
吴签不懂法?王鹤棣算顶流吗?汪涵过气?范丞丞拒绝新人合作?张翰新剧难上一流卫视?
代言人范丞丞六一空降奥普直播间共庆生日,现场送福利太圈粉了!
被白鹿王鹤棣范丞丞盯上了?内娱顶流的“显眼包”联盟来啦
范丞丞一家三口合体,范爸穿儿子代言的辱华品牌,范妈满身大牌
爹味很重的范丞丞,他们三都是本色出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