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专题】天价票房保底 影业豪赌风起

发布时间:2025-05-23 20:00

天价票房保底 影业豪赌风起

周星驰三年磨一剑,由其执导的《美人鱼》一经播出,立刻惊艳四座。影片在內地上映一个月,轻鬆收穫33亿元人民幣的票房。

春节延至暑期档 美人鱼剑指40亿

一部影片33亿是怎样一种体验?这么说吧,2007年中国一年的票房收入才33亿。而进击的《美人鱼》日前已将放映时间延长三个月,从春节档延至暑期档。看来,星爷除了对自己的號召力有信心之外,对中国电影市场的爆发力也是胸有成竹。高志森是香港知名导演、监製、出品人,八九十年代活跃於香港电影界,合共执导38部影片。在他接受财华社专访时表示,国內近几年的票房成绩有给他惊喜。

“到电影院看电影已经变成人们生活的一部份。不单是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已经有很多银幕,好多观眾已经有消费能力。”高志森说。

根据諮询公司艺恩的数据,2015年,中国整体票房约爲67亿美元,按年增长47.6%。另一项重要指標——年度人均观影次数,在去年录得了50%以上的升幅,属於歷年最强。对比成熟的北美市场,无论是票房收入还是观影人次 都保持平稳上下浮动。

中国电影业爆发內力为何?

罗兵咸永道香港娱乐及媒体行业合伙人邱丽婷指出了两点,一是中产人口的攀升,二是新增银幕的增长。“美国的电影屏幕数大概在四万七千左右,中国去年只有三万两千块屏幕,但每一年都新增大约五千多块,这已经是比较保守的估计。从数字上来说,中国的电影行业还有很大的向上空间。”

广发证券文化传媒行业资深分析师杨琳琳给出了另外两个原因,分別是网上购票的普及和城镇化带来人口红利。她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前景尤爲乐观,预计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有望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有望超过千亿规模。

千亿规模蛋糕 players如何瓜分?

电影产业链可以大致分爲製作方、发行方以及院綫、影院。內容製作市场较爲分散,排名前15的机构合共佔到三成份额,平均佔比仅爲2%,参与者包括 中影、万达影视、博纳影业等等;发行方中,中影稳坐头把交椅,与华夏电影垄断发行行业的半壁江山;最后是影院、院綫方面,万达院綫是唯一的第一梯队。

一部动輒几亿的电影製作,一眾市场参与者,投入逻辑及分成逻辑是到底怎样的呢?

综合三位受访嘉宾的观点,目前国內电影筹资的方式包括上市融资、借贷、项目投资等等。比较普遍的是,第一製作方找寻若干同业或者个人投资者,以项目形式共同投资,以分散风险。

而在分成方面,一部电影的票房首先要刨去3.3%的营业税以及5%的电影专项基金,剩下的九成多由製片、发行、院綫及影院四方分账,其中影院分得最多,约占45.9%;其次是製作单位,分得三分之一;院綫及发行分別佔到6.4%和5.9%。

值得留意的是,每一环节都可能涉及若干参与者。以电影《美人鱼》爲例,涉及九大投资方及五大发行方。各方不甘心其分成一再被稀释,於是业內开始流行一种叫做“保底票房”的玩法。

天价保底票房 谁能笑到最后?

所谓保底,即製片方与发行方在影片上映前,签订的一个对赌协议。根据协议,双方確认一个数额,无论影片的最终票房是多少,製片方都能提前锁定一笔高额收益,而发行方则在实际票房 超出这个数额的部分,优先获得额外收入。

广发证券杨琳琳指出,“对於製作方而言,票房保底相当於提前获得投资回报,製作方风险下降。对於发行方来说,如果最终票房超过保底票房,它获得的收入或者影响力,就能够抵消保底票房当时的投入。”

《西游降魔》、《心花路放》等影片全都玩儿过保底发行。名导作品基本大卖,对赌双方实现双贏。与此同时,擅长金融运作的基金公司开始进驻,将电影包装成金融產品来营销,那么是否会催生泡沫呢?

影视板块跑贏大市 港股股民分一杯羹

不仅是投机钱,蓬勃的电影行业正在吸引各路资金。名企老闆如王健林,科网巨头如BAT,影视红星如赵薇,纷纷染指影视娱乐行业。罗兵咸永道的邱丽婷指,这並不难理解,哪里有钱赚,哪里就多人。

那么,作爲普通老百姓的我们,除了是电影市场最大的金主以外,是不是也有望分得一杯羹呢?或许港股上存有机会。去年,港股以倒跌7.2%收官,但大部份的影视股却能跑贏大市,部份个股的涨幅超过两倍。板块近期添丁,华谊兄弟联手腾讯,刚刚完成在港的借壳上市。万达影业也在筹集百亿上市,港股会是其中的一个选择。

挖掘IP价值 產业升级路径

无论是港股还是A股,资本运作似乎越来越容易。但现实是,除了华谊兄弟、光綫传媒、万达院綫这样的龙头企业,能够实现以亿元计的盈利之外,不少影视公司仍然处于亏损阶段。从这个角度来说,注入互联网、商业地产等非电影基因,不失爲分散票房风险,收益最大化的有效方式。

目前,国內电影票房占据了八成以上的收入,而衍生品、网站点播等 “后电影市场”仅佔不足两成。在海外成熟市场,情况则是刚好相反,电影属於“基础产品”,占比在两成以下。因此,周边价值的挖掘,尤其是IP价值的挖掘,将极大改善影视公司的业绩。

几位受访嘉宾均认同,IP是永续的经营资產,可以通过影视、游戏、主题公园等衍生產品,将IP价值放大,充分挖掘IP的商业价值。

在全民娱乐时代,文化产业的边界正在消融,IP的价值也不仅仅体现在影视娱乐板块,它的赚钱效应以及变现能力,使其成爲被市场认可的商业模式升级方式。接下来需要问的问题或许就是,究竟什么才是优质的IP?


网址:【财华专题】天价票房保底 影业豪赌风起 https://m.mxgxt.com/news/view/1381951

相关内容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专题1.ppt
北京价值1.8亿的两套房!专为国际级商业首脑定制的超级豪宅挂上拍卖!
旭辉林家兄弟买卖“赌王豪宅”的财务算盘
周星驰也没能躲过对赌失败,价值10亿元的超级豪宅已被抵押
华谊兄弟市值半月蒸发50亿 业绩对赌成悬念 股权质押风险隐现
刘德华电影票总房.doc
豪赌明星惨败!华谊兄弟10亿收购,如今股价跳水、机构出逃,冯小刚也栽了
影视行业风险大 明星“对赌”骑虎难下
影视行业风险大 明星“对赌”骑虎难下
影视行业风险大,明星“对赌”骑虎难下

随便看看